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宁阳:“以工代赈”源动力 乡村振兴增活力
摘要:伏山镇充分利用当前国家“以工代赈”政策,开展政策和技能培训,为乡村振兴助力。首先讲解政策,向村民讲清讲透“以工代赈”的目的意义,激发村民依靠自身劳动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柳虎、记者高杨报道 山东省宁阳县伏山镇坚持以群众为中心,把“以工代赈”作为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带动群众致富增收的重要手段,切实做到哪里有群众需要,就把“以工代赈”项目投放到哪里。全面发挥“以工代赈”项目建设综合效益,实现“提质增效、基层治理、体面劳动、共同富裕、按劳分配”五大成效,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成立专班,加强领导,因地制宜选项目。伏山镇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各项目分管负责人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以工代赈”工作专班,以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为依托,结合群众务工需求,找准“以工代赈”和项目建设的最佳契合点。经过多方调研,在充分分析和论证后,将前期工作简单、技术门槛较低、务工技能要求相对不高的项目采用“以工代赈”方式实施,把老百姓自己的事交给老百姓自己干,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
按需设岗,因岗选人,人尽其才发挥作用。根据项目实施情况和工种需求,将项目岗位细分细化,坚持“按需设岗,因岗选人,双向选择”的原则,依据务工人员的年龄情况、身体条件、能力特长、个人意愿,推荐合适的岗位,实现人岗相适的最优配置。在文体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群服务中心、王贤博物馆等建设、使用;代石路域绿化、美化、亮化、硬化;精品节点打造,智慧化村标建设,自来水、污水管网改造,污水处理站建设;坑塘改造提升;现代高效农业、粮智黄精、豪信生物科技、钢球制造、洸河旅游观光产业发展,硕阳农业、豪信生物科技等项目建设中,安排符合条件的群众从事安装、搬运、保管、安全、看护等工作,带动参与村民年均增收2000元以上。
宣传发动,组织报名,着力解决用人问题。通过村村通广播喇叭、微信、抖音等多种方式,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让群众知晓“以工代赈”政策及实施项目情况,提高群众参与积极性。在各村积极引导动员条件适合、本人有意愿的人员,特别是优先吸纳脱贫不稳定户、易地搬迁户、边缘易致贫户和其他农村低收入群体参与“以工代赈”项目建设。同时,镇政府相关部门组织务工者与施工方直接见面,互相选择,施工方根据市场水平、工作绩效和人员经验,合理确定务工工资报酬,务工者根据岗位需求、工资水平、自身条件选择合适岗位,双方达成一致即可签订就业协议。
加强培训,提升能力,增强内生动力。伏山镇充分利用当前国家“以工代赈”政策,开展政策和技能培训,为乡村振兴助力。首先讲解政策,向村民讲清讲透“以工代赈”的目的意义,激发村民依靠自身劳动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同时,安排项目建设单位专业技术员围绕施工技术、项目实施流程和标准对村民进行施工培训;围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施工安全规范等进行安全培训;围绕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造林技术、管护知识进行生产技能培训,全面提升村民的就业本领。在培训形式上,注重创新和效果相结合,采取讲师授课、观看视频、现场指导等丰富多样的形式,提高村民学习的积极性。半年来,共开展培训3场次,培训村民150人。
健全机制,加强管理,确保“以工代赈”实效。镇相关部门在项目实施中,健全组织架构、项目合同、工资发放、用工协议、工伤保险等相关运行机制,当好项目施工方和务工人员的服务桥梁。一是伏山镇作为监管单位,及时掌握务工人员的工资发放情况,对务工人员登记造册、跟踪服务,解决他们的生产生活困难。对诚信单位,作为今后项目招标的参考条件。在进行施工合同签订时,将“以工代赈”写入合同专用条款,与务工群众签订“以工代赈”专属劳务合同,明确要求施工单位在劳务工使用上,优先选用登记在册的村内低保、贫困户等闲置劳动力。目前,登记在册的村闲置劳动力已达到近150人。施工单位按时足额发放务工群众工资,全部以实名制通过银行“一卡通”发放到本人。施工以来,累计发放劳动报酬420余万元。二是镇村成立“以工代赈”劳务组织。围绕村级种植业、养殖业和美丽乡村建设,组织群众参与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产业发展劳务等。截至目前,成立劳务合作社36个,提供村级公益岗位333个、镇级公益岗位22个。劳务组织在完成“以工代赈”项目的同时,还以劳务公司的形式延伸到其他项目,承揽劳务业务,为群众持续增加收入,带动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
下一步,宁阳县伏山镇将在总结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中开展“以工代赈”的经验基础上,不断推行并逐步优化完善制度模式、过程管控,最大程度、最大范围发挥以工代赈“四两拨千斤”的赈济作用,有效推动农民增收致富、农业提质增效、农村文明进步,既能美了乡村又能富了村民,为助推乡村振兴发挥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