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水平智库 赋能高质量发展 内蒙古发展改革智库联盟正式成立
摘要:王来喜表示,作为自治区发展改革智库联盟联合发起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将与各主要高校、主要科研机构形成合力,为推动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库力量。
中国发展网讯 冯博 齐英杰 记者梁喜俊报道
新年新气象。
1月9日下午,被与会者称为史上最强阵容的“智囊团”——内蒙古发展改革智库联盟,亮相内蒙古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71期内蒙古发展改革论坛。
为落实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关于新型智库建设的要求,探索新型智库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充分借鉴国家及相关省区市的智库联盟及智库合作平台建设经验,由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所属综合研究部门及自治区高端智库试点单位——内蒙古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牵头,联合内蒙古社科院、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赤峰学院等自治区相关智库单位,共同发起设立内蒙古发展改革智库联盟。
据了解,成立内蒙古发展改革智库联盟,旨在打造服务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发改委的综合型、开放型、创新型智库合作平台,未来将主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自治区党委政府部署,聚焦自治区发展改革委重大课题、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问题等,整合和优化配置全区研究资源,系统开展理论储备和前瞻性研究,推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优秀研究成果,为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发改委提供决策参考和智力支持。
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永军出席会议并致辞。张永军对自治区发展改革智库联盟、自治区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的成立表示祝贺的同时指出,近年来,围绕经济形势分析、发展战略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全方位对外开放等领域,深耕细作,结出了一批丰硕的研究成果,为自治区发展改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希望,自治区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以成立智库联盟、学术委员会为契机,全面提高研究咨询水平、增强政策应用服务能力,打造成为联系国内外、广聚智力资源、主业特色突出的国内一流智库平台,为推动自治区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作为牵头单位,内蒙古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吴铁林在讲话时表示,要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的精神,围绕服务自治区科学决策的需求,就是我们中心联合各智库单位和各位专家,成立自治区发展改革智库联盟、自治区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的初衷。高等院校科研队伍规模大、能力强,擅长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以服务自治区党委、政府和自治区发改委为主旨,政策性研究底蕴深厚,大家联合起来成立自治区发展改革智库联盟,可以有效发挥各自研究的比较优势,取得“1+1>2”的效果。
吴铁林强调,自治区发展改革智库联盟、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成立后,将坚持服务自治区高质量发展大局的工作导向,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发改委在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等领域决策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提出专业化、建设性、切实管用的政策建议,更好发挥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发改委的参谋助手作用。
在成立仪式上,内蒙古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永军,内蒙古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义,内蒙古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吴铁林及联盟单位与会领导共同启动发展改革智库联盟成立仪式。张永军、徐义和吴铁林为新成立的中心学会委员会委员等颁发聘书。
在智库联盟成员单位、学术委员代表发言环节,邀请内蒙古师范大学副校长王来喜、内蒙古科学技术协会主席赵吉、内蒙古党委党史和文献研究室主任杜轶鑫、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杜凤莲现场发言,赤峰学院副院长布仁吉日嘎拉在线上发言。
王来喜说:“当前,内蒙古面临着新科技革命、新能源革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等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为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自治区发展改革智库联盟的成立,可以说是恰逢其时,智库联盟汇聚自治区主要高校、主要科研机构的力量,必将推动自治区发展改革,为内蒙古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发挥重要作用。”
王来喜表示,作为自治区发展改革智库联盟联合发起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将与各主要高校、主要科研机构形成合力,为推动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库力量。
内蒙古科学技术协会主席赵吉在会上提出,内蒙古高质量发展需紧扣国家战略。他认为主要涉及两大战略,一是黄河战略,一是双碳战略。围绕两个重大战略建议“增水降碳”。 一是重点构建沙区清洁能源可持续发展示范区。打造以“生态产业+清洁能源”为一体的荒漠生态能源产业链,重点在西部沙区布局国家清洁能源主力基地。在干旱区的沙漠、戈壁、荒漠等未利用土地上发展风能、光伏产业,配套建设智能特高压外送电网,建设国家清洁能源可持续发展示范区。推广光伏治沙成功模式,支持“光伏产业+生态农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零碳能源,增加植物固碳,实现沙区固碳增汇和能源减排的双向碳中和,推动沙区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二是重点打造水能互补的城市新空间经济带。统筹我国“南北水陆”和“东西海陆”区位资源,整合国土空间水能互补优势,融入国内大循环战略,以增量水资源为牵引,破解西部地区“生产、生活、生态”缺水困局,构建新空间经济带,可谓“润泽后世,利在干秋”。
内蒙古党委党史和文献研究室主任杜轶鑫表示,正确履行智库成员职责,要在三个方面突出“三行”。第一,坚持正道直行。要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要心怀国之本者,坚持人民至上,用心为百姓代言。要服从服务国家大局,从全局出发观察分析各类问题。要立足区情实际,钻研内蒙古的课题,解决内蒙古的难题。 第二,追求向道而行。做调查、搞研究、提供建议、辅助决策,都需要坚持实事求是。智库不靠说了算,要靠说得对。有求真务实,才能“酒香不怕巷子深”。 第三,努力倍道兼行。内蒙古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蓝图和现实之间,目标与成效之间,隔着具体筹谋、扎实奋斗。科学发展和精细管理,对智力支撑的需求成倍增长,智库面临的任务宏大繁重。
在分会场通过视频发言的赤峰学院副院长布仁吉日嘎拉表示,深入研究内蒙古第十一次党代会和赤峰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赤峰、通辽“双子星座”。以双子星研究作为切入点,充分发挥赤峰、通辽对内蒙古东部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目前,该校正积极筹备设立蒙东“双子星“区域研究院,整合学院力量研究“双子星”,也希望借助内蒙古发展改革智库联盟这一平台,壮大研究队伍。
据了解,内蒙古发展改革智库联盟的建设目标是,按照国家和自治区重点智库建设总体要求,通过整合自治区主要高校、研究院所、各类社会团体等研究机构,全面探索特色新型智库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建立科学高效、充满活力的管理体制机制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等重要功能,使内蒙古发展改革智库联盟成为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成果转化等开放协同的重要智库平台。
同时,以服务决策为核心,完善成果转化与交流体系,通过信息交流、成果交流、人员委培互派、课题合作研究、论坛举办、智库交流、研究生联合培养等方式,搭建多领域、多层次智库机构及人员共同参与的政策咨询网络。以一体多翼的开放性模式,倾力打造自治区一流智库品牌。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