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合力破难题
“碰上周末,约上三五好友,带着孩子们来这里既可以接受革命教育,还可以体验农耕生活、观赏花卉,很有收获。”近日,刚从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苍龙山生态采摘园满载而归的市民张女士开心地说。
忻府区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以来,该区用党建“一条线”,牵起基层治理“一张网”,通过条块结合、统筹联动、层级分明的区域化5级联动组织体系,打通了基层治理“末端神经”,各项工作取得卓越成效。
牵好社区治理“千条线”
“以前小区的楼道环境不好,经过治理,现在是靓化了很多。为他们点赞。”11月11日,忻府区景泰苑小区内,推开楼门正准备散步的一位老大爷提起身边切切实实的变化,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
红色物业。
景泰苑小区位于忻州市忻府区和平西街,优化楼道环境是业主们的主要诉求,经过小区党支部了解征求居民意见,形成共识,由物业组织装修。小区党支部通过“月例会”等方式了解小区居民存在的“急难愁盼”事项,每月根据收集到的问题确定工作重点,并在小区公示栏进行公示,让居民监督工作落实情况,引导居民参与到小区治理当中,真正发挥居民主人翁作用。
唱歌、聊天、打扑克、下棋、打乒乓球、打桌球……在盛世佳苑小区活动中心,居民们正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
“这个小区管理得不错,环境好,最关键是服务好,所以当时就买了这儿的房子。”位于忻府区长征街街道建设北路社区的盛世佳苑小区3号楼沈女士一见到我们就忍不住夸赞。
盛世佳苑小区以打造文明示范小区为目标,在日常管理中,以党建引领为主线,以“居民点单——党员接单——志愿队服务”的模式,实现了“需求在楼栋间解决,矛盾在小区内化解,服务在家门口实现”,累计服务群众1500余人次,理顺了社区建设、物业管理、业主自治之间的关系,构建起“党建引领、居民自治、物业服务、行业指导”的物业管理长效机制,形成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良好局面。
新就业群体“爱心驿站”。
突出党建引领,筑牢城市治理根基。忻府区委坚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把党建引领小区治理作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系统工程,坚持区委统领,构建协同机制,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崔向松任组长的社区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了由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国昌和分管民政、住建工作副区长任总召集人的社区治理联席会议制度,并由组织、住建、民政、市场等部门组成工作专班,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分解任务目标、列明时间表;在街道一级,由党工委书记主抓,分管副书记负责,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解决推进的重难点问题;在社区,持续强化“大党委”为工作载体、机制建设,将26个社区党支部全部升格为党委,引领小区党员、物业公司凝聚思想共识,形成齐抓共管工作合力,并通过社区报到、扫码入群报到、入户摸排登记等方式,对党员性别、年龄、党龄、职业、党组织关系所在地等信息登记在册,对8900余名党员按照在职党员、居民党员、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4种类型,探索开展差异化管理,建立分类管理台账,确保“一人不落下,一处不遗漏”。
作为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小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在城市治理过程中,单靠街道自身力量,虽然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但在时效性和解决问题上大打折扣,十分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努力。为疏通上述“堵点”,忻府区立足街道现有辖区范围,广泛吸收、协调驻街道单位党(工)委共同组成街道大工委,由街道党工委书记担任大工委书记,并采取了“兼职副书记+X”的模式。兼职副书记从驻区单位党(工)委委员中推荐产生,主要由辖区内单位党组织所属党(工)委党务工作者担任,同时,按照农村工作、城市工作和其他重点工作类别,实行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原则上每月召开一次,协商解决辖区事务,形成闭环管理机制。目前,全区7个街道全部建立了大工委,市、区两级61名党(工)委委员和党务工作者出任兼职委员,确立了沟通机制,形成了党建合力。
建好“红色堡垒”,打通基层服务梗阻。忻府区以加强小区党建为着力点,把党建工作触角延伸到城市最基本、最微小的细胞中,做到“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组织,有群众的地方就有党的工作”。以小区为单元,结合人口、面积和党员分布、物业管理、网格设置等情况,合理设置党支部(总支),并通过单独建、联合建等多种形式,构建起动态调整的“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总支(支部)——小区党支部(总支)——楼栋党小组”五级联动组织体系,推动党建引领全覆盖;同时,充分考虑小区地理位置、小区规模、居民组成等实际情况,统筹推进小区党组织和业委会(物管会)直线贯通,探索建立了小区党组织和业主委员会(物管会)相融合的管理模式,一方面通过引进物业公司、聘请保安保洁、居民自治管理等方式,实现小区物业化管理;一方面全面推行小区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由小区党组织书记兼任业主委员会主任。通过小区党组织强化指导,一大批政治素质好、群众威望较高且热心小区治理的党员被吸纳进业主委员会,为小区治理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忻府区村集体的辣椒育苗大棚。
搭稳“四梁八柱”,强化融合共建机制。具体工作中,忻府区以小区党组织和业主委员会为主体,以物业企业服务为主线,构建起“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3位一体的联席分析研判会议制度,原则上每月召开一次,遇到特殊情况随时召开,商议小区管理中遇到的各类管道破损、墙皮脱落、停暖跑水等问题,协调解决各类邻里纠纷及业主与物业矛盾;坚持“三议一服务”工作模式。对小区物业维修基金使用审批、重要信息公开、盘活小区公共资源等居民关注的事项,采取小区党组织提议、联席会议商议、业主大会决议、物业和其他组织服务模式,进一步推进民主管理、依法决策、科学实施,提升小区公共事务综合管理能力和水平,构建共商共建共治格局,使小区治理从“一言堂”变成“众人议”;不断完善自治共治和党组织领导的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机制,广泛发动居民参与小区治理,打造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
打好集体经济“组合拳”
拾起弃耕“撂荒地”,种下致富“幸福田”。三交镇针对区位优势不足、自然条件落后、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村集体经济多以资源资产租赁承包为主等问题,充分发挥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引导作用,把用足用好耕地资源作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关键所在,坚持项目引擎、科技支撑、服务保障,以“土地流转+撂荒地整治”为村集体经济主攻方向,引导群众转变观念,多路出击打好“组合拳”,全力推进撂荒地复耕复垦,盘活土地资源,规模连片种植,让撂荒地逐渐变为“致富田”,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不断发展壮大。
“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三交镇党委、政府多次深入田间地头调研,并先后召开12次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分析研判会议,包村干部、村“两委”主干亲自入户向群众宣传土地整治工作政策,牛尾庄等8个村先后召开19次座谈会,发动老党员、退休老干部,向群众讲解保护耕地、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紧迫性、重要性、作用性,有效激发和调动广大群众参与保护耕地、参与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热情。
压实责任,善增“棋力”。镇党委审时度势,成立了镇撂荒地整治工作领导组,镇、村两级抓实抓牢主责主业,形成了由镇、村书记统筹负责,党委统领统筹、班子成员参与、村干部实施的责任链条,并把壮大村集体经济成效纳入村干部考核、村党组织书记星级化管理评定范畴,对成色成效明显的给予表彰奖励,完不成任务的约谈调整,进一步凝聚起全镇合力攻坚的决心和信心。
率先推进,善破“棋眼”。镇、村两级干部包联包保,全面摸排调查耕地撂荒情况,逐村逐户逐块摸排撂荒地位置、面积、地块性质等情况,做到底清数明。目前,全镇摸排登记撂荒地共计6339亩,设立台账入册登记,结合基层网格治理,由49个微网格党小组按片区监督管理。
谋准项目,善布“棋局”。针对摞荒地整治投入大、风险高、各村自有资金少出现不同程度拖延的问题,三交镇积极寻求财政奖补资金和项目扶持资金支持,并争取到区委组织部、区乡村振兴开发中心下拨100万元项目资金,给撂荒地和荒山地治理注入了“活水源泉”,给镇、村干部吃了定心丸。
政策扶持,善保“棋气”。各村向承包户加大地力补贴政策宣传,补贴归代耕方享有;推动玉米保险全覆盖,村集体种植玉米保费每亩2.7元,如遇干旱、霜冻、暴雨等极端天气影响发生灾情,每亩可赔付600元,最大限度减少风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政策补贴每亩200元,种植530亩,可享受补贴10.6万元。
科技支撑,善强“棋力”。针对坡地、摞荒地种植中出现的各种困难,该镇积极依靠先进农业技术推广地膜种植保墒,提高地温,示范种植甜糯玉米260亩,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并在牛尾、团峪沟等8个村推广复合种植530亩,其中,牛尾村种植200亩,宋家庄村、固村尝试甜玉米复合种植100亩,有效提高了粮食产量和经济效益。
在此基础上,该镇以土地复垦、企业带动、集体增收3条途径,着力推进土地资源变资产、企业资源变生产力、农民变工人,逐步带动劳动力参与种养产业,创新施出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连环招”,实现了撂荒地效益最大化和集体收益、村民收入“双提升”:一是用好复耕关键“招”,深挖潜力增强优势。挖掘自身发展潜力,充分发挥耕地流转价格低、机动地出租价格低、人力资源成本低“3低优势”——坡地、平地、河地流转价分别为50元~100元/亩、200元~400元/亩、500元/亩,机动地一般为平地200元/亩、坡地50元/亩,劳务用工一般80元~100元/天,引导各村出资流转土地耕种,对机动地不发包而由村集体直接组织耕种。对市场作用无效的土地,由镇、村两级兜底,通过土地流转和摞荒地整治,实现耕地连片规模种植,并充分利用村集体购置的农机具,降低种植成本,减少防灾减灾支出;二是实施代耕破解“招”,创新撂荒地整治模式。全镇按照相关规定,由村集体经济组织代耕撂荒地。镇、村两级干部结合村情实际,科学分析研判,精准统筹撂荒耕地资源。南陀罗沟村民委员会主任王利山带领村“两委”干部深化入户走访,尤其是对26户耕地撂荒在外务工的村民,通过打电话、微信视频的方式进行沟通,均同意将自家撂荒地交由村集体经济组织代耕。目前,全镇13个村5529亩摞荒地已经新修了上山道路,清理了杂草灌木,实施了机耕旋耕。3年代耕期结束后,村集体将与农户协商,继续维持土地流转耕种,逐步恢复、提升撂荒耕地的土质、地力、亩产量及流转金;三是龙头带动增收“招”,强化政企联营合作。镇内企业吉祥农业有限公司多年来致力于加工生产甜糯玉米。镇党委、政府组织各村和企业合作,实施订单农业,由该公司提供种子、化肥和种植技术指导,免费机器收获,直接从地头收购,减少储存成本和垫资。通过龙头企业的支持,发挥企业资金、技术优势,确保销售渠道畅通,保障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通过土地流转、代种、自种等方式,大力推动土地资源整合,三交镇许多小块、分散土地整合成为集中连片的产业基地,预计今年可为农村集体增加经营性收入136万元,每村经营性收入可达5万元既定目标。许多当时对撂荒地种植持观望态度的农民看着丰收的景象,都说“党支部这个地种好了”,纷纷加入其中。该镇下一步将继续加强政企合作,发挥科技威力,引进专业团队,实行精细管理,持续推动撂荒地整治工作创造亮点、打造品牌,实现粮食生产安全、集体经济壮大、土地质量提高“3赢”。
位于市区的新建路街道办事处在发展村集体经济过程中,为健全完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制定了《“三资”财务审批明白卡》,进一步规范和明确票据审核、报账程序、用工标准、村级“四议两公开”、“一评两监督”等程序,并对村“两委”主干、财务人员多次开展专题培训,重点是系统学习财务规章制度和纪律;同时,扎实推动集体资产“清化收”工作,5个行政村共摸底排查合同339份,已清理规范335份,剩余4份合同因情况较为复杂,正在有效化解矛盾、稳步推进。截至目前,在“清化收”工作中,全街道通过314份合同为村集体创收417.9万元,追回集体经济欠款257.75万元,调整提高承包费用增加集体收入56.41万元。
该街道办事处匡村村民张正明前几年受政策感召,在村内坡地上投资建起养猪场,前期场所投资费用较大。就在猪场刚有起色快见效的时候,市里又出台了在城区范围内取缔养猪场所的政策,造成了其支出大于收益、负债累累,因而对其所欠占地费追缴难度、阻力都很大。经过村党总支书记崔利君同志多次上门交心、讲政策,使其转变了思想,按照0.5元/平方米规定,补缴了所欠2900余元费用,并按0.7元/平方米价格签订了今年的合同。通过“清化收”,该村共收回历年合同欠款162万余元,规范新签合同178份,新增合同承包费46万余元,清缴和新增合同承包费200余万元,到今年底村集体可增加收入240余万元。
董村镇刘家山村以党的建设为统领,以产业项目为抓手,以农业生态旅游、党性教育和绿色康养为目标,依托独特的地理环境、园林资源和村庄特色风貌,建设苍龙山生态采摘园项目,打造以农业采摘、农事体验、红色革命教育、休闲度假为支撑的乡村旅游项目,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去年,这个村集体经济收入20.8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15万元。
激发新就业群体“新动能”
“大娘,这是您今天让帮忙买的鸡蛋和面粉,我刚送完这边的单,稍微有些迟了。”11月10日,党员骑手薛晓荣给大娘送货上门时解释道。他说,接到参与志愿服务通知之初,心里直犯嘀咕,送单争分夺秒,哪有时间参与志愿服务,自从参加“顺手捎带”活动,现在就想着自己能顺手做些什么事情,既占用不了多少时间,又提高了好评率。
7月13日,在忻府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专题推进会中,区委书记崔向松表示:“要充分发挥‘小哥’走街串巷、熟悉楼宇的工作特点,引导新就业群体成为参与城市基层治理的‘前哨力量’。”
考虑到新就业群体平常工作忙,休息时间少,如何认可度高、参与性强地参与城市基层治理显得尤为重要。忻府区委组织部召集政法、宣传、卫健、民政、市场、交通等单位就新就业群体如何融入基层治理进行了讨论,并征求7个街道党政负责人意见,聚焦近年来重点任务和城市治理中的难点问题,针对性制定《新就业群体“顺手捎带”志愿服务清单》,通过“社区派单、群众点单、小哥接单”等方式,常态化开展爱心公益、平安建设、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创建、特殊人群“守护行动”、异常情况“预警员”等4大类12项“顺手公益”志愿服务项目,形成新就业群体“顺手捎带”“不文明行为随手拍”“食品安全直接报”“随手服务”等具有行业特色的志愿服务“金字招牌”。骑手郭素峰在送餐工作途中偶遇走失儿童,及时向工作群报告,协调同事帮忙送餐,后经社区工作人员和派出所民警共同帮忙,陪同孩子4个小时,安全将走失儿童送到父母手中。
新就业群体“顺手捎带”志愿服务开展以来,“小哥”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截至目前,全区共组建4个新就业群体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32次,发放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禁毒、防电信诈骗、防养老诈骗等宣传资料7480余份,核酸检测物资运送13次,向社区反馈信息85条,群众好评率达到90%以上。
考虑到新就业群体往往是服务者,他们也应该受到更好的服务,忻府区聚焦“反向”服务,以志愿服务积分管理实现“微心愿”的形式,满足“小哥”们个性化需求;同时,不定期开展送礼包、送义诊、送文化等活动,在“小哥”关注度较高的公平就业、法律维权、劳动安全、社会保险等领域也给予指导和帮助。
在实现“微心愿”方面既照顾共性需求,又满足个性愿望。在8月4日开展的“驿路有你”微心愿征集活动中,80%的微心愿反映的是暑假期间工作繁忙,孩子无人照看、作业无人辅导问题。区、街道和社区层层推进,组织协调忻州三中的5名党员骨干教师轮流到“小哥”驿站为30余名孩子进行暑期学习免费辅导,解决了“小哥”的后顾之忧。疫情防控中,新就业群体有320余人主动请缨成立“保供志愿服务队”,提供生活必需品保障志愿服务,惠及人群1200余人次。同时,考虑到“小哥”群体接触人群多、工作时间长、派单任务重,特在大欣城、开来欣悦、雁门大厦等“小哥”集中区域设置专门核酸检测点6处,为他们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昨天我去公园街上送外卖,因出汗较多,口罩都湿了,明明记得包里有,可就是翻不见,可把我急死了,眼看就快超时了,正碰上社区王主任出来,马上送了我一个,可是帮了我大忙。”骑手张尚琪说,自从“小哥”群体到社区报到参与志愿服务以来,认可度不断提升,好评率也从网上走进现实——美团公司将原来单一的后台数据考评机制转化为“接派单数量+群众好评率+社区反馈积分”的综合考评机制,促使更多“小哥”从普通员工向骨干力量转变,并且通过志愿服务提升了企业形象,改变了群众认知,甚至改变了公司机制,并探索出“传帮带”实践活动,以党员带群众、组长带组员、经验丰富骑手带新入行骑手的形式进行“捆绑组合”考评。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现计划将此形式以条款列入公司奖励激励机制,以月份工资、季度奖励、年底评优的方式最终确立下来,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公司形象提升的良好基础。
通过此举,不断吸引更多的“小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忻府区美团公司党支部今年7月成立以来,多人已经向公司递交入党申请书。该公司负责人表示,计划在春节前探索开展“外卖骑手月”主题党日活动,组成党员骑手带领——提交申请书骑手作为——其他骑手参与的“先锋服务队”,增强骑手融入基层治理的认同感,共同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美好生活。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忻府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国昌表示,他们将继续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汇聚共建共治共享的“大”能量,为基层治理增添“新”动能。(王丑龙 刘娟娟)
(本版图片由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