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弘扬阳明优秀文化,践行使命勇于担当
摘要:近年来,浙江省绍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阳明文化的挖掘与弘扬工作,自觉扛起“为往圣继绝学”的责任,系统性推进保护传承、教育普及、学术研究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绍兴阳明故里。绍兴市委宣传部/供图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 孙弋弋
作为王阳明生活时间最长、留下遗迹遗存最多的地方,浙江绍兴是阳明心学重要的发源地、成熟地和传播地。
近年来,浙江省绍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阳明文化的挖掘与弘扬工作,自觉扛起“为往圣继绝学”的责任,系统性推进保护传承、教育普及、学术研究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王阳明“亲民说”与“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同时又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的理想和追求,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和使命的现实需要。
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2021年,浙江被确定为共同富裕示范区,肩负着探索路径、经验积累、示范带动的重要使命。浙江各地开始了实践探索,吹响了推动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号角。
绍兴曾是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生活的地方,处处流传着“阳明心学”的思想。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阳明心学”结合到推动实现共同富裕中,是绍兴近年来推动的重要工作之一。
阳明心学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学说之一,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既强调道法自然,又主张天人合一,更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等一系列哲学思想的集大成者。通过“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核心概念,阳明心学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和内圣与外王的统一。其中,阳明心学与社会治理、民生政策以及人们所追求的共同富裕目标联系最为密切,主要集中在他的“万物一体之仁”说与“亲民”说中。
首先是“亲民说”的公共性。
公共性源自“心”之“体”,“良知”“明德”“仁”等皆为“心”体的本质属性。王阳明把“良知”理论广泛运用于社会治理及日常生活的经验层面,其“亲民”说是这一理论与实践的最大成果之一,即“应事即亲民”“亲民者,明德之功”。
在公共性的理论建构方面,王阳明把“理”合一于“心”,后又在此基础上提出“致良知”——“良知即是天理”。“良知”之外无“天理”,求理必求之于心,循天理即为“致良知”。而“心体”或“良知”的本质存在即孔子所强调的“仁”。在他看来,“仁”是“万物一体”的“体”,“亲民”是“仁”的体现,是“万物一体”之“用”。
然而,如果纯粹依靠抽象的“良知”概念,在一个地域广袤、交通闭塞、民族构成复杂、人们谋生的经济活动基本局限在乡村的社会中,要建立全国层面的基于普遍“良知”的公共社会几乎是不可能的。面对这样的新问题,自宋代开始,儒者们便逐渐把注意力转向乡约社会建设,让乡民来约定彼此之间必须遵循的规则,处理公共事务,以建立稳定的公共秩序。这种基层公共社会和公共秩序建立的前提条件,即是发展相对均衡、民众相对均富、财富分配相对公平。而王阳明提出并践行的“亲民”说,在一定程度上为解决这个千百年来困扰基层治理的疑难重症拓展了思路、提供了手段。
在发达地区和贫穷地区、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汉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都积累了丰富治理经验的王阳明深知,要建立良性循环的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必须化解的最大困局,就是政治如何清廉、经济如何发展、民生如何保障、社会如何安定。他将基于“万物一体之仁”说、具有公共价值的“亲民”思想直接落地、有效实施,并将“这良知人人皆有”转化为社会共同资源,同时让财富人人享有,才能使儒家的公共治理理念和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落实到基层社会,进而使“心即理”“致良知”“万物一体之仁”等抽象理论成为支撑国家层面的公共政治、实现基层社会治理和稳定的公共价值。
如此一来,王阳明一以贯之的“亲民”思想,就成为既属于具体的实践操作层面的政策主张,也属于抽象的理论致思层面的圣道理想;既可以为社会不同阶层之间建立起一个符合普适伦理的价值原则及其相互交往的基本规范,也可以向人们提供一种引导社会有序发展的实用范式并且契合儒家王道哲学的社会形态观。
其次是“亲民说”的平等性。
王阳明的“亲民”说强调,通过爱民抚民、安民富民之手段,达到使民之“良知”呈现出来的目的,其重心则在于物质性的养民益民,凸显了人的自立、自得、自信、自新、自见、自在、自修、自悟、自正、自思与爱民抚民、安民富民,即以民为中心、以民为本的思想。士、农、工、商在人格上无任何贵贱、尊卑之别,王阳明主张一视同仁,他积极鼓励工商业的发展,主张通过流通货物,扩大贸易,积累财富,繁荣经济,“积财”而致“民富”。这些思想既表明了重视工商、农工商并重、促进商品流通、藏富于民、富民安民、共生共享、顺应民心及为基层社会提供财富保障等,还表现了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及市场供求法则的政治智慧以及适应历史发展潮流的价值取向。
再次是“亲民说”的安全性。
王阳明认为,“安全”为生命至上、财富为重,要把保全人的生命和财产作为教养或教化人的主要目的或前提条件。他倡导“衣食充足”,即保全每一个人的衣食住行,确保每一个人都有“家业衣食之资”和“父母妻子之恋”。而“衣食充足”的基础又在于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知耕桑之可以足衣食”“技艺之可以得衣食”。这也就是阳明所强调的“衣食之道”。
推动阳明文化创造性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才能促进人类社会生生不息。
500多年来,阳明心学思想不断在传承发展中超越时空,深深影响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甚至影响到东亚各国乃至全世界。王阳明与绍兴渊源深厚,更影响着绍兴的发展和进步。
绍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阳明心学”和社会发展进步有机统一起来。
一是构建传承弘扬阳明文化工作体系。围绕打造阳明文化高地目标,制定《王阳明文化传承保护发展概念性规划》,与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哲学史学会等权威学术机构共建国内外知名学术会议品牌“阳明心学大会”,组织高端学术论坛,成立浙江省稽山王阳明研究院、绍兴市王阳明研究会等学术机构,组建阳明教育联盟,持续开展阳明文化课题研究及学术交流、推广普及等活动。
二是打造阳明文化历史与现代场景。加强王阳明遗迹遗存的保护利用,王阳明故居考古取得重大进展,总投资80亿元的阳明故里综合保护项目顺利推进,高标准建设阳明文化园,保护修缮阳明洞天、阳明墓园等遗迹,整修还原伯府碧霞池、饮酒亭、古坊基址等历史遗存,建设王阳明数字文献馆及数据库,初步形成集拜谒、瞻仰、学习、研究、交流、体悟、实践于一体的阳明心学圣地图景。
三是丰富阳明文化文艺创作。越剧《王阳明》在国家大剧院上演,纪录片《王阳明》在央视播放,动画片《少年师爷之稽山阳明》上映,表演唱《吾心光明》获浙江省第十四届“五个一”工程奖,《话说王阳明》系列短视频全网播放。出版《中国心学》《比较阳明学:以中日韩三国为视域》《阳明学之欧美传播与研究》《王阳明在浙江》《王阳明在绍兴》《名士真才王阳明》等系列书籍,王阳明主题话剧、歌曲、动画、漫画以及周边文创产品迭出。
四是加强阳明文化对外传播。以绍兴“东亚文化之都”为平台,提升阳明心学在东亚乃至世界的影响力。举办中韩阳明心学与退溪理学研讨会、中日祭祀王阳明活动,与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院开展阳明文化战略合作,与日本九州大学、北海道大学以及韩国岭南大学、忠南大学等学术机构交流互动。在全国各地组织开展阳明故事巡展、阳明先生书法展、阳明之路书画篆刻大赛等活动。
五是以阳明文化引领文明风尚。大力普及“知行合一”“致良知”等思想精髓,实现阳明幼儿园、阳明小学、阳明中学、阳明学院的全学段覆盖,持续实施阳明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广泛开展阳明文化体验、经典诵读等活动,以“吾心光明”的精神境界助推社会和谐发展。
绍兴阳明故里建筑内部。绍兴市委宣传部/供图
保护阳明故里 让心学思想远播
王阳明心学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为了进一步挖掘和阐发,让更多人结合新的实际有所受益、有所发展,在绍兴市委、市政府的统筹领导下,绍兴市文旅集团于2018年启动了阳明故里的保护和开发工作,深入研究并挖掘阳明文化的历史价值,以打造“阳明文化高地、心学朝拜圣地”为目标,致敬阳明圣哲,传习阳明文化,荣筑阳明圣城。
2019年,绍兴启动阳明故里建设。阳明故里片区占地约40公顷,项目总投资约80亿元,其中核心阳明故居及纪念馆项目总投资约8.5亿元,项目总用地面积18636.5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768.93平方米。
阳明故居及纪念馆项目内容包括重修王阳明故居,新建王阳明纪念馆、阳明广场;同时,征收周边老旧台门及老旧建筑,打造高品质民宿酒店;整修原有老旧民宅,改造立面,疏解街区密度,铺装道路。最终建设成一个以阳明故居为核心的综合文化艺术展示与居民生活融合的时代空间,体现绍兴传统特色水乡文化。
阳明故里在新建伯府遗址的加持下,依据前期全方位、深层次的文献研究和专家讨论,注重文物的保护和文化的传承,创新理念,解决矛盾。在保护伯府遗址的同时,使片段的、散置的伯府遗址得到整体呈现,又为未来持续考古预留了充分的可能性,还继承绍兴传统官宅样式再现伯府大格局,一举四得,开创了绍兴古城复兴新思路、新方式。
其次,阳明故里提出“泛博物馆”理念,采用全域化展陈设计,做到“处处是景、时时在观”,保留大埠头、石坊残基、石门框、饮酒亭、观象台等历史遗迹,最大程度还原历史的本真性,以“原真性”促进“带入感”,提升游客观光体验。
最后,打好绍兴“东亚文化之都”的“文化牌”。在深入挖掘和合理利用绍兴历史人文的基础上,注入新的文化元素,以阳明故里为重要文化载体,邀请顶尖大师创作33米长的黄杨木雕艺术作品、3.5米*3.5米的大型工笔画——《敕封新建伯》和《王华致仕》,邀请书法大家题写故居楹联匾额共计13幅,着力打造阳明数字文献馆,收集王阳明相关古籍文献共计45种,阳明珍贵手稿真迹数十种,极大提升了阳明故里的规格档次,丰富了阳明故里的文化内涵。
阳明故居及纪念馆项目于2019年12月25日举行开工仪式。2020年5月至12月,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绍兴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此次考古共计发掘面积2990平方米,考古发掘工作揭示,王阳明新建伯府遗址为框架结构且保存较完整、布局呈中轴线对称的三重三进式主体院落建筑基址及部分西跨院建筑基址,被评为浙江省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
阳明故里项目是一项综合性的保护利用工程,是挖掘和展示绍兴的文化底蕴,推动文化传承和现代创新有机统一的典范工程,目前王阳明故居、纪念馆及广场基本完成土建结构,室内装修及展陈内容于2022年10月底全面完工。
10月31日是王阳明550周年诞辰。历经多年保护开发的绍兴阳明故里当天正式揭开面纱,在遗址重建的王阳明伯府第、光影展陈心学成就的阳明纪念馆联袂开放,为中国乃至全世界阳明文化爱好者瞻仰遗迹、交流学术提供了一个崭新平台。
同日,由国际儒联、绍兴市政府共同揭牌的国际儒联阳明研修基地,是为发扬壮大阳明文化注入的又一个澎湃新动力。这是国际儒学联合会唯一的一个阳明研修基地,将定期开展论坛、讲学,为中国乃至全世界提供沟通交流的良好平台。
通过守护历史遗迹与精神层面的发力,绍兴不但深入挖掘了阳明文化,而且广泛弘扬和传播了阳明文化。
为让“知行合一”“致良知”等思想精髓融入时代、融入社会、落地升华,在这片心学热土上,纪念阳明先生的活动也一直在进行:1989年举行纪念王阳明活动、2016年成立绍兴市王阳明研究院、2017年举办祭祀阳明先生大典及绍兴阳明文化周,自2018年起每年举办阳明心学大会、阳明心学高峰论坛,并进行“阳明心学研究”课题招标工作和《中国心学》创刊征稿、举办全国大学生知行合一传习论坛、发布东亚阳明文化旅游地图……
绍兴还实现了阳明幼儿园、阳明小学、阳明中学、阳明学院的全学段覆盖,并持续实施阳明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广泛开展阳明文化体验、经典诵读等活动。2021年,绍兴市又运用数字化理念追溯“阳明文化”发展历程,建立起阳明文化数据库。
绍兴正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成为全世界阳明心学爱好者向往的心学圣地。
“我们将切实扛起‘心学圣地’的责任使命,久久为功传承弘扬阳明文化,知行合一推动各领域交流合作,更好地把阳明文化发扬光大、推向世界。”绍兴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责任编辑: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