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 正文

怀念袁老 把饭碗端得更牢更稳

2022-05-23 09:39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摘要:袁隆平院士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家国情怀,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永远抹不去的记忆,也必将激励我们更加努力前行,把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更稳。

季晓莉

饱食者当常忆袁公!5月22日,袁隆平院士逝世一周年。在当前全球粮食市场风云变幻的背景下,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格外怀念袁老,也更应感恩他和他代表的千千万万粮食领域的科技工作者、从业者,感恩他们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付出的艰辛和汗水,也更应感恩党和国家始终对“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重视、坚持和精心谋划。

2021年,我国粮食产量获得“十八连丰”,粮食总产量连续七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达483公斤,比上年增加9公斤,远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安全标准线;我国谷物自给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保证了谷物的基本自给。粮食供给总量充足、库存充裕,粮食价格保持基本稳定。应当说,中国的粮食安全形势正处在历史最好时期。

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没有改变,粮食结构性短缺问题日益凸显。同时,国际层面的挑战也日益凸显。一是农业生产资料供给不足,粮食生产和供应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二是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三是粮食产业链供应链局部断裂、运转停滞,严重影响全球运输消费网络的稳定性;四是极端气候变化影响;五是贫困和不平等问题突出。由此可见,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我国不能放松警惕,依然任重道远。

我国在这方面已有考量,202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条底线,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今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的讲话,深刻阐述了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重要意义,明确提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关键举措。

粮食国际贸易的极端脆弱性,是为什么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的最好警示,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永远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我们一定要保持战略定力,牢牢稳住农业基本盘,全力以赴抓好粮食生产,夯实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以国内供给的稳定性应对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

逝者已矣,但袁隆平院士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家国情怀,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永远抹不去的记忆,也必将激励我们更加努力前行,把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更稳。

责任编辑:刘维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