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共话营商之变 共谋振兴发展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施文郁报道
“曾几何时,‘投资不过山海关’成为东北地区产业发展的壁垒,正是这样一种舆论引导,阻碍了辽宁发展的步伐。但近几年,随着恒力集团在辽宁、大连等地区投资规模和投资领域的不断扩大,我们切实感受到了辽宁省委、省政府,大连市委、市政府在营造办事便捷、法治良好、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一流营商环境工作中的决心和信心。辽宁营商之变,让投资兴业的春风竞度山海关!”恒力石化(大连)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庆国介绍说。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辽宁省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首战之年,是大连市加快“三年过万亿”进程的攻坚之年。今年伊始,辽宁省纪委监委发布“一号文件”,深入开展营商环境问题“万件清理”监督行动。
为激发全市上下共同参与监督行动、优化营商环境的积极性创造性,大连市纪委监委邀请各级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市民群众、企业家等,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共谈思考认识、措施办法,进一步凝聚合力、集智攻关,从更高层次、更深广度谋划监督行动,推动全市营商环境优化升级再上新台阶。
以有力有效监督 护航营商环境优化
大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陈世海表示,近年来,省委、市委提出要全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作为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围绕中心大局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以有力有效的监督推动大连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为加快“三年过万亿”进程,当好东北振兴“跳高队”、“辽沈战役”急先锋提供坚强保障。
压实责任,构建各方齐抓共管的局面。营商环境涉及方方面面。纪检监察机关在护航营商环境中既要强化监督执纪,也要通过提醒督促、约谈问责等手段,压实各方责任、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党委政府、职能部门、纪委监委齐抓共管的浓厚氛围。通过提醒督促明责任。要把营商环境作为政治监督重要内容,常态化开展专项监督行动,督促各级党委政府真正把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推动各级“一把手”亲自上手、亲自调度,结合实际制定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纾忧解困等具体措施并明确责任,纪检监察机关则加强监督检查、定期通报情况,有效督促落实。
严明纪律,以作风之变引领营商之变。要聚焦招商引资项目的落地,围绕群众民生实事的办理,纵深推进纪检监察干部“体验式”“沉浸式”监督,带动督促各级主动开展“领导班子下基层”“机关处长走流程”等活动,通过亲身办、代理办、陪同办等方式,查找办事症结,推动流程优化。集中清理疑难问题。要综合巡视巡察交办、信访举报反映、网络平台受理、监督检查发现等渠道,对群众反复举报、长期未办结、反馈不满意等疑难问题,集中开展清理行动,建立纪检监察机关、职能部门“双移交”“双督办”“双反馈”机制,通过分期分批交办、领办、督办、核办,推动问题查清、事情解决,坚决不让企业群众为历史遗留问题“埋单”。
深化“万件清理”监督行动 全力打造更优营商环境
大连市政府副市长冷雪峰表示,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态、社会生态的综合反映,也是一个地区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去年,大连市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定为“头号工程”,召开千人大会,市委出台“一号文件”,推出75条223项重点任务,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狠抓省委营商环境巡视突出问题整改,优化提升12345热线平台服务水平,着力打通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取得了明显成效。我市企业开办时间已减至0.5天、最快2小时;在东北地区率先实现“零证”办电;不动产登记减至最快20分钟;纳税缴费实施“十税合一”,达到全国最优水平。
以“清万件”行动查堵点破难题。围绕企业反映强烈、群众反映集中、社会普遍关注的影响和破坏营商环境问题,发扬斗争精神,敢于动真碰硬。建立“1+5”工作机制,成立“万件清理”工作组,建立健全“联合会商”“闭环管理”“问题对接”“督导检查”“约谈移交”五项机制,形成有效解决问题的工作合力。抓出“满意度”。坚持以“企业群众满意”为唯一验收标准,系统解决影响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切实将监督行动效果转化为营商环境治理效能。
以“放管服”改革转作风提效能。围绕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立足发展实际,强化守正创新。坚持精准“放”。持续深化简政放权,全面推广“基层点单、市级下放”的“点菜式”放权赋能方式,支持各地区创造性开展工作,通过审批层级“瘦身”让市场主体“轻装上阵”。坚持科学“管”。
以“软环境”优化助发展促振兴。围绕打造市场主体获得感最强城市的工作目标,强化统筹协调,精心谋划部署。既要做靓“面子”。深入实施营商环境提升行动,聚焦国评指标,最大程度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减成本,推动更多指标迈入“全国标杆”,争创全国第一梯队。
用政府“诚心” 换取企业发展“信心”
普兰店区委书记周振雷表示,“办证难”问题社会关注度高、百姓企业反响强烈,是反映一个地区营商环境和社会稳定的“晴雨表”。敢不敢啃这块“硬骨头”,考量的是党委政府的担当、情怀和执政理念;能不能啃下来,考验的是党员干部的执行力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只有敢于担当、善于“抽丝剥茧”,全力破解社会反映最强烈的“痛点”“难点”“堵点”,用政府的“诚心”换取企业发展的“信心”,才能以“徙木立信”之态,打造出可观、可感、可信的一流营商环境。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真正坚守一颗“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初心,就会有解决问题的决心,就会找到打破瓶颈的办法。普兰店区委区政府本着“事要解决、清根闭环”的原则,明确提出:只要上不触及质量安全“高压线”,下不触及法律法规“红线底线”,中间就是解决问题的第一线。对成因复杂、时间跨度大、涉及面广的难题,普兰店区勇于担当,敢于“解扣”,按照“一区一策”“一楼一策”“一企一策”原则,坚持每周调度、每月集中颁证,逐案追根溯源、穿透式研究,突破了一个个障碍,解开了一个个“死结”。自2022年5月开始,仅用7个多月时间,开展8批次解决“办证难”行动,清根化解了2015年—2020年遗留的11个住宅小区4849户群众12125人、约45.6万平商品房,1995年—2020年遗留的81家企业、约62万平厂房的“办证难”问题,帮助企业提升融资能力约15亿元。同时,工作的触角进一步延伸,从解决“办证难”向全面解决企业“八难”(办证难、招工难、融资难、诉讼难、用电难、动迁难、培训难、配套难)和群众“八难”(办事难、就业难、看病难、上学难、出行难、停车难、办证难、增收难)拓展,党委政府实实在在的“辛苦指数”转换成了人民群众可观可感的“幸福指数”。
责任编辑:王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