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成功应对多重挑战 确保全年粮食生产保持稳中有进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 聂金秀、蔡勇跃、记者罗勉 报道 从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截至11月20日,全省晚稻收获1250万亩左右,已收割逾八成,预计月底基本收割完成,全省粮食生产丰收在望:早稻面积1296.3万亩,同比增加8.5万亩,增幅0.7%;晚稻种植面积在1400万亩以上,预计今年全省粮食总产量有望超过去年粮食总产量,再次获得丰收。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多地遭遇特大洪水,台风频发、农资涨价……广东省克服了多重困难,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采取有力措施,科学应对,确保全年粮食生产保持稳中有进,实现“产量不降低,力争有增产”的总体目标。
今年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36.63万亩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广东省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23亩,不足全国的1/5……这样的背景之下,广东通过土地流转可以提高粮食的适度规模经营水平,一定程度上能稳定粮食种植面积。近年来,广东支持各地探索土地碎片化整治新路径,基本建立覆盖县、镇两级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平台,探索推动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至去年底,全省农村承包地流转面积占比超58%。
近几年,广东把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作为稳定增加粮食生产面积的重要措施,将该项工作纳入乡村振兴战略考核,在全国率先开展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开展撂荒耕地核查,分解下达撂荒耕地复耕复种任务。
实现粮食稳产增收,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夯实粮食生产根基。据统计,今年1—10月,全省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36.63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8.80万亩。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亩均粮食产能增加10%—20%。还将对高标准农田项目启动进一步的改造,以达到提质增效的效果。
“灾前防、灾中守、灾后抢”
5月以来,全省多次经历强降雨、台风等极端天气影响,特别是韶关、清远等地遭遇特大洪水,这给全省粮食生产带来严峻挑战。广东全力以赴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做到“灾前防、灾中守、灾后抢”。
早稻还没有收完,广东省政府便迅速出台《关于印发广东省支持2022年晚造粮食生产12条措施的通知》,目的就是从高位推动‘以晚补早’措施落实落地,确保完成国家下达广东的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12条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
激活“沉睡”土地资源,亦需良种、良法赋能。通过化肥有机肥兼用等方式,全省有近20%的极低产田有望实现类似幅度的增产。
无论是晚稻还是早稻,农业机械已成为粮食生产的“主角”。广东高温多湿,夏收季节雨水偏多,因水稻烘干不及时造成的损失比较大,亟需大力发展烘干机械。为此,今年投资建设了一批烘干中心,已经确定251个烘干中心项目,预计新增日烘干能力达1.72万吨,可有效缓解全省机械化烘干能力不足的问题。
抓两端、促中间,“两端”指育秧和烘干,即提高机种率和烘干率;“中间”是指农机专业合作社,即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作用,通过增加农机装备和加强人才培训,建立县级统筹、镇村服务站点全覆盖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广东还想办法节粮减损,如在全国首创激励机制鼓励水稻机收减损。同时,积极开展病虫害防控,2022年全省防治水稻病虫害9000万亩次,预计挽回水稻产量损失200万吨。
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9.1亿元
及时发放补贴资金解决了种粮农户们的“燃眉之急”。今年全省的财政投入粮食生产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及时足额发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9.1亿元,省财政配套种粮补贴资金2.9亿元;安排1.57亿元开展水稻“一喷二防”统防统治;安排3亿元用于支持补短板稻谷烘干中心建设……
农业保险的上阵为全省种粮农户解了“后顾之忧”,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全省水稻保险参保农户802.34万户次,投保数量2151.54万亩,保险金额223.9亿元,同比增长9.77%。
数据显示,2022年,全省重点培育100家生产服务型合作社、10家生产服务型联合社、200个生产托管示范基地和10个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超1000万亩。据抽样调研,水稻生产导入托管服务后亩均生产成本降150元以上,收益增加250元以上,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已成为促进全省粮食生产节本增效的最有效手段。
责任编辑:王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