首页 社会 正文

甘肃礼县石桥:亮“底色”增“内涵” 古村蝶变入画来

2023-06-02 18:47 中国发展网
斩龙村

摘要:昔日破旧的古村,是如何发生“蝶变”再启芳华的呢?这不是“谜团”、更不是“变魔术”,而是干部群众一道奋斗出来的伟大成果。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梁娣娃记者王斌报道 甘肃礼县石桥镇“斩龙村是五代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仁裕的故里,10年前我慕名而来,村子里的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十分落后,除了在神道碑前停留了一会儿,再没有其他游玩收获,说实话当时还比较失望,前几天我又来了一次,果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千年古村‘蝶变’了……”如今,来斩龙村的游客满目惊喜与欣慰。

昔日破旧的古村,是如何发生“蝶变”再启芳华的呢?这不是“谜团”、更不是“变魔术”,而是干部群众一道奋斗出来的伟大成果。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礼县石桥镇党委、政府高位谋划,抢抓乡村振兴的大好机遇,将斩龙村申报为“市、县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挖掘、整理、宣传王仁裕故里、王仁裕神道碑、诗窖文化史料,先后落地实施了王仁裕文化广场、休闲文化广场及文化长廊、文化景观、村内沟渠治理、村庄立面改造等项目,动员全民行动,以“四个一”举措,持续刷新了风貌“颜值”,极大提升了该村的“知名度”,提振了干部群众的精气神,让千年古村踏上“蝶变”历程再启芳华。

织好一张网格。斩龙村实行“党建+环境整治”品牌,织牢“4+N”(1名包村领导、1名驻村干部、1名公益性岗位人员、1名党员+N户群众)网格,由村党支部统一调度,村“两委”、党员、志愿者全员参与,围绕“清理、整治、促进、完成”工作目标,配备垃圾清运车、增设垃圾桶、购置各类清扫工具,对村内所有巷道、庭院、区域划段包干,全域实现有人抓、有人管、无死角、无盲区。

用好一种举措。斩龙村创新制定“1224”工作举措,坚持“一个带头”,即村组干部带头参与环境卫生治理。强化“两个助推”,即农村低保户、建档立卡脱贫户参与助推环境卫生整治。抓实“两个参与”,即党员干部主动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做到“四个常态化”,即做到卫生等级评定常态化,红黑榜晒美晾丑常态化,单日清扫、双日保持常态化,每月定期集中大整治、全域大清扫常态化,凝心聚力提升了环卫工作质效。

贴好一张牌子。斩龙村通过召开党员大会、群众代表大会,集思广益进一步完善了《斩龙村村规民约》,推行了庭院卫生等级评比贴牌机制,以农户为单元,每月开展庭院环境卫生评比,按照“好、中、差”等级对应张贴“红、绿、黄”牌子,以红牌激励先进再接再厉、以黄牌警示倒逼群众自觉保洁,主动打扫,养成“讲卫生、比干净”的良好卫生习惯。

树好一批典型。斩龙村以选树典型辐射带动为思路,制定了《环境卫生先进典型评选方案》,聚焦群众房前屋后及庭院卫生,集中开展评选活动,选树净美家庭7户,“最美环卫”2人,进行通报表扬,在“五一”劳动节前夕,对11名保洁员开展了全覆盖慰问,通过选树典型,激励群众逐步实现“要我整治”到“我要整治”的思想蜕变,营造了学先进、赶先进、做先进的浓厚氛围。

时下,走进礼县石桥镇斩龙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朴别致的大门,宽阔的文化广场上王仁裕的雕像威严屹立,崭新的党群服务中心在党徽的映衬下熠熠生辉,村组道路干净整洁、农户房屋错落有致、小花园内生机盎然,历经岁月洗礼的神道碑正用斑驳的文字对话古今,群众或在田劳作、或忙于清扫,一幅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群众和乐的乡村振兴图景跃然纸上。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