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 正文

云南曲靖产业上规模上水平打牢经济发展根基

2022-08-25 16:43 中国发展网 刘颖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记者刘颖报道

云南省近期出台产业强省6个专项三年行动、5个配套支持政策,在全省掀起了大抓产业热潮。曲靖市近年来也坚持把发展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作为立市之基、强市之本、兴市之要,产业发展不断占领新高地,产业链逐步完善、产业体系不断健全,为全市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记者在曲靖经开区了解到,该区突出产业发展核心主导地位,其绿色硅光伏产业获得全省首批“云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并在2020年度发展质量评价中被评为四星级省级基地,2022年5月获得省级(新能源电池)“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认定,2022年7月曲靖经开区绿色硅光伏产业和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双双获得“云南省优势型制造业集群”称号。

不久前,受曲靖市在云南省率先发展新能源电池产业的吸引,世界最大的锂电池生产商之一的宁德时代在曲靖建设生产基地,与宁德时代落户曲靖的还有德方纳米、远景能源、中科电气等行业龙头。他们重点发展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导电液、碳纳米管、铜箔、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电池循环利用等新兴产业。

近年来,云南省和曲靖市倾力打造“世界光伏之都”,曲靖光伏产业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期。自2017年晶澳扎根曲靖以来,曲靖基地迅猛发展,已累计投资超65亿元,两期共建设23GW拉晶切片项目,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拉晶切片生产基地之一。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总投资约100亿元“绿色光伏新能源基地”也于今年3月5日落户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规模不低于10GW高效太阳能电池和5GW组件的制造基地及新能源电站项目,曲靖基地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光伏全产业链制造基地之一。

目前,曲靖市德方纳米科技有限公司已建成投产项目3个,年产能12.5万吨,产值规模超百亿元,员工人数超3000人,在建项目2个,已签约待建项目3个。据曲靖德方纳米负责人介绍:“如今,曲靖已经成为公司最大的生产基地,公司当前80%的产能均布局在曲靖,未来公司将继续积极建设新增产能,实现生产规模的扩张。”

在产业发展上,曲靖市始终坚持稳增长、扩规模、上水平,在推动工业发展上举全力、出实招、下真功,全市工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总量稳步增长。经过不懈努力,全市市场主体活力不断激发、实力不断增强,2012年,全市有民营企业15.3万户,2021年发展到43.8万户,增长186.27%;2012年全市民营经济注册资金469.7亿元,2021年为2866亿元,增长510.18%;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390户发展到623户,增长59.74%。通过多年来的不断发展,曲靖规上工业企业已经形成覆盖33个大类、101个中类、170个小类的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基础较好、门类齐全,为曲靖工业经济稳增长发挥了"稳定器"的作用。

为推动产业上水平,曲靖市以立说立行的姿态促转型。全市产业结构布局持续优化。2018年以来,全市绿色硅光伏、新能源电池、绿色铝精深加工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经济支撑作用逐步显现。2021年,全市绿色铝精深加工产业产值达到180.74亿元、绿色硅光伏产业达到71.6亿元、新能源电池产业达到43.54亿元。2021年12月,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授予曲靖"绿色晶硅光伏之都"称号。

曲靖市始终坚持把园区作为承载产业、集聚产业的发展平台,按照集群化、低碳化、数字化、高端化方向,持续优化园区发展空间、提高园区发展质量、提升园区承载能力。2012年以来,全市园区内企业总数从556户发展壮大至2359户,工业企业从401户发展壮大至837户;园区工业总产值从954亿元增长至2383亿元,年均增长16.64%;园区营业收入从约500亿元增长至2662亿元,园区经济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

目前,全市工业经济增加值从476.7亿元增加到1050.4亿元,增长120.3%。特别是2019年以来,工业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及占全省工业的比重实现了双提升,占全市GDP的比重从27.6%增加到2021年的30.95%,三年提升3.35个百分点;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从12.4%增加到16.02%,三年提升3.62个百分点。十年来,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0%,特别是2019年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分别为12%、6.8%和15%。在世纪疫情背景下,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高于全省6.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5.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发展跑出加速度。

曲靖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到2024年,为了达到工业增加值占市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4%等工作目标,曲靖市将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抓好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确保3个千亿级产业实现全产业链发展,6个百亿级产业实现提档升级,以工业为基,筑牢全市高质量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责任编辑:王小义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