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 正文

甘肃武都:麦田里的“守望者”杨占良

2021-11-24 17:15 中国发展网 甘肃陇南市武都区融媒体中心 焦小菊 李剑超

摘要:据了解,在武都区科技局和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该项目得以顺利实施。

中国发展网讯  “一个和另一个之间的距离是6.5厘米,种的密度是两个种子一个坑,这样的话密度就达到的标准,杨占良说。”

在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石门镇草坝子村的田间地头记者看到杨占良时,他正在现场给当地的小麦种植户进行种植指导。杨占良,是武都八一中学生物学教师。从1980年就开始探索培育农作物超级良种的新技术和新品种,至今已40余年。他通过多年自学研究以及向专家学者请教,逐渐形成了“用人工诱变方法增强作物杂交亲本之间的遗传差异,以提高杂交优势”小麦育种技术路线。

近几年来,他在注重选择大粒大穗小麦性状的同时,注重抗病、抗倒伏性状的选择,利用人工诱变与杂交结合,极大丰富了性状变异的多样性,出现了许多产量变异性状株系,也出现了抗病、抗倒伏性状的株系。他培育出的第一个超大粒品种“陇南71a”正在申请农业农村部“新品种权”,目前已通过初审,进入复审阶段。

杨占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石门镇有连片面积充足的土地,土壤肥沃,光热条件良好,适宜小麦生长,也便于小麦种子大面积繁育。这次试验种植面积的扩大,将能得出最佳播种密度和最佳数据,就大粒大穗性状而言,这次试种如果成功,将会对石门镇的种植户有很大的帮助。”

石门镇草坝子村支部书记刘冬青说:“我村按照镇党委政府的安排,积极和群众衔接沟通,在村上联系群众试种小麦,此次试种面积总共有30余亩,按照杨老师的种植要求和技术指导,划分地块,对种植不同小麦的品种进行标记。同时联系了很多小工在杨老师的试验田里干一些挖地、除草等简单的农活,这样也为我们村上没有出门打工的群众提供了一份就业的机会。”

据了解,在武都区科技局和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该项目得以顺利实施。截至目前在安化、马街、南山等5个地方培育。杨占良培育出的系列大粒和超大粒小麦种质材料,其中性状特别突出的有高秆超大粒小麦3个品种,矮秆超大粒小麦3个品种,其小麦籽粒最大长度达9.6-9.8毫米。每穗粒数在80-120粒。2020年又选育出籽粒长度达到10毫米的矮秆小麦品种和籽粒长度达到10.3毫米的低秆小麦品种,这样规格大小的小麦籽粒品种实属国内外之最,这些超大粒小麦千粒重量都在60克以上。

石门镇人大主席、镇产业办主任蔡四才对记者说:“今年夏天,杨老师来石门镇联系试验用地,在石门镇河川地区已经多年没有种植小麦的情况下,我们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组,协调了30亩土地,进行小麦试验田的集中流转工作,为小麦育种的科学试验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石门镇也将杨老师经营管理的试验田作为石门镇重点工作之一,镇村干部大力支持,全力配合,确保育种试验顺利进行,取得实效。”(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融媒体中心 焦小菊 李剑超)

责任编辑:刘丹阳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