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在新时代“辽沈战役”中冲锋在前勇挑重担
摘要:大连因开放而生,因开放而兴,开放合作始终是城市基因和立身之本,为推进高水平开放合作,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施文郁报道
今年大连市高标准设定,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GDP增长6%以上,争取实现7%的更好结果。一季度,全市财政收入完成216.5亿元,增长8.5%,实现全年预算的27%。大连以开局就是决战的干劲抓发展,切实以当好新时代东北振兴“跳高队”,“辽沈战役”急先锋。
龙头高昂“一核引领” 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在《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中,明确大连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中的特殊使命。大连积极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着力“强一核”“重引领”,全力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起到积极带动作用。大连市以加快建设,现代海洋强市为抓手,实现“强一核”,组建市海洋发展局。启动海洋强市建设三年行动,今年大连市海洋经济总产值力争达到4200亿元,有效发挥海洋经济重要引擎作用,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科技领先、海洋治理高效的海洋强市。
大连市始终坚持产业强海,推进三产融合,新增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2万亩,培育北方特色渔业种业基地,推动通海型养殖工船、文旅与渔业融合示范项目建设,培育预制菜产业头部企业100家,全力建设“中国海鲜预制菜之都”;坚持科技兴海,推进海洋生物制品、海洋生物药物和功能保健品等研发和成果转化;坚持生态护海,强化生态修复能力,全面优化海洋生态环境。
为有效承担沿海六市联席会议办公室牵头单位责任,推动各市确定“六项协同机制”,推进共商、共建、共享、共赢。大连市促进规划制定协同,以规划升级引领产业、功能、交通、环境、新基建等紧密衔接;促进产业发展协同,大力发展精细化工、氢能产业,做强做大海洋经济、临港经济,实现优势互补、整体增效;促进科技创新协同,加快英歌石科学城和辽宁滨海、黄海实验室建设,推进科技创新前瞻布局和资源共享,开展联合攻关,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和产业化;促进开放合作协同,深化大连、营口自贸片区联动发展,推动沿海港口一体化发展;促进民生事业协同,深化“区域通办”,探索构建辽宁沿海经济带基本公共服务平台,共同营造良好就业创业环境;促进制度创新协同,建立统一规范的制度体系,提高政策制定统一性、规则一致性和执行协同性。
“智造强市 数字赋能” 创新铸就发展引擎
为突出创新驱动、数字赋能,提升“三率两化”水平,大力延链补链强链,大连市始终把实体经济作为“看家本领”,打造万亿级绿色石化、准万亿级海洋食品、2千亿级高端装备、2千亿级新一代信息技术、1千亿级新一代汽车、1千亿级中高端消费品等六大产业集群,构建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力争达到2230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在强内力方面,加快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持续改造升级“老字号”,加快推进大船易地开发改造,建设太平湾数字化智能造船基地,支持恒力重工布局高端绿色船舶建造,做强数控机床等高端装备制造业;持续深度开发“原字号”,推进精细化工高质量发展,支持头部企业增资扩产延链,推进恒力260万吨/年聚酯、160万吨/年高性能树脂等重大项目,确保2023年按期投产投运,推动大石化易地升级改造;持续培育壮大“新字号”,支持洁净能源、新材料、生命安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形成氢能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打造先进储能装备研制基地。
在育新机方面,强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扎实推进“数字大连、智造强市”建设,今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9.5%;加快数字产业化,全面推进5G基站、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建设,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建中国软件名城;推进SK海力士、优迅科技光电子器件等项目,超前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未来产业;推动产业数字化,推进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支持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推进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促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在蓄后劲方面,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质效,大连市出台支持总部经济发展政策,推动平台经济、楼宇经济、会展经济发展。推进面向制造业的信息服务、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生态康养等产业个性化、高端化发展,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文旅功能区。
“三个中心”融合发展 打造新时代对外开放新前沿
大连因开放而生,因开放而兴,开放合作始终是城市基因和立身之本,为推进高水平开放合作,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大连市市坚持突出重大开放平台功能,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连聚焦开放合作,在打造新时代,对外开放新前沿方面,积极构建国际合作新格局,高质量开展“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推动企业参与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带动富裕产能、优势装备走出去,将以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聚焦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精细化工、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招商引资,拓宽利用外资渠道,争取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居东北首位。着力推动对外贸易,培育壮大冷链物流分拨仓储、汽车平行进口等平台,加快推进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建设。高标准推进RCEP实施,拓展RCEP(大连)国际商务区功能,吸引RCEP成员机构、企业进驻和区域总部聚集,打造东北地区企业对接RCEP的示范窗口。
为提升“三个中心”能级,大连聚焦联动发展,提升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地位,持续推进区域枢纽机场建设,优化国内航线布局。今年新开2条集装箱航线,集装箱吞吐量达到500万标箱;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大厦建设,打造航运服务聚集区;提升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功能,畅通东北海陆大通道,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创新“滚装+班列”运输模式,持续推进跨境商品车转运业务稳定运营;提升区域性金融中心辐射力,加快星海湾等金融功能区建设,支持大商所加快研发上市再生钢铁原料、集装箱运力等期货品种。
在外开放平台方面,大连聚焦引领示范,在构建高层次,打造自贸试验区“升级版”,围绕贸易投资便利化、“放管服”改革等形成一批制度创新成果,推进太平湾等自贸协同发展区建设;加快中日(大连)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建设,搭建技术创新、金融服务、人才服务等合作对接平台;进一步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突出园区在大连市振兴发展新突破中的主阵地、主战场作用,充分释放16个重点园区活力,加快建设金普新区、长兴岛、高新区“三区”、深度谋划太平湾、金州湾、大连湾“三湾”,做实做强新增长极,为大连加快挺进“万亿GDP城市”提供重要支撑。
打造氢能产业创新高地 增添高质量发展绿色动力
大连市氢能产业发展取得积极进展,现已经构建形成“2+3+5+N”的产业发展政策制度支持体系,在全国率先出台《加快培育氢能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个纲领性文件,出台氢能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氢能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加氢站管理3项政策性文件,搭建技术创新、金融服务、融资租赁和运营、综合检测、数据监管5个支撑平台,实施海水制氢一体化示范应用等N个综合利用示范工程,推动建设车用气瓶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一批科技创新平台项目。主导制定的氢能产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数量居全国首位。
大连市将围绕“三个聚焦”,即聚焦大型绿氢项目示范和全产业链配套发展,聚焦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的规模化生产和迅速放量推广应用,聚焦同步推进制氢项目和加氢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海水制氢一体化产业示范项目”建设,构建“海水淡化-滩涂光伏-储能-制氢-应用消纳-制造业”产业协调发展模式,拉动产业链上下游以及横向产业联动,促进氢燃料电池汽车等终端消费市场发展。协同推进加氢站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规模化应用创造条件。及时调整氢能产业发展支持政策,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发展。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快速做大氢能交通装备示范应用规模,加速形成产业发展新格局。
责任编辑:刘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