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宁打造海南东部重要支点城市
摘要:以强化科技创新为保障,夯实经济转型发展基础。开展打赢科技创新翻身仗三年行动,争创全国科普示范县和省级创新型县(市)。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日前,1月6日,万宁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万宁市代市长王三防作政府工作报告。今年,万宁市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的目标。
2022年,万宁将落地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办成一批群众看得见、得实惠的实事好事,解决一批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为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积聚强大后劲、鼓足奋进信心。
着力创新驱动发展引领
培育高质量发展动力
未来,万宁将以政策落地落实为重点,推动自贸港建设取得新进展。用足用好“零关税、低税率、减税制”政策和“一负三正”清单管理制度,实施贸易倍增和外资倍增计划,促进进出口和利用外资稳步增长。有序推进八大产业园区建设,对兴隆财税体制进行改革,加大园区招商引资的力度;完成博鳌亚洲论坛特别规划区(万宁片区)空间规划和产业规划编制;做大做强槟榔产业园、礼纪新型工业产业园;推动其他产业园尽快形成规模。
以制度集成创新为关键,加快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落实好《海南自由贸易港制度集成创新行动方案》,谋划一批跨部门、跨领域、跨行业的制度创新事项。围绕产业发展全链条和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实施最低市场准入、最简权力清单、最优审批服务、最有效监管改革。继续深化“证照分离”、“信用+免审”、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政务服务“零跑动”,大力实施“准入即准营”“一业一证”、“多证合一”等制度创新。扩大“承诺即入、备案即入”范围,实现31个“一件事一次办”,稳妥推进政务服务事项镇(区)赋权工作。整合建设万宁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万事通”大数据平台,将行政审批、民意反馈等便民政务服务汇聚线上平台,打造数字万宁。
以强化科技创新为保障,夯实经济转型发展基础。开展打赢科技创新翻身仗三年行动,争创全国科普示范县和省级创新型县(市)。支持热科院香饮所、医科院药植所建设,推进海南大学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建设。设立槟榔、沉香和凤梨研究院,建设兴隆设计产业园。积极引进国家呼吸研究中心、中日友好医院。发挥八大园区平台的创新引领功能,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制和创新成果转化机制,打造全国热带作物、南药等创新成果转化高地和交易基地。
着力优势产业协同发力
打造高质量发展引擎
新的一年,万年将继续做强高效农业。着眼于精细化、特色化,建设热带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打造热带高效农业全产业链和大农业百亿级产业链群。编制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提升槟榔、咖啡、可可、沉香、凤梨、香草兰、斑斓叶、东山羊等产业链水平。建设槟榔产业交易集散中心,加强槟榔黄化病防治和槟榔产品安全性研究,提升槟榔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促进槟榔产业转型。加快正大咖啡公园建设,推动三产融合发展。积极申报诺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识,加快推进诺丽产业项目建设,将诺丽产业做大做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高标准农田达16万亩,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28万亩以上。
做实新型工业。围绕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一手抓现有产业改造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为企业提供全流程优质服务和全要素保障,实施“小升规”计划,推动规上规下企业增潜扩产满负荷生产。确保新型环保沥青混合料生产基地、海力装配式生产基地、专用车改装基地、阳光金鹿产业基地、天使医检汽车、万州制药扩建项目早日建成投产。打造国家级的增材制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增材制造产业生态发展。推进太阳能光伏发电、冷热能综合利用、美亚机场低空产业、体育运动装备加工制造、数字小镇、增材3D打印落地建设,构筑工业新的增长点。
做优文旅产业。推动旅游发展“三点带一面”建设,将日月湾、石梅湾和大兴隆区进行整体融合规划,打通规划瓶颈,实现优势互补互促,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标杆。完善石梅湾、日月湾和神州半岛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日月湾冲浪小镇、冲浪运动训练基地、国家摩托艇南方基地、海上游艇航线试点停靠港口,开发极限运动、加井岛水上运动,引入一批高水平和有较大影响力体育赛事和文化演艺活动,推动南部地区产业+旅游融合发展。抓好山钦湾、山根湾和环岛滨海旅游公路“两湾一路”旅游发展。建设5个旅游驿站,推进六连岭红色旅游,加快东山岭景区提标升级,谋划港北港和小海的内海游。依托归侨文化、红色文化和咖啡文化等,发展多样性文化体验游。
做大海洋产业。加快乌场一级渔港、南海应急综合救捞保障基地、港北港拓宽项目建设,打造乌场港冷链物流园,形成“现代农业+海洋旅游”融合发展新模式。结合退塘退排促进渔民转产转业,重点发展“三鱼一蟹一螺一虾”,建设工厂化养殖区、远近海深水网箱养殖区和海洋资源精深加工园区,创建国家级现代海洋渔业产业园。着力发展“休闲渔业+海洋旅游”,启动港北休闲渔业试点,推动渔业转型往岸上走、往深海走、往休闲渔业走,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提升。
着力投资消费“双轮驱动”
挖掘高质量发展潜力
2022年,万宁会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开展“产业投资提升年”“基础设施推进年”活动,推动投资新政三年行动走实走深。坚持项目为王,科学安排政府投资,充分调动社会投资,将投资的拉动作用发挥到最大。继续项目单月集中开工、双月集中签约活动,3月底前全面完成年度项目审批,6月底前完成征地清表,政府投资项目必须在10月底前开工,实现新建项目开工率100%,当年签约当年开工率达到50%以上。加大对中海、华润、保利等项目和大花角、兴隆、万城、山钦湾等重点区域闲置土地的处置和盘活力度,该收回的坚决予以收回,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留足空间。严格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着力破解项目从招商、落地建设到投产全流程中存在的堵点、难点问题,提前谋划好土地、能耗、资金等要素,全力保障用地、用海、用林指标。
积极促进消费升级。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争取离岛免税店落户万宁,打造东部旅游购物消费高地。建设汽摩小镇、翡翠小镇等旅游商业综合体。推进万润城、东部建材城、红星美凯龙、时代峯璟等城市商业综合体建设,继续发放电子消费券,扩大城市消费。引导连锁公司将经营触角向乡镇延伸,完善农产品流通网络,启动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释放农村消费潜力。加强农村电商扶持力度,依托展示直播o2o体验馆,建立区域公共品牌,打造一批网红产品。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推广补贴。整合城区商圈资源,对汽车、餐饮等进行摸排,做好入库纳统。
积极精准招商引资。按照自贸港建设的3+1主导产业体系和打造四个百亿级产业要求,精准谋划项目和开展招商引资,探索建立“牵头部门+业务部门+园区平台+行业协会+链主企业”的招商机制,提升项目签约落地率、开工率、完成率和投产率。改变“拿到篮子里的都是菜”的招商理念,按照“不破坏环境、节约使用土地、保证投资质量和品质、多解决本地就业、多为地方创税”的标准,围绕八大产业链和八大产业园区进行招商选商,构建与万宁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相符合的支撑项目,推进产业补链延链强链。充分发挥华侨优势,积极引导万宁籍企业家回乡投资兴业。(罗津)
责任编辑:唐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