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奥之城”情更浓,文化魅力永流传
摘要:中国在全世界面前再一次展现了综合实力与文化自信。“中国在筹办本届冬奥会期间,实现了‘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日前表示,“北京冬奥会不仅会是一届安全、出色的奥运会,也将开启全球冬季运动的新时代。”
本报记者郭丁源报道 “2022年相约北京!”2018年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随着《北京八分钟》落幕,冬奥会正式进入北京时间。
转眼间,4年之约已到。一场“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如期拉开大幕,中国携手世界,共享一场“一起向未来”的盛宴。
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向国际奥委会第139次全会开幕式发表视频致辞时指出,世界期待中国,中国做好了准备。习近平强调,从2008年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到2022年的“一起向未来”,中国积极参与奥林匹克运动,坚持不懈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是奥林匹克理想的坚定追求者、行动派。
2022年2月4日晚,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举行。参加开幕式的美国单板滑雪运动员玛迪·马斯特罗拍下入场前后的画面,并在社交平台上兴奋分享。其中一段视频,以第一视角展示了美国代表团入场的画面。当踏入偌大绝美的场地后,运动员们瞬间情绪高涨,忍不住挥手互动、连声赞叹,许多运动员更是兴奋得边自拍边前进。
冰雪晶莹,春风渐解。冬奥会开幕当天,恰逢“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立春”,也是一年“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二十四节气”代表着一年的时光轮回,也代表人与自然和世界相处的方式,用它来倒计时,体现中国人对时间的理解。实际上,许多人也认为,几千年来华夏文明将一个天寒地冻的日子命名为春天的起点,是因为极寒中常常孕育着新的生机。
开幕式上,运动员走过的冰雪雕刻的“中国门”和“中国窗”,全部取材于中国各地的经典传统门窗图案。运动员走过的“中国门”,寓意中国人民敞开大门、欢迎全世界的朋友相聚冬奥。运动员脚下的“中国窗”,窗外是中国各地的大好河山、自然景观,表达“打开窗口看中国”的美好意向。
继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一届“无与伦比”的夏奥会后,北京冬奥会将使北京成为全球首座既举办过夏奥会又将举办冬奥会的“双奥之城”。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部长陈宁表示,北京冬奥会火炬整体外观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形态相呼应,炬身自下而上渐变的图案,是2008年的祥云纹样过渡到冬奥会的雪花图案,这种过渡体现了“双奥之城”的传承与发扬。
正如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所说:“奥林匹克不是一场竞赛,而是一种源于内心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北京冬奥会不仅是一场精彩、非凡、卓越的体育盛会,也将成为促进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的盛会。北京冬奥会奖牌“同心”的形象来源于中国古代同心圆玉璧,共设五环,寓意五环同心,同心归圆,表达了“天地合·人心同”的中华文化内涵,也象征着奥林匹克精神将世界人民聚集在一起,共享冬奥荣光。北京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以灯笼为设计原型,代表着收获、喜庆、温暖和光明,容融表达了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发展的理念。别具匠心的设计,让古老东方文明与奥林匹克精神交相辉映。
《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精神是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奥林匹克精神不仅强调宽容和理解文化差异,还强调竞技体育的公平和正义,人人平等,实现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理想。北京冬奥组委奥运村部部长沈千帆认为,举办北京冬奥会是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的重要契机。他表示,在奥林匹克精神的引领下,北京冬奥会将成为凝聚全世界、鼓舞全世界的一次重要契机。中国与冬奥的牵手,将再次让世界在“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格言之外,感受到“达则兼济天下”的东方智慧,领会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及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这必将为奥林匹克精神注入更为丰富的内涵。
“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就要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的铿锵话语,时刻激励着广大体育工作者,继承发扬中华体育精神,不断书写精彩篇章。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华民族在体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体育的精髓和灵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不仅能够为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播作出新的贡献,也必将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当火炬点亮、雪花升空,当万民欢呼、世界振奋,“山林场馆,生态冬奥”的中国答卷跃然于绿水青山之间。中国在全世界面前再一次展现了综合实力与文化自信。“中国在筹办本届冬奥会期间,实现了‘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日前表示,“北京冬奥会不仅会是一届安全、出色的奥运会,也将开启全球冬季运动的新时代。”
责任编辑:唐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