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莱芜:分布式光伏智能微网推动农村用能转型
摘要:该项目以5G物联网等新型技术为依托,锻造户用光伏+新型储能技术长板,实现用电负荷协同控制,全绿电供应。这一积极探索、先行先试,为广大农村地区用电自给自足,助力减污降碳,推动能源转型提供“莱芜方案”。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张建佩、杜飞、王宪才、记者尹明波报道 6月13日,山东济南首个分布式智能微电网——户用光伏+储能试点示范项目在莱芜区方下镇陈庄村建成投运。该项目以5G物联网等新型技术为依托,锻造户用光伏+新型储能技术长板,实现用电负荷协同控制,全绿电供应。这一积极探索、先行先试,为广大农村地区用电自给自足,助力减污降碳,推动能源转型提供“莱芜方案”。
分布式智能微电网采取“分布式光伏+分散式储能+就地负荷”典型方案,通过优化整合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储能侧资源,形成以新能源为主的智能微电网典型示范,其中分散式储能与就近台区形成低压联络,实现区域内发用电平衡。目前,陈家庄光伏、储能与附近充电桩、陈家庄北台区等负荷形成智能分布式微电网,在上级电源失电情况下,以陈家庄为核心的分布式智能微电网可实现孤网状态下的电力不间断供应。从技术上看,该智能微电网由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能量转换装置、相关负荷、监控保护装置等汇集而成,通过光储协同一体化终端、“可信WLAN”末端通信网、源网荷储控制系统等先进技术,打造自我控制、自我保护、自我监管的自治系统,既可与外部电网并网运行,也可孤立运行的小型发配电系统。
分布式智能微电网——户用光伏+储能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按照“当地发、当地用”模式,在陈家庄全村租赁房屋屋顶,推进整村光伏建设,一期建设容量700.325千瓦,远期规划建设总容量2兆瓦。改变传统分户并网方式,采用“集中汇流升压”模式,通过1回10千伏线路并入地方电网,更利于新能源发电参与电网的负荷控制。配建200千瓦/400千瓦时储能设备,打造分布式储能配建典型应用场景,在光伏发电高峰时段,“光储充用”协调互动,实现资源利用最优化、发电效益最大化、乡村用能清洁化,为推动“整县推进光伏+分散式储能”发展提供示范样板。
为全面提升电网消纳光伏发电能力,项目自主研发光储协同终端,集能量管理、信息通信、网络安防、有功控制、无功控制等功能于一体,实现光伏、储能两种资源深度融合,光伏、储能“可观、可测、可调、可控”。同时,针对分布式光伏信息传递问题,打造基于“可信WLAN”通信末端传输网,强化分布式光伏信息传递,经5G电力专网上传至电网调控系统,全面提升通信控制可靠性。项目建成投运,理论光伏最大发电出力可达652.2千瓦,超过全村最大用电负荷,实现整村全绿电供应、余电存储上网。
据悉,下一步济南将全面总结项目建设经验,加速推动新能源发电和储能一体发展,力争在更大区域范围内实现电网供电、新能源发电、储能等多种能源方式供应平衡,积极探索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有效路径。
责任编辑:王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