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杜集区:“醉”美朔西湖,打造城市生态名片
摘要:流水潺潺,碧水蓝天,几群白鹭与野鸭时不时掠过湖面浮空而上……这是淮北朔西湖的一角风景。昔日的采煤沉陷区,如今已成为美丽的湖畔,成为淮北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李晔清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安徽省淮北市就着手开展采煤沉陷区治理,近年来,更是把采煤沉陷区治理作为落实“两山”理论、打造民生工程的重要抓手。为保证治理的科学性、系统性以及整体效益,淮北市先后编制了《采煤塌陷区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等多个专项规划。把全市所有采煤沉陷区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规划建设,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保证了淮北市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的整体效果和长远效益。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昔日废弃的采煤沉陷地,已被逐渐打造成为淮北市经济社会生态建设的新高地,沉陷区治理已成为新时代淮北市最亮眼的城市名片之一。淮北市采煤沉陷区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是淮北市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成果的典范,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流水潺潺,碧水蓝天,几群白鹭与野鸭时不时掠过湖面浮空而上……这是淮北朔西湖的一角风景。昔日的采煤沉陷区,如今已成为美丽的湖畔,成为淮北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朔西湖位于杜集区朔里镇境内,是由于采煤沉陷而形成的自然水面,天然生态良好,水面广阔,达8700亩。其南靠淮北市北外环路,西接高铁核心区,距离连霍高速入口15分钟车程,距离淮北市主城区20分钟车程,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位置绝佳,开发潜力巨大。
经过几年的建设,朔西湖逐步成为了一个集湿地保护、生态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大型城市湿地公园,不仅提升了城市品质,也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曾经的沉陷区 今日的朔西湖
深秋时节的朔西湖,色彩斑斓的树木和植被在蓝天下肆意搭配,绘出了一幅幅“醉”美生态画卷……
朔西湖不是天然存在的河流湖泊,也不是人工修建的大型水库,而是自上世纪70年代由于朔里煤矿开采,导致土地不断沉陷,逐步形成的沉陷区。如今,谁都没有想到,曾经的开采沉陷区换上了“新装”,蜕变为意境优美的山水画卷。
朔西湖的水源主要靠地下水自然积蓄,目前最大沉陷深度11米,平均沉陷深度5米,水量2400万立方米,正常水位平均标高+30.5米。朔西湖沉陷涉及朔里镇行政村6个,分别为段庄、坡里、葛塘、朔北、朔南、矬楼村。先后搬迁自然村庄7个,搬迁户数1324户,人口5498人。合计沉陷土地面积11970亩。
杜集区是闸河煤田主产区,面积240平方公里,总人口35万,其中矿工15万。杜集缘煤而建,因煤而兴,又因煤而困,辖区内曾有9对国有矿井,8对民营矿井,累计生产原煤4.5亿吨,占全市60年来原煤生产总量的近一半。采矿面积约146平方公里、面积占全区国土面积的63%的杜集区,在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因长期煤炭开采导致资源日趋枯竭,伴随而来的是经济结构失衡、接续替代产业发展乏力、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矛盾和问题。
杜集区一直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持用市场的逻辑谋事、资本的力量干事,组织实施了朔西湖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等系列项目,有效破解资金、治理、群众安置三大难题,全面彰显经济、社会、生态三重效益,努力将昔日“黑色伤疤”变为“绿色氧吧”。
2019年10月、2021年6月,部分省市矿山生态修复暨采煤沉陷区治理座谈会、全国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暨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现场会先后在淮北召开,朔西湖治理经验成为全国样板。
利用社会资本 融资模式创新
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涉及资金规模较大,单靠政府财政资金投入,无法弥补巨额缺口。在研究谋划工作之初,就需要深入思考如何利用市场机制、发挥政府作用,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推进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形成持续投入的良性循环,将历史包袱变成发展财富。
淮北市在全省率先出台《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支持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实施办法》,推动治理由财政投资的单一结构向市场化投入的多元格局转变。依托采煤沉陷区这一独特“资源”,谋划朔西湖环境治理、杜集实验高级中学、繁华路等湖周边3条道路系列项目,以国家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奖补资金作为资本金,吸引市、区建投国有资本注资,成立专业化朔西湖公司,负责项目投资、建设、运营、物业经营和资源开发工作,以1950万元商业流动贷款为过渡,获批13.5亿元国开行专项贷款,保障项目资金。
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开发、持续利用”的理念,分三期总治理面积9.6平方公里。在立足实际,全面摸清家底的基础上,按“宜农则农、宜建则建、宜水则水、宜渔则渔、宜留则留”的思路,统筹实施生态治理、水体治理、岸线治理、水系疏通、栈桥道路修建等工程。一期项目采取EPC(工程项目总承包)一体化模式,通过公开招标引入杭州园林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投入2.7亿元,治理面积约2.2平方公里,综合投入仅122元/平方米,造价显著低于同类型公园,2022年“十一”黄金周朔西湖公园一期建成开园,日旅客达2000人次。
坚持规划引领 提升治理能力
杜集区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从沉陷程度要素入手,根据深浅状况不同,探索出“深改湖、浅造田、不深不浅种藕莲”“稳建厂、沉修路、半稳半沉栽上树”六种综合治理利用模式。规划建设了城市湿地公园,实现“痛点”变“亮点”、“伤口”变“窗口”。
深入研究城市建设发展的趋势性、规律性、阶段性,科学确定城市各功能区定位,充分发挥规划的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作用。先后编制《采煤塌陷区土地综合治理规划》《采煤沉陷区水资源利用与湿地修复规划》等系列专项规划,并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自然保护地规划等有机结合起来,使之相互衔接、相互支撑,不断提升城乡发展的品位和档次。
在朔西湖治理过程中,加强政策设计,出台了《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支持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实施办法》,奠定了项目实施的政策基础。同时,淮北市委、市政府坚持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方案论证、资金测算、效果评估,进一步提高了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强保障。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既要分区采取“推高填低”“挖深垫浅,挖湖造地”,又要在科学预测未稳沉区域未来塌陷尺度的基础上,通过提前挖出表土、预留塌陷标高等方式进行超前治理;既要实现“田成方、路相通、林成片、沟成网、湖相连”的治理目标,又要改良土壤;既要净化水系、保护水体,还要消除塌陷区较大空隙,提高环湖道路、岛屿区域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保证工程长远安全。
坚持以人为本 因地制宜有效引导
实施采煤沉陷区治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因地制宜、有效引导,稳步推进沉陷村庄搬迁,最大限度保护失地农民利益,统筹做好产业发展、产城融合、社区管理、就业服务,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增收。
朔西湖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共分三期,一期项目范围为朔西湖西南板块,总面积3500亩,主要建设内容有南、西两个入口,石栈平台、亭廊、大草坪、沙滩、音乐喷泉、朔西楼等,配套修建环湖步道主道11公里,支道9公里,目前基本完成,已正式向公众开放。
未来,朔西湖将逐步建成朔西揽胜、矿城印记、荷风涟漪、活力水岸等10大景观,并将引入康养等新产业。
生态伤疤变生态景观,生态产品供给能力逐步增强。杜集区遵循生态园林景观结合大规模城市空间开发,将土地利用、城市规划、生态环境、林业资源等统筹规划,沉陷区治理与人民生活、城市发展有机统一,打造复合型多功能工程。
通过推进采煤沉陷地生态修复,建立以湿地为核心的自然生态系统。以本地植物为主,采用“夏季-冬季”季相交替、“挺水-浮水-漂浮-沉水”层次错落的立体绿化模式,构建水生植物群落和完整的“草-鱼-鸟”水生生物链,丰富区域生物多样性。目前朔西湖塌陷区生态环境实现持续好转,已形成连片水面约8000亩,水质达到国家二类标准。湿地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已有植物80余科、候鸟20余种,每年有大量大雁、白鹤等鸟类栖息,成为兼具生态涵养和水库功能的“城市绿肺”,极大改善了当地小气候。
生态产品价值逐渐显化,打通了“黑色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型的路径。发展绿色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战略选择,是解决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手段。
杜集区生态治理和生态产业发展的成效,彻底改变了当地村民“靠矿吃矿”的理念,也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朔西湖综合治理一期项目建成后,盘活土地2000余亩,土地价值明显提升,出让金收益预计超40亿元。立诺铝业、赛孚瑞科高分子材料等9家徐州籍企业成功落地,万马淮海(段园)智造产业园项目签约,14万平方米科创园标准化厂房等项目加快推进。
居民幸福感不断增强,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生态环境投入不是无谓投入、无效投入,而是关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入。杜集区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发展思路,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伴随着朔西湖采煤沉陷区治理,杜集区人民医院、淮北理工学院、吾悦广场等城市设施相继建成和投入使用,进一步提升了当地居民的出行、医疗、教育、购物条件。通过整合棚改专项债资金,投资9.1亿元建设绿景庭院小区,2000余户沉陷区群众喜获新居,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幅提升。同时,朔西湖旅游产业的发展,给当地居民带来大量就业机会,受益群众达2万余人,有效促进居民增收。
奋进新时代 担当新作为
“朔西湖治理,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我们会无惧困难,勇敢追梦。”安徽省淮北市委常委、杜集区委书记姜颖表示,“今后我们将以‘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为引领’,以采煤塌陷地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为抓手,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创新探索实践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路径,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打造亮点,真正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坚持打造自然生态的“绿水青山”。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将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采煤塌陷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为突破口,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建设宜人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生态“美城”,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生态“红利”。
坚持打造经济生态的“绿水青山”。准确把握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目标要求,建设科创大走廊等创新平台,大力发展铝基、碳基、硅基、生物基、高端装备制造、大数据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奋力实现在皖北崛起中闯出新路,着力打造苏鲁豫皖四省交汇区域开放创新新高地,成为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样板区。
坚持打造政治生态的“绿水青山”。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自我革命精神持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以坚如磐石的决心抓好作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锻造坚强有力的基层组织和担当作为的干部队伍,用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助推高质量转型发展。
据了解,杜集区重点采煤沉陷区朔西湖环境治理(二期)项目即将开展,计划建设范围2388亩(其中水域面积946亩),建设内容包含桥梁、栈道、岸线护坡及绿化建设,配套商业街区,乡村改造,民宿营地,一期绿化亮化提升,乡村展示馆建设。该项目采用设计施工一体化方式建设,总投资约4.9亿元。
(图为风景如画的朔西湖景区。本稿图片由淮北市杜集区委宣传部提供)
责任编辑: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