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学院打牢“五项基础”推进意识形态工作
中国发展网讯 枣庄学院党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打牢思想价值基础、育人内涵基础、人才队伍基础、平台阵地基础、政治保证基础等“五项基础”,增强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有针对性地回应和解决好意识形态领域问题,把意识形态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打牢思想价值基础,保持中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学校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校办学的根本指导思想,制定《枣庄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办法》等文件,落实 “第一议题”学习制度,通过“三会一课”、形势与政策报告会等多种方式开展意识形态问题学习和宣传。学校党委每年至少2次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向上级党组织专题汇报1次意识形态工作,在党内通报1次意识形态领域情况。重点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学科建设,将课程思政建设列入学校“三全五育”体系,构建集“VR+红色教育体系”“VR+国防军事教育体系”“VR+地方文化教育体系”等多位一体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与体验中心。
打牢育人内涵基础,创新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内容。一是学校制定《枣庄学院思想政治工作“十大育人”工程实施细则》,明确将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作为“十大育人”工程的核心内容,按照学科特点、专业特色分学院、分年级开展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二是结合学生社团文化节活动,积极鼓励各二级学院打造“一院一品”特色宣传教育项目,以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内容为基础,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信念。三是创新开展援疆国语支教工作,先后共选派六批1226名师生组建援疆支教团,远赴喀什地区开展实习支教。建设援疆支教展览馆,开展援疆支教故事宣讲,培养师生的家国情怀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打牢人才队伍基础,强化宣传思想工作力量。学校按照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的要求,组建“157”意识形态教育和管理队伍。“1”即成立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由校党委书记任组长,全面领导和协调学校意识形态工作。“5”即按照现代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五项职能明确意识形态工作重点,选优配强工作队伍。“7”即结合学校实施的“777互联共同育人工程”,把学校党政领导、各学院党政负责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党务工作者、辅导员、班主任等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队伍,在绩效考核、各类培训中不断强化意识形态的基本知识和要求,打造敢管、会管、善管意识形态的宣传思想工作力量。
打牢平台阵地基础,营造风清气正的舆论氛围。一方面,加强课堂主阵地建设。出台进一步加强教风学风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强化课堂教学、教材选用审核把关,实行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工作体系,严把课堂教学意识形态安全红线和底线。另一方面,加强网络阵地建设。成立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构建校内信息安全监测预警体系,及时对重大决策、各类师生群体、各个高风险领域中存在的敏感性因素、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分析把控。再一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落实各类论坛、讲座、报告的“一会一报”制度,制定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课题组、院(部)、学校三级意识形态审查程序,规范各类学生社团、师生自媒体账号和学术交流合作。
打牢政治保证基础,夯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体系。学校印发《关于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体系建设的实施办法》《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实施细则》《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抓好明责、履责、问责三个关键环节。一是明晰责任主体,构建了校党委、二级党组织、党支部三级责任体系,明确领导责任、第一责任、直接责任等相应责任清单。二是细化工作流程,不仅明确了相关部门职责,分兵把口,还依照意识形态工作具体内容细化了各环节工作流程,使之更有可操作性。三是建立问责制度,开展意识形态工作校内巡察全覆盖。
责任编辑:潘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