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 正文

浙江兰溪:推进共富驰奋进 擦亮风采续芳传

2022-10-19 15:27 中国发展网 记者富庆熙

摘要:通过“基层治理四平台”流转、处置,实现“党建在一线统领、信息在一线掌握、矛盾在一线化解、安全在一线保障”,切实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

以数字科技赋能城市发展,积极打造农业品牌金名牌,推动产业稳步转型升级,建设文明城市,优化基层治理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富庆熙报道

“兰陵山下翠烟浮,溪水潺湲九曲流。落尽江梅闻铁笛,烟波何处问垂钓。”岸多兰茝、碧水流芳的兰溪市位于浙江中西部,地处钱塘江中游,自古有“三江之汇”“六水之腰”“七省通衢”之称。钱塘自古风流地,作为钱塘支流,兰溪江上既载风雪烟雨,也载墨客诗情。

兰溪不仅有着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字,更有近1400的建城历史。而今,诗情变豪情,党的十八大以来,兰溪市聚焦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以数字科技赋能产业发展,积极打造农业品牌金名牌,推动产业稳步转型升级,建设文明城市,优化基层治理。

兰溪市对标浙江省共同富裕重点工作“1+7+N”和重大改革“1+5+n”跑道,坚定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信心和底气,全力打造一批具有兰溪辨识度的共同富裕标志性成果,打响共富改革先锋战。

品牌兴农:以科技强品质 以品质铸品牌

春时山上茶园飘香,夏日枇杷杨梅黄紫相继,秋来江中螃蟹正肥,冬至江畔萝卜正长。兰溪市农业物产丰盛,拥有中国“杨梅之乡”“蜜蜂之乡”“兰花之乡”等称号,有“兰溪小萝卜”“兰溪枇杷”“兰溪毛峰”“兰溪杨梅”“汇潭甘蔗”“兰江蟹”等6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总数居浙江省第一,地标农产品种养殖面积达15.3万亩,占到全市种养植业的20.8%。

“地标+股份”建立利益共同体、“地标+红线”严格区域准入、“地标+产业融合”做大产业链、“地标+联盟”建立产销联合体、“地标+数字”提升果品品质、“地标+品牌打造”提高溢价率、“地标+保险”撑起生产保护伞、“地标+规范”统一生产标准、“地标+多方推介”增强影响力……近年来,兰溪市锚定“地标富农”跑道赋能农业转型升级,聚焦打好“地标富农九法”组合拳,加快推进农业产业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品牌价值化。

鸟瞰马涧镇下杜村,满目苍翠间一个个“小蘑菇”拔地而起,那是栽种杨梅的白色大棚。截至今年5月,下杜村大棚杨梅种植面积已超过1500亩,占浙江省大棚杨梅的近七成,是兰溪市设施化栽培杨梅的“大本营”,每亩产值是普通露天杨梅的4~5倍。

有了“小蘑菇”的保护,娇嫩的杨梅脱离“靠天吃饭”的生存困境,开启了科技进化道路。

兰溪市通过“科技杨梅”计划,搭建“1+6”杨梅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服务管理平台,兰溪市农业农村局会同省农科院于今年首次发布了杨梅兰溪综合指数,标志着兰溪杨梅从传统种植向数字化迈进。

在数字技术支撑下,兰溪杨梅品质更稳定,品牌管理更规范,综合效益更突出。目前,兰溪杨梅鲜果精品率提升30%以上,鲜果价格普遍提升约30%,可带动梅农收益增加20%以上。

“如果没有政府背后推动流转,适度规模经营就无法实现,散户的收入也就无法保证。”马涧新农夫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陶奉源表示。

整合力量,捏成拳头,令杨梅的品质实现均升。打出品牌,积极推广,使杨梅的品牌价值完成变现。

早自2005年起,兰溪就开始举办观光游和文化节,后来还把浙江省“六月杨梅红”活动引至兰溪,并连续多年在上海、香港、北京等城市办杨梅推介会。如今,“五十里杨梅长廊”声名鹊起,兰溪杨梅的香气飘向全国。

“一方面,推动土地、果园流转,大力扶持村集体经济和规模主体发展;另一方面,则以村为基本单元,打造全域全产业共建共享的共富模式。”兰溪市政协主席范冬岩表示。杨梅产业将形成组织化、品牌化、数字化“三化互动”的良好格局。待杨梅的产业大脑和产业品牌成长指数成熟后,“杨梅经验”还将助力其他五大地标产业发展。

数据显示,2021年,兰溪市地标农产品一产产值9亿元,直接受益农户2.3万户,拉动二三产值近23亿元,间接受益农户7万户以上,地标农产品从业农户户均增收2.2万元。今年6月,兰溪更因“地标富农”入选省共同富裕第二批试点。

记者了解到,兰溪市计划通过三年试点,形成“开发一个产品综合指数、建立一套产业标准化体系、建成一批地标共富基本单元、打造一批未来农场”等标志性成果,走出一条“地标富农”系统化解决路径。届时,兰溪地标农产品一二产产值有望达到14亿元,带动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所占比例从25%提高到80%,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超过10.2%。

产业强市:优环境引凤来  以转型促蝶变

“扛住新冠疫情的影响和高温酷暑的考验,87天实现主厂房全面封顶,10个月全面完成土建、二次装修、机电和设备安装。”在欣旺达产业园(二期)基膜涂覆项目整体工程交付现场,江锂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明清为“兰溪速度”点赞。

该项目位于兰溪光膜小镇,总投资7.5亿元,总建筑面积8.8万平方米,项目建成投产后,将进一步提升兰溪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的总体发展水平,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作为国际电池模组行业领军企业,欣旺达以锂威项目为龙头,在兰溪集聚上下游产业链项目15个,总投资近300亿元,带动就业6500人,整条产业链项目落地后还将带动就业20000人。

欣旺达是兰溪招大引强工作的缩影,也是兰溪坚定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制造业崛起的缩影。

近年来,兰溪加快新兴产业培育,持续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2020年以来,累计签约引进项目115个,总投资577.82亿元。欣旺达、自立环保、甬金二期、盘毂动力等一批大好高项目建成投产,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大共同富裕的“蛋糕”。

截至今年8月,兰溪市已开工91个新建类项目,计划开工率91%,开工数同比增加24个;省“4+1”重大项目开工率100%,排在浙江省首列;47个金华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开工率91.5%、投资完成率86.1%,排名金华市第一。

同时,兰溪建立《市级领导联系重大项目攻坚突破制度》,聚焦“责任清单”,成立由一名市领导领衔,属地负责人、发改联系人、项目专员为组员的工作专班,为全市项目提供“1+N”保姆式服务。

548家纺织企业,约4万人从业人员,其中61家企业产值超亿元……兰溪市有着以棉为主,纺纱、织造、印染、成衣均有涉及的纺织产业集群,年产休闲面料22亿米,居全国第一。纺织产业占兰溪市工业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是兰溪的重要支柱产业。

近年,兰溪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在全国率先开展“纺织行业智能制造示范市”创建,全面推进纺织行业智能化改造,不断谋求市场突围和产业转型升级。

在浙江万舟集团大数据中心,整墙的电子显示屏上,各个车间的设备运转情况,产量统计、品种分布、生产效率等实时滚动,一目了然。

5万多平方米的纺纱车间只有百余工人,全自动物流包装系统使打包仓储人员一个班次从15人降到1人,高速摄像头代替人眼检视布匹品质,速度提升3倍通过智能化改造,万舟集团运营成本下降10%,劳动用工下降16.6%,订单交期缩短5天以上。

经历三年改造,兰溪市首批30家试点企业效益平均提高12.3%,差错率平均下降至0.5%,生产设备联网率达到98%,水、电、气平均每万米布消耗量全部下降。

今年6月,兰溪市政府召开纺织产业转型升级工作动员大会,出台《兰溪市纺织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方案(2022~2024年)》。直面纺织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痛点、堵点,发出“奋力在纺织产业转型升级中杀出一条’血路’”的动员令。明确要打好“优化产业布局、深化数字化改造、强化招大育强、加快技术创新”关键四招,统筹实施兼并重组、延伸产业链、畅通融资渠道、夯实安全生产等措施,坚决打赢纺织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为金华制造业崛起贡献更多兰溪力量。

作为兰溪首家浙江省未来工厂试点企业,浙江鑫兰纺织将投资3亿多元,建成占地40亩的全流程数字化+自动化生产车间。40亩中的一部分,来自鑫兰纺织的“旧邻居”——被其兼并的原吉祥摩托配件有限公司。

“项目建成投产后,公司年生产高档牛仔面料将达8500万米,主营业务收入将达20亿元,出口创汇可增长50%左右,尤其是5万米牛仔布的交期可再缩短10天。”鑫兰纺织董事长黄友洪说。

通过兼并重组做大做强,鑫兰纺织并非个案。这几年,兰溪将低效企业处置与招商引资、技改工作紧密结合,鼓励优质企业兼并重组行业内低效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自2019年来,兰溪累计淘汰高耗低效纺织企业144家,出清闲置用地2456亩。与此同时,通过腾笼换鸟,招引落地亿元以上项目5个,累计投资额16亿元。

据悉,下一步,兰溪将加大力度推动纺织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打造“全国高端时尚棉纺织研发生产基地”。力争到2024年,实现纺织产业产值“翻番”,达到600亿元;到2026年,产值再“翻番”,突破1000亿元。

理念兴城:立足长远规划  关切基层治理

“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岸岸芦花白,空江多月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千古兰溪江涌,月照今人观赏迹,诗载古人过江影。

深秋时节,兰溪江边,承载着兰溪的历史变迁与市民的记忆三江六岸人影稠密,是兰溪人百看不厌的观景地。

近年来,兰溪以“诗路钱塘”建设为抓手,充分挖掘三江六岸的山水自然禀赋,融入码头文化、商埠文化,大力实施滨江路、横山断桥等改造工程,持续提升绿化亮化景观,打造三江六岸景观闭合圈。

同时,兰溪市不断深化古建筑保护利用工作,探索创新“村委会统筹+旅游公司管理+村民参与” 共建共富路径,构建了一套具有兰溪特色的古村落保护开发利用模式。

诸葛亮后裔最大的聚居地——诸葛八卦村,成为全国首例以村落整体保护模式纳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乡村遗产。宗祠、庙宇、牌坊、鼓楼等文物古迹大多保存完善的游埠古镇也凭借“质朴本味”,迎来一批批全国游客。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兰溪并没有迷失在潮流之中。一碗牛肉面里,淌着热乎乎的乡情。

从老城到溪西再到城南,小小的兰溪藏了300多家美食面店,小吃种类多达300多种,有33项美食被纳入非物质遗产名录,兰溪美食正以富民产业的姿态重新崛起着。

不仅“外在形象”稳步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兰溪坚持“为民惠民利民”的创建原则,聚焦民生短板,兰溪的“内在气质”也迎来了跨越式升级。

兰溪市委书记戴翀表示,共同富裕建设更多是通过顶层设计来完善制度建设,要重点聚焦跨领域、跨部门、跨系统的多跨事项和一些“三不管”的薄弱事项来进行制度设计。 “兰溪必须打破固有模式和思维惯性,以改革理念和创新思维对现有的政策体系、制度体系框架进行迭代重塑,形成新的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

党的十八大以来,兰溪积极构建网格智治“小单元”、赋能基层治理。按照“平时服务、战时应急、平战结合”要求,兰溪市吸纳12个主责部门、16个乡镇(街道)、776个网格和4703个微网格,通过数字赋能实现即时响应、精准管控,进一步筑牢网格这一最小基层单元,夯实基层智治的底座。

通过“基层治理四平台”流转、处置,实现“党建在一线统领、信息在一线掌握、矛盾在一线化解、安全在一线保障”,切实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

为有效解决基层在矛盾纠纷化解中,兰溪市乘数字化改革东风,谋划建设了“矛盾纠纷兜底化解一件事”应用。通过贯通19个数源系统,设立矛盾纠纷、人员信息等四大数据库,实现矛盾纠纷应兜尽兜;通过再造“领导包案+专班化解”业务流程,重塑责任体系,形成了从监测预警到溯源治理的事件处置闭环。

自应用2021年7月上线以来,受理疑难复杂矛盾纠纷384件,化解369件,化解率达到97%,平均化解时限缩短74%。获评2021年浙江省数字法治好应用。

“基层智治事关发展成色、事关民生福祉,要抓落实、求实效,凝聚基层智治强大合力。”戴翀认为,必须完善“四治融合”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健全社区工作者全链条管理制度,建立递进式矛盾纠纷分层过滤体系,推进“后陈式”法治村和“共享法庭”创建;扎实推进基层治理“一件事”集成改革,做好省级试点应用承接贯通,梳理推出一批重要、高频、急迫、多跨的改革项目,迭代升级兰溪特色化应用;纵深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做实“一支队伍管执法”,严格落实“双向互动、执法协同”工作机制,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兰溪辨识度、示范引领性的改革成果。

责任编辑:刘丹阳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