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市惠来县渔业村欣欣向荣 产业兴旺 群众安居乐业
摘要:谢木林自豪地说,我这一辈子见证了芦园村渔产业的发展过程,比如我刚开始下海捕捞时,用的工具是小竹排,后来就有了木船,再后来就换成铁板轮船,现在儿孙用的是152匹马力的大轮船,够牛气了。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 蔡勇跃、记者罗勉从揭阳市惠来县了解到,该县神泉镇芦园村是远近闻名的渔业村,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与丰富的产业基础,近年来芦园村呈现出产业兴旺、群众安居乐业的新气象。
按照芦园村的传统习俗,春节期间,渔民没有出海捕捞,但乡亲们并没有闲着,不少渔民每天都来到芦园渔港的沙滩上,有的修补渔网,有的检修渔船,有的忙着为渔船添加汽油……劳作的渔民唱起了渔歌,哼起了渔曲,悠扬的渔歌渔调里,充满着芦园渔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期盼。
一年之计在于春。新年伊始,芦园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黄林荣带领村“两委”干部走访渔业养殖大户和老渔民,共商渔业振兴大计。今年55岁的朱耿标,20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在芦园村创办鲍鱼养殖场,目前已拥有80个养殖池,每年鲍鱼产量超过200担,是惠来县规模最大的养殖场之一。朱耿标详细介绍了养殖场的生产运营情况和新年的生产计划,他感慨地说,如果没有芦园村8600多位父老乡亲的大力支持与帮助,鲍鱼养殖场不可能发展得这么顺利。
村民谢木林是芦园村德高望重的老渔民,他告诉黄林荣,去年家里获得了好收成,家里的机拖船每次出海捕鱼都满载而归,家庭收入增加了,人的精气神也充足了。说完,谢木林拍着胸脯自豪地说,你们瞧,我这把老骨头是不是比去年更硬朗了。谢木林今年已70岁了,他10岁就跟随长辈下海捕鱼,直到几年前才洗脚上岸,在家带带孙儿,享受天伦之乐。
谢木林自豪地说,我这一辈子见证了芦园村渔产业的发展过程,比如我刚开始下海捕捞时,用的工具是小竹排,后来就有了木船,再后来就换成铁板轮船,现在儿孙用的是152匹马力的大轮船,够牛气了。
芦园村有1400多户人家,7成从事捕捞业;从事鱼产品养殖业的有30多户,主要养殖鲍鱼、虾等,从事鱼产品加工业的有100多户,主要制作加工鱼丸、鱼肉饼、鱼脯等,产品畅销省内外。此外,还有不少家庭从事海鲜及海鲜加工产品的贸易、运输等。
黄林荣说,我们全村的产业都离不开‘渔’字,渔业是我们的立村之本、兴村之源。产业兴则乡村兴,只有产业兴乡亲才能富起来,才能过上幸福生活。
为进一步振兴芦园村的渔产业,该村多次召开党员会议和村民代表大会,商讨兴业富民大计。众多老党员、村民代表及外出乡贤纷纷建言献策,提出很多意见和建议。通过集思广益,村“两委”决定今年将集中力量办好群众强烈要求的3件大事:创建一个上规模、上档次的鱼产品贸易综合市场,努力做大做强渔产业;村“两委”干部将改进作风,树立全心全意为村民和渔产业服务理念,为渔产业发展和乡亲致富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干部队伍;群策群力建设美丽乡村,推进狮峰公园面前广场建设配套,完成环村西路硬底化与绿化工程,逐步完善老寨巷道的美化工程。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