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创新行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摘要:日前,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等9部门联合发布《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通过10项具体行动为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绘就了实施路线图。
中国电信(国家)数字青海绿色大数据中心将数字经济与清洁能源有机融合,开创了全国首个100%清洁能源可溯源绿色大数据中心,也是全国首个源网荷储一体化绿电智慧供应系统示范的样板。图为工作人员操作大数据平台。李隽/摄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 张海莺
日前,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等9部门联合发布《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以下简称《方案》),通过10项具体行动为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绘就了实施路线图。
“科技创新是同时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科技部相关负责人强调。谈及此次《方案》的出台,该负责人表示,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决策部署,按照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总体安排,科技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9部门组织编制了《方案》。《方案》统筹提出支撑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的科技创新行动和保障举措,并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做好技术研发储备,为全国科技界以及相关行业、领域、地方和企业开展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
部署十大具体行动
加强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涉及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应用示范、成果推广、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为此,《方案》提出了10项具体行动。
首先,对于备受关注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科技支撑行动,要立足以煤为主的资源禀赋,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并降低碳排放。
“我国能源和经济的转型,应该走一条‘增量优先、以新代旧、激励创新、市场驱动’的转型之路。”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表示,作为存量的传统高碳能源尽管仍有一定的减碳空间,但潜力具有累退性,越往后空间越小、难度越大,成本则加快上升。
刘世锦说,作为增量的低碳和零碳的新能源,随着产量扩大、技术改进,成本下降加快,产品的绿色溢价正在由正转负。新能源替代老能源的减碳成本优势增大,进而可加快新老能源比例的转换进度。
“现实生活中,有三种不同的减碳类型,即衰退型减碳,通过减少生产来减少碳排放;增效型减碳,通过提高碳生产率减碳;通过创新形成新的技术、工艺、方法等,在达到相同产出的情况下,实现低碳、零碳甚至负碳排放。”刘世锦说,如果用这类技术替代原有的高碳技术,就可以实现相同产出的前提下减少碳排放。
科技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低碳科技创新的重中之重——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科技支撑行动,其他几项具体行动分别是:低碳与零碳工业流程再造技术突破行动。以原料燃料替代、短流程制造和低碳技术集成耦合优化为核心,引领高碳工业流程的零碳和低碳再造。
建筑交通低碳零碳技术攻关行动。围绕交通和建筑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目标,以脱碳减排和节能增效为重点,大力推进低碳零碳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
负碳及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技术能力提升行动。聚焦提升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绿色碳汇、蓝色碳汇等负碳技术能力,对甲烷、氧化亚氮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监测和减量替代技术进行针对性部署。
前沿颠覆性低碳技术创新行动。围绕驱动产业变革的目标,聚焦基础研究最新突破,加快培育颠覆性技术创新路径,引领实现产业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迭代升级。
低碳零碳技术示范行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技术引领的节能减碳技术综合解决方案,并开展一批典型低碳技术应用示范,促进低碳技术成果转移转化。
碳达峰碳中和管理决策支撑行动。加强碳减排监测、核查、核算、评估技术体系研究建议,提出不同产业门类、区域的碳达峰碳中和发展路径和技术支撑体系。
碳达峰碳中和创新项目、基地、人才协同增效行动。着力加强国家科技计划对低碳科技创新的系统部署,推动国家绿色低碳创新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强项目、基地和人才协同,提升创新驱动合力和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绿色低碳科技企业培育与服务行动。加快完善绿色低碳科技企业孵化服务体系,培育一批低碳科技领军企业,优化绿色低碳领域创新创业生态。
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国际合作行动。持续深化低碳科技创新领域国际合作,构建国际绿色技术创新国际合作网络,支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如何确保《方案》得到有效地贯彻落实?科技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从3个方面具体推进:一是加强机制保障。建立双碳科技创新部际协调机制和国家碳中和科技专家委员会,同时持续推进科研体制机制改革,释放创新活力,营造适宜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发展的创新环境;二是加强碳中和技术跟踪监测。重点关注碳中和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投入,通过科技考核评价机制促进技术优选与迭代;三是加强技术成果的产权保护。推进完善国家科技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推动建立低碳技术侵权行为信息记录并纳入全国公共信用共享平台。
构建科技创新体系
《方案》对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有关部署,针对我国各重点行业碳排放基数和到2060年的减排需求预测,系统提出了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的创新方向,统筹低碳科技示范和基地建设、人才培养、低碳科技企业培育和国际合作等措施,推动科技成果产出及示范应用,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科技支撑。
科技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方案》编制过程中遵循3个原则:统筹当前和长远、统筹科技创新与政策创新、统筹科技部门和相关方面的工作。按照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基于2030年和2060年经济社会发展和碳排放的情景预测,研究提出支撑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的科技创新行动和保障举措,并构建低碳技术创新体系,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做好技术研发储备。
“科技创新和政策创新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两个重要方面,缺一不可。”科技部相关负责人说,《方案》更加侧重于科技创新,着力于加强高效率、低成本的低碳技术供给。同时,也适当考虑了低碳技术标准等政策创新方面的内容,以促进低碳技术产业化。
“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涉及能源结构、工业过程、交通运输以及生态系统碳汇、工程碳汇等领域,迫切需要跨领域综合交叉突破技术瓶颈,形成全面支撑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技术体系,其中科技创新是关键。”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涛表示。
强化前沿技术布局
《方案》提出到2025年,实现重点行业和领域低碳关键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支撑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单位GDP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到2030年,进一步研究突破一批碳中和前沿和颠覆性技术,形成一批具有显著影响力的低碳技术解决方案和综合示范工程,建立更加完善的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体系,有力支撑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单位GDP能源消耗持续大幅下降。
科技是实现碳达峰的一个重要支撑。有专家认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加快科技应用,特别是现有科技的应用。同时,也要利用现有的自身减排市场规模优势,推动技术创新,提高国家竞争力。
《方案》提出,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坚持创新驱动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构建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创新体系。
为此,有专家建议,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在碳中和碳达峰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明确的政策目标特别是详细的减排路线是技术路线重要的驱动力,新技术的研发需要与政策紧密结合,能够预判未来技术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同时,技术创新也要激发机构投资的可能性,坚持开放创新,资本进入可以加速绿色技术成本的下降,也会减少气候投资的风险。未来需要继续完善碳市场,发挥价格撬动投资特别是私人投资的作用。此外,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层面的交流与合作,并争取更多的国际资本为技术创新提供支持。
责任编辑:王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