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千年仍滋润16.6万亩良田:浙江丽水松阳县“松古灌区”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摘要:松阳县水文化公园由水利博物馆、堰湖公园、白沙水利枢纽三部分组成。或线性或弧形的町步道在水面交错,结合参差起落的地势形成座座微型堰坝或廊桥,重现了松阳水利工程各种构成元素的空间体验。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黄舒妍、记者沈贞海浙江报道 眼下,夏末秋初之际,在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松古灌区”仍是清水漾漾、稻浪滚滚、茶桑翠翠,古代水利工程依旧发挥灌溉饮用的原始作用,并在观光旅游等领域实现新的价值。
10月6日,国际灌排委员会公布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松古灌区”入选2022年度(第九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成为继丽水通济堰、诸暨桔槔井灌工程、宁波它山堰、湖州溇港、龙游姜席堰、金华白沙溪三十六堰之后,浙江第7个获此殊荣的灌溉工程。
地处浙西南的丽水市,境内山水相间,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形区位给丽水带来秀美山川的同时,也极大地制约了丽水市的农业发展。
然而松古平原却是个例外。古谚有云:“松阳熟,处州足”。这里能成为“处州粮仓”,主要是得益于完善的灌溉用水体系。
自汉代开始,先民因地治水,在松阴溪流域依势筑堰建渠,通过分片“开圳引水”,逐步形成以松阴溪主支流为水源,堰堤密布、圳渠交错的灌溉网络。灌区工程体系在明清时期臻于完善,至明末清初,境内有古堰120处,灌溉的古塘、古井百余处,至今仍在滋润着松阴溪两岸16.6万亩良田。
千年来不同时期修建的引水、蓄水、提水等水利工程,构筑了“堰塘井渠合理布置、引蓄灌排有序组织”的长藤结瓜式灌溉网络,雨季蓄水灌溉排涝,旱季山塘井泉补水,大旱不竭、晴雨兼顾,配合轮灌制管理,形成了符合现代水利工程理论多级灌溉系统。
松古灌区先民还创造性地设立了一系列建设、管理机制。通过榜文、碑刻、文选等形式,“七三法”立项选址、“借地建圳”,“人字形”坝体结构等建设机制,以及“汴石分水”“定期轮灌”“圳田制”“堰董制、圳董制”“水权管理”等灌区管理机制得以被记录下来。从治水、管水到用水,松古灌区的建管机制科学完善。
此次松古灌区入选2022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无疑是对多年来松古灌区灌溉工程水利遗产保护传承、开发利用的极大肯定。而松阳县水文化公园就是保护、传承和利用水利遗产的典型代表。
松阳县水文化公园由水利博物馆、堰湖公园、白沙水利枢纽三部分组成。或线性或弧形的町步道在水面交错,结合参差起落的地势形成座座微型堰坝或廊桥,重现了松阳水利工程各种构成元素的空间体验。
值得一提的提,松古灌区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使得浙江省丽水市成为全国唯一一个拥有两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地级市。早在2014年9月16日,丽水通济堰被授牌列入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通济堰位于丽水市莲都区,瓯江支流松荫溪上,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四年(公元505年),是具有1500多年历史的有坝引水灌溉工程,灌溉农田面积3万余亩。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