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黄沙漫天 国际合作刻不容缓
摘要:专家表示,荒漠化防治不会一蹴而就,未来仍需要加强植被修复,减轻沙尘天气发生的频率和沙尘暴危害。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 记者 | 田新元
风又起,黄沙漫天。4月9日,我国开始受到沙尘天气影响。10日,沙尘天气的影响范围扩展至华北、东北及黄淮等地,大部地区为扬沙或浮尘天气,内蒙古中西部有沙尘暴。
气象专家分析,此次沙尘天气起源于蒙古国南部,在南下过程中,蒙古国沙源与我国内蒙古沙源地的沙源叠加,影响我国长江以北大部地区,最南可波及到江淮一带,全国陆续将有15个省区市受到沙尘影响,大部地区将以扬沙或浮尘天气为主。其中,内蒙古中西部部分地区有沙尘暴,局地或现强沙尘暴。
专家分析,我国沙尘暴主要的境内源地集中在新疆南部、甘肃河西走廊、内蒙古中西部等沙漠地区,这些地区的植被恢复对于减少沙源区释尘量、减轻沙尘暴的危害发挥了一定作用。
中国沙尘天气的境外沙尘源地主要在蒙古国、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其中,以蒙古国中南部戈壁荒漠地区为起始源的沙尘暴对内蒙古自治区的影响最为突出,对华北、东北、华东地区的影响也相当大,是影响中国沙尘天气最主要的沙尘源地之一。
根据专家的研究估计,蒙古国中南部戈壁荒漠提供了亚洲沙尘29%左右的沙尘物质源,由于中国处于下风向地区,经常会受到跨境沙尘暴的影响。
2022年蒙古国南部植被生长状况与近年平均状况相比偏差,沙尘源地植被覆盖较差。这段时间,蒙古国和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偏少,春季前期气温明显回暖,造成冻土层融化,地表沙土变得松散,加之春季北方地区大风高发,配合裸露的沙尘源地地表条件,形成频繁的沙尘天气。
此次沙尘天气为今年以来第八次影响我国的过程,较常年略偏多。荒漠化、土地退化与干旱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遏制黄沙漫天,加强国际合作刻不容缓。
2022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同蒙古国总统会谈时提出“愿同蒙方探讨设立中蒙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在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上又提出“中方愿同阿方设立中阿干旱、荒漠化和土地退化国际研究中心”。荒漠化防治合作写入我国与蒙古国、阿拉伯国家等政府间合作文件。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同外事外交部门通力合作,积极推进上述两个中心的筹建和设立工作。
作为全球荒漠化防治事业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中国深化履约和国际合作,持续为全球荒漠化治理作出积极贡献。
“近年来,我国坚持深化履约和国际合作,加强与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的交流合作,推动‘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彰显了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了‘中国方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荒漠化防治司负责人说。
中蒙两国合作治沙由来已久。2013年以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等科研院所为蒙古国举办多期荒漠化防治研修班,促进中蒙治沙经验互学互鉴。2017年以来,由中国荒漠化防治主管部门指导,中国科学院研究员王新平作为技术牵头人,在蒙古国布尔干省南部开展中国治沙典型技术示范,治理示范面积达27公顷,有效固定了当地流动半流动沙丘,示范区草本植物显著增加。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荒漠化防治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中蒙双方初步达成意向在监测、示范、研究、产业四个方面推动荒漠化防治项目合作。以“找准问题-示范技术-提升能力-促进产业”为路线,通过监测评估,了解蒙古国重点生态治理区情况;开展示范培训,提升蒙古国防沙治沙能力;进行联合研究,以现代化手段支持蒙古国完成种植十亿棵树、治理荒漠化土地的目标;促进产业发展,着力解决蒙古国整体生态建设综合能力不足、因生态和产业两张皮导致其生态投入无以为继的问题。
专家表示,荒漠化防治不会一蹴而就,未来仍需要加强植被修复,减轻沙尘天气发生的频率和沙尘暴危害。同时,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治理沙尘暴危害这一全球性问题。中国有1.7万家治沙相关企业,这些企业探索出的一系列适用于蒙古高原的治沙技术、模式和产业产品,有望成为帮助蒙古国平衡沙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助其构建荒漠化地区产业雏形的利器。
责任编辑:刘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