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初心 笃定前行四十载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 暨特所、记者罗勉报道 从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了解到,今年10月,该所即将迎来40岁生日。该所第四任所长、退休后的冯邦彦教授回顾该所坚守初心、笃定前行的四十载时光,对该所取得的成就深感欣慰,并对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一项国家重大战略,既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又关系到港澳长期的繁荣稳定。因此,粤港澳大湾区将是国家非常重视的区域,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各种研究也将具有无可比拟的机遇和潜力。展望未来,该所应占领这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高地,使其真正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智库,从而推动特区所行稳致远。
该所冯邦彦教授,是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首任所长陈肇斌教授的研究生,曾在香港从事当地经济研究7年,1994年回到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任教,1997、1998年相继被聘为教授和金融学博士生导师,2000年任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第四任所长。任内积极推动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研究转型发展,成功申报区域经济学硕士点和博士点授予权,成功建立学科平台,并藉此引进一大批有潜质、高水平科研人员,组建高素质的科研团队。
冯邦彦教授见证并参与了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四十年来的发展,对特区所有深厚的感情,为特区所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成功申报硕博士点 建立学科发展平台
冯邦彦教授任该所所长后面临的首要问题,实际为特区所的生存问题。当时,特区所的发展正面临困境,研究人员仅剩6名,且没有自己的学科平台,招收硕士生只能借助经济学系的政治经济学硕士点,全所每年仅能招收两三名研究生;同时由于港澳回归的各种复杂原因,港澳研究也陷入低潮,并失去了所创办的杂志。面对这些困难,冯邦彦教授深入调查研究后,决定推动该所转型发展——从过去的纯特区经济、港澳经济研究转型到包括粤港澳在内的区域经济与城市经济研究领域。他表示:唯有率先建立学科平台,才能使该所在暨南大学、广州、华南地区乃至全国拥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经过反复思考研究,冯邦彦教授最终决定选择“区域经济学”这一学科。“一是因为港澳研究恰与区域经济学相关,二是因为区域经济学对当时的经济学院来说是一个空白领域。当然,建设区域经济学也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我们学科队伍的理论功底较薄弱,学科带头人明显不足;另一方面,我们缺乏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在业内没有知名度”,冯邦彦教授这样分析。但是,越是荆棘满途,越要勇于攀登,冯邦彦教授下定决心建立起“区域经济学”学科平台。
2002年,冯邦彦教授整合经济学院师资力量和研究成果,并撰写《区域经济学二级学科(区域经济学队伍)建设规划》,在此基础上对该所的机构设置做出一系列调整。在保留“港澳经济研究室”的同时,增设“区域经济研究室”、“城市经济与管理研究室”,并调整该所在政治经济学硕士点的研究方向,增设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方向,开设区域经济、城市经济等学位课程,配合特区所转型发展。
冯邦彦教授回忆说,经过两年的着手准备,从2003年1月起,我便开始了区域经济学授予权的申请工作。在深入研究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全国主要区域经济学硕博士点发展现状后,冯邦彦教授整合了经济学院特区所、经济学系、统计系,以及管理学院的力量,拟定申请区域经济学硕士点的三个方向:1、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经济布局;2、港澳台与特区经济;3、城市经济理论与实践。
随后,该所的区域经济硕士点申请报告获得学院和学校的大力支持,适逢经济学院开始申报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在学校研究生院的支持与建议下,区域经济学成为经济学院博士点的四个申报方向之一。2003年底,区域经济学同时获批建立硕士点和博士点,该所的基础和学科平台就这样奠定了下来。
组建区域经济学科团队 教学科研水平跻身全国前列
2004年,暨南大学区域经济学硕士点和博士点同时开始招生,该所招收研究生的名额大幅增加,从之前每年的两三个增加到十几个,最高时达到三十多个。特区所成为华南地区高等院校中首个区域经济学学科发展平台。
为能真正在学校乃至全国区域经济学界立足,接下来的关键在于如何组建一支高水准的教师队伍和研究力量。
冯邦彦教授说,从当所长之日起,我就非常重视高水准教师队伍的建立。获批区域经济学博士点后,特区所人才难求的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不少具有博士学位的毕业生、甚至有较高水准的研究人员和教授前来求职。对于人才引进,冯邦彦教授有自己的一套标准:第一,要具备较高的研究能力,能够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第二,要具备团队精神,与该所的老师和睦相处。团队精神是我最看重的一点,一旦发现这一点有问题,有再高的学术水平也不予任用。其间,特区所先后引进了代明、钟韵、程玉鸿、陈安平、王鹏、覃成林等一批高素质科研教师,形成了今日该所教师队伍的主要力量。
经过多年努力,如今的该所不仅拥有区域经济学硕士点和博士点学科平台,而且建立起一支较为团结、高水准的师资队伍和研究团队。最高峰时期,特区所拥有8位博士生导师和8位教授,一度跻身全国区域经济学研究机构前列。
学术科研成果丰硕 为粤港澳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该所作为我国高等院校中最早从事港澳台经济研究的科研机构之一,从不缺少高光时刻。该所曾作为粤港双方唯一的非政府机构参与政策建议的谋划,并发挥独特作用。“当时,粤港双方建立高层联席会议制度,为进一步加强粤港合作,决定在联席会议制度下设立粤港发展策略小组,香港方面的成员为特区政府中央政策小组,广东省方面包括广东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广东省委政研室、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等。钟阳胜常务副省长推荐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作为单位成员参与项目,特区所成为全省高等院校中相关研究机构的唯一单位成员。这一时期,特区所参与了粤港双方一系列重要合作的谋划和研究。
2003年6月29日,《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正式签署,受广东省政府常务副省长钟阳胜的委托,冯邦彦教授带领特区所研究团队在短时间内撰写出广东省内第一份关于CEPA的研究报告,得到省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划拨经费;同时还成功取得了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的“广东省重大决策咨询研究课题社会招标”项目——《建立粤港澳“紧密经贸关系”与广东对策研究》。
作为港澳经济专家,冯邦彦教授还相继撰写和出版了一批学术专著,包括《香港英资财团》《香港华资财团》《澳门概论》《香港地产业百年》《香港金融业百年》《香港产业结构研究》《百年利丰——从传统商号到现代跨国集团》等。
2004年10月,该所负责筹办关于CEPA的大型国际研讨会并取得成功,此后该所在内地与港澳地区的学术知名度不断提升。
以制度建设加强对硕博士研究生培训
冯邦彦教授说,学生培养是我做所长时最为重视的工作,为此设置了四个具体环节。第一,实行导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制度,并强调实行导师负责制;第二,组织新老学生开座谈会,介绍老生三年来的学习体会和学术经验,给新生指路;第三,要求导师对学生的论文写作进行深入指导,实行预答辩制度,高度重视学生的硕士论文的写作和答辩;四,请毕业生回校,介绍就业经验。
冯邦彦教授说,我做所长时非常强调这四个方面的培养,所以当时的特区所不论是学习风气,还是活跃程度和团结性,都是相当不错的”。朋辈交流会、导师双选会......特区所一系列充满“人情味”的制度举措,都可以在这一时期找到源头。
直至今日,该所学子仍能感受到这些措施对她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帮助。每年的新生开学教育周的日程安排中均有朋辈交流会环节;该所的双选会为导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了解提供了平台,更有利于学生未来三年的研究生活。这些延续下来的做法中饱含着一代特区人的辛勤付出,也正是这些点点滴滴,造就了该所的蓬勃发展。
责任编辑:王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