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武都蒲池:以文化建设引领乡村振兴之路
摘要:“目前的甘肃武都蒲池,文化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文化获得感不断增强,群众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文体活动蔚然成风,邻里关系融洽,村民和睦相处,成为精神文明建设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武都区蒲池乡有关负责人表示。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黄骊珠记者王斌报道 构建和谐、健康的乡村文化,保护和建设具有独特文化传统和人文景观的和谐乡村意境,是推动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工程。近年来,甘肃陇南市武都区蒲池乡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把加强综合文化站建设与党建、移风易俗等工作有机结合,不断提升乡村发展的“软实力”,助推乡村振兴“硬发展”,走出了乡村文化建设引领乡村振兴的有益探索之路。
以阵地建设为基础,搭建文化振兴“大舞台”
把综合文化站建设作为一项惠民措施来抓,持续发力对办公场所进行提档升级,设有蒲池乡村振兴培训学校、文化活动室、阅览室、广场、舞台、健身器材室、多功能活动厅、办公室等,组建了音响文化团队、志愿服务队伍32支。通过规范化管理,不断增强综合文化站的运行活力,提高服务水平,满足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综合文化站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40小时,开展各类讲座、文艺辅导等活动26场次,接待群众达2800余人次。以综合文化站为中心,辐射带动全乡25个村文化室规范化、标准化运转。
以文化活动为载体,激发文化振兴“新动力”
立足于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开展民俗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激发文化振兴内在动力。一是重乡村文艺队伍建设,组建群众文化活动队伍25支,包括合唱队、广场舞队、太极拳队等。二是坚持每村每月放映一场公益电影,放映了大批以爱国主义教育、科普、农村改革发展等为主题的电影。三是依托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多次开展世界读书日、“新时代乡村阅读季”等各项具体活动。四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举办正月十五“社火”、文艺演出、“送戏下村”、“送图书下村”等活动,积极引导和鼓励群众跳广场健身舞,举行“敬老孝老”“五好文明家庭户”“和睦婆媳”等精神文明创建评比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大力倡导农村文化新风尚。
以骨干培育为关键,培养文化振兴“生力军”
充分发挥文艺骨干的引领作用,着力培养一支能征善战的文艺人才队伍。一是创建了蒲池乡乡村振兴培训学校,全力将蒲池乡乡村培训学校打造为培育乡土人才的“四基地、三课堂”,真正起到一校多用的效果。二是挖掘培育文化能人,以小乔村巩彦林剪纸艺术、王坪村司高忠车厘子种植技术、高家村龙维忠二胡拉唱、赵元鹏书法等为首的乡土文化能人。三是组织各种文艺培训,提升文化素养和服务技能。利用蒲池乡村振兴培训学校,开展法律道德知识讲堂、农业种植技术、书法、绘画、剪纸、志愿者培训、文艺骨干等培训24期,共培训1650多人次。这些乡土文化能人队伍围绕当地发展建设,精心梳理课程、编排具有当地民族文化特色的文艺节目,为辖区广大群众提供了高质量的文化盛宴。
以服务群众“三部曲”为抓手,谱写基层治理新篇章
积极推行服务群众 “三部曲”,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现场听取群众诉求,全力谱写基层治理新篇章。通过提升完善“群众说事制”,蒲池乡已形成干部主动下村问事、村民敞开说事议事、集中力量及时办事的闭环联动大格局,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干部主动担当作为意识明显提升,文明乡风村风悄然形成。
“目前的甘肃武都蒲池,文化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文化获得感不断增强,群众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文体活动蔚然成风,邻里关系融洽,村民和睦相处,成为精神文明建设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武都区蒲池乡有关负责人表示。
责任编辑:刘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