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全力推动东西部协作工作“走在前”
摘要:经过一年来的工作实践,山东各级各地加深了对东西部协作内涵的认识和把握,并形成了一批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
开展社工组织协作帮扶行动。
开展“鲁商在行动”爱心助学行动。
本报记者 | 尹明波
2021年,山东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国家要求,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加强与重庆、甘肃的协调配合,持续提高政治站位、提升思想境界、加大工作力度,坚持资源集聚、资金整合、政策集成,既举全省之力又集各方之智,狠抓任务落实落地落细,努力推动东西部协作工作“走在前”。
“全国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推进会召开后,省委、省政府迅速行动传达部署,要求全省上下切实扛牢东西部协作重大政治责任,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拓展帮扶领域,优化帮扶方式,提高帮扶实效。”据山东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山东联合重庆、甘肃两省市编制了鲁渝、鲁甘“十四五”东西部协作发展规划,在全国率先印发实施。济南、青岛也制定了衔接过渡工作方案,稳妥推进项目衔接、资产移交等工作,强化协调服务,确保结对关系调整工作不断档、力量不弱化,实现了平稳过渡。
聚力重点领域
成效显著成果丰硕
山东聚焦助推协作地巩固成果和乡村振兴建设,推动区域协调、协同发展,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围绕“两保持三加强”,深入推进组团式帮扶,超额完成鲁渝、鲁甘年度协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提高政治站位,注重强化组织领导。山东省委、省政府把东西部协作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省政府常务会、省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贯彻落实举措,与全省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顶格化部署、一体化推进。在此基础上,坚持高层互访、上下联动,保证常态化对接交流、全域化结对帮扶,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在产业合作、劳务协作、消费帮扶等领域达成一揽子合作成果。全省506所学校、186家医院、376个乡镇、576个强村、325家企业及96个社会组织参与结对帮扶,凝聚了强大合力。
扭住关键环节,助力巩固拓展成果。立足稳岗就业促增收,山东着力打造鲁渝、鲁甘人力劳务协作品牌,截至目前已帮助协作地6万余名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举办劳务协作培训班200多期,培训农村劳动力1.2万余人,组织协作地360多名农村学生到山东职业院校接受技能培训和学制教育。为拓展消费帮扶促增收,山东积极搭建消费协作展示馆及数字化平台,开展“渝货入鲁”“甘货入鲁”等展销活动,推行“节会促销+联合倡议”“美食体验+精品演示”等消费模式,全域设立协作地“乡村振兴特产店”,引导全省供销社、商会、超市采购联盟等扩大直采规模,采购销售协作地农特产品20多亿元,是省际间协议数的三倍。在干部人才、项目资金、政策措施等方面,山东则向重庆、甘肃15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给予集中支持。
培育特色产业,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山东注重发挥农业大省、制造业大省的产业优势,结合重庆、甘肃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引导鲁企投资兴业,实现每个帮扶县均有新增项目。聚焦“一县一园”目标,加大支持力度,共建产业园区50个,引导53家企业入驻园区,吸纳农村劳动力3000余人。按照“转型发展一批、支持新建一批”原则,通过资金奖补和金融支持,叠加土地、用房、水电等扶持政策,援建帮扶车间569家,吸纳带动就业1.6万人以上,其中脱贫人口8000余人。
强化要素保障,着力促进乡村振兴。一是保持干部人才选派力度。选派挂职干部127名(重庆57名、甘肃70名),是省际间协议数的1.12倍;选派教育、医疗、农技等专业技术人才1889名,是省际间协议数的1.57倍;围绕乡村振兴重点领域人才短板和技术弱项举办干部培训班210期、培训近1.7万人次,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班1392期、培训近5万人次。二是保持财政援助资金投入力度。拨付资金及时到位,是省际间协议数的1倍以上。启动实施产业就业帮扶、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乡村公共基础设施等项目1200多个,积极开展“万企兴万村”社会帮扶行动,动员社会力量捐款。重庆、甘肃发生洪涝灾害、新冠疫情后,捐赠抗洪、防疫物资2500多万元。三是携手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借鉴山东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经验,投入帮扶资金帮助协作地完善乡村振兴建设规划、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积极参与协作地“百村振兴计划”,已启动91个东西部协作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
积极探索创新
打造新路径新模式
经过一年来的工作实践,山东各级各地加深了对东西部协作内涵的认识和把握,并形成了一批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
龙头引领带动特色产业导入。注重统筹山东产业优势与协作地资源优势,按照“引进一个龙头,延伸一条链条,共建一个园区,形成一个集群”的思路,实施“东产西移”,增强协作地区域整体发展能力和后劲。一年来,共向重庆、甘肃引进投资项目100多个,其中计划总投资1亿元以上大项目超过40个,有力带动了协作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精准对接培育劳务协作品牌。建立务工需求和岗位供给“两张清单”制度,促进劳务供需精准匹配对接。开展“春风送岗”活动,采取出家门、上车门、进厂门和免车费、免三餐的“三门四免”举措,开通免费就业高铁,开展“点对点”“一站式”精准服务。推行“企业提单、职工选单、机构接单、政府买单”的“四单式”培训模式,开展定制培训、专项培养,实现“培训即入职”“结业即上岗”。引进医药技师、劳动职业技术、济南阳光大姐等10余所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积极打造东西部协作人力资源服务协作体。
市场运作扩大消费帮扶规模。强化市场机制在消费帮扶中的重要作用,推动产业合作与消费帮扶有机融合,鼓励企业、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参与,以产业带消费,以消费促产业,带动原料农产品转化成商品农产品、商品农产品转化成品牌农产品,解决销难价低的问题。
示范引领打造乡村振兴样板。积极借鉴山东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经验,坚持串点成线、连线成片、示范引领的思路,在协作区县选择一批主导产业突出、发展特色鲜明、发展潜力较大的村(社区),明晰重点、找准亮点,按照“一村一策”“一村一品”,借助山东援助力量,滚动建设100个左右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有序衔接确保帮扶接续推进。结对关系调整后,济南、青岛市分别与湘西、安顺签订长期友好合作战略框架协议、制定结对关系调整过渡衔接工作方案,对原有帮扶湘西、安顺的项目资产建立台账,确权登记,移交管理,强化后续管护运营。
明确工作思路
提升水平再创佳绩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山东已经明确了2022年东西部协作总体工作思路,围绕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加强区域协作三大主题,进一步完善组团式帮扶,持续深化产业合作、劳务协作、消费帮扶、人才交流,加强资金政策保障,全面提升东西部协作水平。
突破乡村振兴。加大资金支持力度,2022年财政援助资金保持上一年投入规模,在资金安排、项目引进上向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支持;积极借鉴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经验,持续帮助重庆、甘肃协作区县滚动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100个左右。加大人才交流力度,选派挂职干部和教育、医疗、农技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不少于2021年规模;加大干部人才培训力度,切实提升协作地乡村振兴人才素质能力水平。
突破稳岗拓岗。进一步叫响鲁渝、鲁甘人力劳务协作品牌,坚持“稳”字当头,强化劳务协作,推动农村劳动力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稳定就业。完善劳务协作优惠政策,在稳岗补贴、技能培训等方面继续给予政策支持。精准对接岗位需求,开展“订单”“定岗”“定向”培训,提高劳动力就业技能。举办“春风送岗”“云招聘”等活动,开发就业岗位,帮助协作地更多劳动力实现就业。
突破产业协作。结合协作双方资源禀赋和产业布局,推动产业协作扩规模、提质效,增强协作地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发挥山东现代农业优势,引进适宜技术,帮助发展种养殖等特色农业产业园。组织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开展“鲁企走进协作地”活动,力争在协作区县落地更多产业项目,实现产业梯度转移。大力推进“一县一园”,支持园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配套服务功能,积极引导企业入驻园区,探索建设山东“飞地经济”产业园。强化定向采购,畅通销售网络,持续开展“渝货、甘货进山东”系列活动,帮助销售更多农特产品。
突破社会参与。继续组织乡、村、企业、医院、学校、社会组织等,建立结对关系,开展帮扶活动,提升帮扶实效。拓展帮扶领域,深入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开展社会捐助、残疾人救助等活动,助力东西部协作,形成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社会帮扶大格局。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围绕2022年东西部协作总体工作思路,山东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东西部协作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全力以赴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中国发展改革报社 记者尹明波)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