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出台优化营商环境“6.0版”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记者鲍筱兰 上海报道 兔年新春第一个工作日,1月28日,上海召开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大会,并出台优化营商环境“6.0版”行动方案,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指出,要紧紧围绕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切实抓好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各项任务举措的落实。
“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须臾不能缺少。”而愈是在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当口,在遭受种种风险挑战冲击的当下,优化营商环境之于一座城市、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之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信心,更具举足轻重的意义。
“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对于优化营商环境,这是上海从一开始就明确。上海的营商环境历经数轮优化行动从“1.0”到“6.0”,取得重要、显在的成效。助力中国在世行营商环境排名中的位次显著提升,以及许多方面的流程再造、优化升级,均可视为佐证。这是一项优无止境的行动,除了全球竞争体系中的标杆和对手也在不断升级,倒逼了自身的不断优化,以及新的世行营商环境评估方法有了重大调整之外,一些深层次、系统性的问题渐趋显露,提出更为深入、更为具体、更具创造性的改革要求。
优化营商环境的本质在于驰而不息的改革——没有深层次的改革,没有积极主动、刀刃向内、触及实质的改革,营商环境的优化成果或不稳固,部分环节甚至可能流于表面,难以真正回应市场主体的需求,在新的挑战甚至冲击面前的底气亦会不足。持久的效应,势必来自真刀真枪的、触及实质的改革,尤其是政府自身改革。对市场主体来说,这是来自政府侧的重要信号,直接关乎预期和信心;对发展环境来说,这也关乎底层逻辑,有助于真正破除堵点、解决问题、释放活力。
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是上海优化营商环境的明确方向,亦是需要始终坚持的三个遵循。“三化”的要求各有侧重,共通的是通过改革最大程度减去不必出现的环节、打破不应出现的壁垒、消除不应存在的模糊地带,将一个公开、公正、清晰、高效、稳定的环境交给市场主体,让其拼搏竞争、实现价值、释放活力。
其中尤为重要的是破除有悖于市场化逻辑的、不利于要素流通、不利于形成统一市场的各类行政保护和隐形壁垒。
随着实践深入,人们越来越有这样的认识:有悖于统一市场的管理方式应及时纠正,多部门“打架”的文件规章应当及时清理;那些隐性壁垒和模糊性兜底条款,更应坚决予以限制。上述要求,均指向一个更为清晰、透明、精准、可预期的政策环境,究其本质,正是要明晰营商环境优化的主导逻辑——应以市场主体需求为主导,要以实实在在的市场感受度和市场活力为评价标准。
坚持这样的用户导向、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就不难找到进一步改革攻坚的方向。“6.0版”标记了优化营商环境的更高起点,从“高”到“更高”,攻坚的难度会更大,改革的力度会更大,所要下的决心也会更大。但对上海来说,真正下了决心、付诸行动,甚至在短期内承受因改革带来的“阵痛”,换来的定是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程度更高的一流的营商环境,及由此带来的强大吸引力、竞争力。
责任编辑:王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