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皇姑区实行"四会”机制回应民生期盼
摘要:沈阳市皇姑区坚持从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创新服务机制,将服务做到居民心坎上,让基层治理更加有“深度”。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记者刘桂菊报道 为深入践行“两邻”理念,进一步落实“两有”要求,沈阳市皇姑区推行“四会机制”,即“楼院网格邻里会,收集百姓闹心事;社区共建议事会,专门研究百姓事;街道民情专题会,专门解决疑难事;区级民生联席会,专门破解大难事”,探索社区基层治理新模式。
皇姑区华山街道惠胜社区作为“两邻”工作街道级示范社区,在深入践行两邻“理念”,探索“社区大党委+社区自治+党员群众参与”治理模式,培育党建“聚邻”、服务“暖邻”、文化“亲邻”、共治“助邻”和谐邻里关系的基础上,落实“四会机制”,坚持问需于民,回应期盼,将工作做到居民心坎上,积极打造“两邻”理念下的共建共享的幸福社区。
问需于民,就是要主动出击,将居民最关切的问题作为“大事”解决好。
惠胜社区所辖的三个老旧小区始建于1993年,地下管线陈旧老化,下水井经常返出粪水,路面破损严重,群众苦不堪言。“两邻”工作开展以来,街道和社区主动举手,收集百姓闹心事,召开民情专题会,分析问题症结,并将需要多部门联合解决的事项进行上报,经区级民生联席会研究决定,对珠江街5栋楼、胜利小区、后地小区进行了改造,更换下水管线845米,更换下水井盖105个,铺沥青路面7500平方米,铺方砖5200平方米,园区环境的明显变化受到了百姓们的拍手称赞。
回应期盼,就是要当“娘家人”,在让居民成为协商共治的一份子。
珠江街5栋楼改造就历经这样一个小插曲,原本珠江街91号院内花坛和步云山路45号院内两座花坛均需保留,一经公布,许多居民倾向于在保留绿化的基础上获得更多活动空间。社区党委在获知情况后,立即响应,社区干部和楼栋单元长一栋楼一栋楼挨家挨户征求意见,社区召集居民代表召开社区议事会,专门研究百姓关切的“急难愁盼”事,以居民“娘家人”的身份向街道和相关部门进行举手报告,积极争取进行改造方案的调整。最终,珠江街91号院内花坛重新得到维修美化,步云山路45号院内的破损花坛也被清理干净,安装了健身器材和休闲座椅,居民有了更多的休息和健身活动空间。现在那里不仅会见到健身的王大爷、张大娘、李阿姨,更能听到居民们唠家常、说时事的欢声笑语,居民们的喜悦不需言说,都已表现在了脸庞上。
践行“两邻”,就是要供需契合,将服务扎扎实实做到居民心坎上。
胜利小区西侧天山路22号北有一处栅栏,是园区建设之初作为封闭用的围墙,社区居民为出门买菜、接送孩子上下学更为方便,总是将其破坏以便进行出入,而物业为尽工作职责也总在围栏被破坏后将其进行修复性焊死,导致居民和物业产生矛盾。社区党委了解情况后,立即行动,在短短一周内广泛征求胜利小区居民的意见建议,召开社区、物业和居民代表三方协商议事会议,一致同意将被破坏处修建为可供居民出入的方便“小门”。社区党委充分发挥“大党委”作用,主动与大党委成员单位皇姑区城市建设事物服务中心公房三部进行沟通,安排工人为胜利小区增设了符合民意的“小门”,也敞开了邻里协助的“大门”,获得了居民们的高度点赞。
沈阳市皇姑区坚持从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创新服务机制,将服务做到居民心坎上,让基层治理更加有“深度”。
责任编辑:刘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