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 正文

湖北省恩施市金字坝 由村到城的嬗变

2022-03-10 11:01 中国发展网 中国发展网

摘要:金字坝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地处鄂西山区的恩施市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金字坝因过去一层层梯田被金黄色的稻谷染得金黄金黄而得名。十几年的沧桑巨变,昔日的稻田被如今宽阔的马路和鳞次栉比的高楼所取代;过去的自然村落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流金淌银的新天地茶城商圈、武陵国际柑子槽商圈、美凯龙服装城商圈和金龙大道星汇广场理想城商圈等四大商圈;以前质朴无华的农民变成了充满现代气息和见识的新市民。我们金字坝社区人口增加到5万多人。”湖北省恩施市金字坝街道办事处金字坝社区党总支书记贺勇感受颇深。

金字坝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地处鄂西山区的恩施市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恩施市依托世界硒都这张独有的名片,抓住世界各国人民因硒蜂拥而至,以及本地人口逐渐向中心城区转移的机遇,不断调整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加大城乡一体化建设力度,走出一条颇具鄂西特色的融合发展之路。

农民变身电商员

“生活中的美有很多种,唯独这人间烟火气,能温柔整个世界!”这是一个恩施带货博主“土家烟火”的美好愿望,想把大山里最自然、淳朴的土货分享给全国各地的朋友。 她叫刘运平,一个生活在湖北省恩施市金子坝社区土生土长的市民。作为80后的她见证了金子坝的变化。

90年代的金子坝并没有因种田而富裕,用当地老百姓的俗话说“金子坝是别人一听,都不愿意去的地方。”刘运平作为当地村民,深有体会。她告诉我们,过去她们家住的是土墙房,父亲在外拉三轮车,母亲则在家种田,家中年人均收入不足百元。她和妹妹的学费每次都要靠赊账完成学业。直到2013年,因恩施城市发展的需要,金子坝征地拆迁工作的启动,让刘运平一家的命运得到改变。占山、征地让她瞬间从贫困农民,摇身一变成“暴发户”。然而,她们一家并没有因一夜暴富而迷失方向,近50多岁的父亲仍然在工地上打工,母亲继续在田地里耕耘。有了征迁款的支持,刘运平也因此萌生了自主创业的想法,做起了微商。

刘运平利用微信平台,做微商卖货后,积累了一定的客户群,生意正有起色时,又因新冠疫情的影响而遇到了瓶颈。热爱山水的她,无意间因为游玩发现了恩施市盛家坝小溪古村落这样一方世外桃源,因环境隐蔽远离城市,自然资源丰富,适合山猪喂养。于是,大胆的她和朋友一起利用新媒体平台,在2021年开通了自己的第一个微信视频号“土家烟火”,在线上贩卖现杀现卖的猪牛肉和应季土货。每天清晨7点,她独自开车到大山里,自拍素材,自学视频剪辑技术,摸索着做起了短视频,经过一年的努力,她的视频粉丝量达到了3000余人,微信客户达到了5000人,她卖的货到达最远的地方是内蒙古。短短一年的时间,就赚回了本钱,年底打年货的时候,还带动了当地农户增收致富。

通过一年的网络直播带货,刘运平成功完成了自己由农民变商人的转型。她对自己的选择也越来越有信心,接下来,为保证猪肉品质计划与当地农户签订合同,以当地红薯玉米为饲料,发动每家农户代养3头猪,激发农户创业的积极性,为其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提供更多的销售渠道,给大山的居民带去了致富的机会。

“从农民到市民的演变不是简单的洗脚上楼,我们枫香坪社区以党建引领为主线,通过文明“银行”这一杠杆来提升市民综合素养,实现脱胎换骨。”金字坝街道枫香坪社区党总支书记向丹如数家珍。她讲述了居民沈选润从“大喇叭”变“温柔女”的故事。过去,沈选润住贺家榜自然村,是当时村里出了名人未至声音到的大嗓门,还因为琐事与人闹矛盾多次上访。自从搬进居民楼,基层治理尖刀班工作人员和社区干部从社交礼仪到社会公德再到文明乡风建设对其循序诱导,和风细雨的教育引导使沈选润象换了一个人似的,说话轻言慢语,积极参加社区的各项活动,成了社区文艺宣传队一名积极的义务宣传员。当社区修公路需要拆掉她家养鸡棚时,未用干部做工作就主动拆掉了养鸡棚,还未要一分钱的补偿。

脑袋与口袋双富

“现在条件变好了,过去晚上7、8点钟还在田里干活,现在7、8点钟就在广场上跳舞。”金子坝社区朱家坳8组居民陈启英发出这样的感慨。

1951年出生的陈启英可谓是金子坝社区的元老,也是金子坝由农村到城市变化的亲历者。从前,为了生活,在本就土质不好的滥糊地里种菜,为了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她和丈夫一挑一挑的用笤篮运泥巴,修建土墙房。一到狂风暴雨的时候,她总是不敢熟睡,生怕房子塌了。现在,随着征地拆迁工作的顺利开展,她们家也被纳入到拆迁范围内,补偿的宅基地和拆迁款也让她们修了一栋5层的楼房,曾经的土墙房变成了高楼,从曾经需要靠卖苦力维持生活变成了躺着收租的“悠闲户”。现在种了大半辈子田的陈启英老人,不用再为了生计而劳苦,反而从曾经的物质追求变成了精神追求。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白天没事的时候种种田,想卖菜打发一下时间的时候,就挑一担菜在路边卖。累了就回家休息休息,晚上吃完饭后就去广场上跳跳舞,生活有滋有味。

“经济富裕起来的农民对精神文化方面的追求十分迫切,也是他们从白天伴锄头、晚上伴炕头生活模式解脱出来的渴望。我们社区党总支积极迎合社区居民的需求,引导他们成立了黄泥坝社区老街坊八大文艺团队,让他们用戏曲、说唱等多种文化形式弘扬正能量、陶冶情操、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陪伴服务需求,以此达到培根铸魂的效果。”金字坝街道黄泥坝社区党总支书记熊忠谋如是说。

提起黄泥坝老街坊文艺团队老街坊养老服务中心黄艳大姐侃侃而谈“我们日常服务的文艺团队有八支队伍,黄泥坝社区老街坊黄梅戏传承艺术团,莲香队、广场舞队、交谊舞队、大合唱队、夕阳同心队、室内文艺宣传队、家家乐文艺宣传队、千里读书朗诵艺术团,还有几支零星文艺演出队比如个人独唱、金典民歌四人组合,军乐队,管弦乐独奏,京剧队伍,太极拳队伍等。黄泥坝社区文艺团团长由居住在黄泥坝社区施州富苑的张翠英老师担任,70多岁的张老师也是恩施州老年大学黄梅戏的班主任,曾经参加过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节目。现在,黄泥坝老街坊文艺团每年先后出演近400场,演技堪比专业演员。谁也不会想到这些过去经常围着灶台转的老年人现在围着舞台转。”

“如何把社区老年人这个群体从孤独寂寞中解脱出来?我们开办老街坊养老服务中心,让辖区的老年人免费享受棋牌、唱歌、跳舞、书法等10项服务,已经登记在册的9800多名老年会员只要轻点鼠标就能享受智能化平台提供的各种服务,基本实现了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恩施市老街坊养老服务中心总经理谭绍勇说。

精神富裕起来的居民遵纪守法的多了,文明处事的多了,人与人和谐相待的多了,热心公益的也多了。辖区文明新风尚扑面而来,好邻居、好婆媳、好妯娌、好市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融合助力发展提速

位于金字坝柑子槽的1600多家精品家装商户在市场内扎堆,同时,这个市场为了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还入驻了400多家亲民的家装企业。只要想买什么家庭装修装饰材料可以一网打尽。具有强大辐射功能的柑子槽家装市场除覆盖整个鄂西以外,还辐射重庆、湖南等地周边县市。现在,柑子槽家装市场每天车水马龙,人潮如流,年成交额达到1.1亿元。由于2000多商户进驻金字坝,为社区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富裕起来的居民思想境界也随之水涨船高,有的主动担任文明劝导员,有的当起了义工,有的出任义务保洁员,还有的参与社区文化宣传队自编自导身边的好人好事。我们还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由小学生文明宣讲团进社区、进工厂、进家庭和进市场广泛宣传文明公约和行为规范。现在社区不讲卫生乱丢乱扔垃圾的几乎没有,文明用语争做好事的多了,辖区出现意外情况捐款捐物的多了。去年6月底,家住我们万福小区5楼的刘女士突发脑肿瘤住进武汉同济医院。正在家属为诊疗费犯愁的时候,我们将辖区居民自发捐献的2万多元善款交到他们手上。”恩施市农业农村局驻枫香坪社区基层治理尖刀班班长曾凡顺说。

金字坝街道耿家坪社区组织几个社工团体与街道卫生院一起采取疾病早期预防、筛查等措施,让辖区居民分享健康红利。社区74岁的覃大妈感激地说:“托党和政府的福,现在免费给我们健康讲座、体检,让我们无病防病,有病早治。真想不到我们从农民变为市民以后,社会保障福利能随之跟进。”

武汉籍游客丰先生与几个朋友自驾游恩施,晚上11点半才到目的地。饥肠辘辘的他们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新天地茶城,嚯,偌大的茶城夜市上如同白昼,宵夜的食客座无虚席。等了20多分钟待前拨客人走了他们才找到座位。飘香诱人的鄂西美食让他们饱吃了一顿。离开餐桌,他们几个朋友又在茶城里买到了心仪已久的富硒茶叶。来过恩施多次的丰先生有感而发,恩施的变化太大了,人流物流完全可以与武汉的汉口媲美。

金字坝街道党工委书记程凯表示,我们将用活用足本地资源禀赋,科学、合理、统筹谋划城乡融合发展格局,提升城市定位和城乡品位,促进金字坝街道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空间、政策等方面协调发展,努力实现设施联通、资源融通、城乡互通,为乡村振兴建设富美新恩施做出金字坝贡献。(廖亮  赵嵩  陈伟)

责任编辑:刘维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