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 正文

夜幕下的坚守

——玉门医护人员用大爱守护万家灯火

2021-10-25 16:34 中国发展网 马潇 杨棋焜 王斌
玉门 医护人员

摘要:深秋的玉门,夜深露重。19日22时许,夜幕下的玉门市体育馆核酸检测采样点依旧灯火通明,医护人员白色的防护服显得特别耀眼,他们依旧在紧张有序地采集核酸检测样本。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马潇 杨棋焜 记者王斌报道 每当有灾难发生时,总有这么一群人奋斗在一线,是他们的默默付出为我们筑起了一道道铜墙铁壁,让我们觉得灾难并没有那么可怕。自甘肃省玉门市疫情防控进入“战时”状态以来,医护人员加班加点、昼夜奋战在核酸采样检测一线,用心用爱守护这座城市的万家灯火。

图为今年刚刚入职对医护职业有着深深敬仰的包强菊

图为正在对核酸采样进行检查的90后天水女孩蔺瑞萍

图为忙着核酸采集的玉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护士董娟

秋风里的核酸检测点

深秋的玉门,夜深露重。19日22时许,夜幕下的玉门市体育馆核酸检测采样点依旧灯火通明,医护人员白色的防护服显得特别耀眼,他们依旧在紧张有序地采集核酸检测样本。

对于玉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护士董娟来讲,每天早上7点前到岗,做完所有准备工作后,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几乎都不挪动了,因为随时都有人来做核酸检测。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和手套,每一位前来做核酸采样的人,都要认真核对其信息,确认信息无误后,再取棉签采样,装进试管……每天反反复复做这样的动作,她早已记不清做了多少次了。

为了让护目镜不留一点缝隙,医护人员们互相帮忙在额头、面颊粘上胶带。“有缝隙的话护目镜容易起雾,会影响操作。”一位医护人员说。护目镜拿下来时,他们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压痕。持续多日的“作战”,能够感受到这些医护人员的疲惫和坚守。

“自17日以来,我们采样点的工作人员从早晨7点到晚上10点一直坚守岗位。”玉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副主任董娟说。而此时的董娟,也是刚刚结束核酸采样工作。

采样工作结束后,医疗队员还仔细地打扫现场、清点物资,及时消毒,以保证第二天的采样工作能顺利、迅速地开展,对于他们来说,此时此刻工作并未结束。

凌晨时分的核酸检测实验室

凌晨12时,玉门市疾控中心各科室里,样本接收、试剂准备、核酸提取,办公室里结果录入、报告审核……每个环节的工作人员都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为了尽可能为更多居民做检测,这里的核酸检测仪器是24小时不间断运转的。

在玉门市第一人民医院的PCR实验室里,四个80后90后女孩刚刚接上班。穿好防护服,戴好防护面罩,她们迅速来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目不转睛,准备试剂,丝毫不差,处理样本,单一的动作,重复了上万遍。

90后的天水女孩蔺瑞萍做检测员已经三年了,但却从来没有像这两天这么忙碌过。8小时一个班次,8小时内无间断工作,隔着生物安全柜的玻璃,蔺燕萍说,自己好像变成了一个机器人。

自10月17~23日,玉门市已累计完成核酸检测42515人份,其中本市检测25795人份,其他县(市、区)送检16720人份。

隔离留观点女护士眼中的光

农垦医院隔离留观点是玉门市主动应对常态化疫情防控,邀请省级专家设计,投资500余万元改建而成的“三区两通道”标准化隔离区。目前共有单人留观间100间,可容纳100人同时隔离留观。

陈巧玲是这里的护士长,防疫命令发出后,作为玉门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科护士,陈巧玲再次请战。她告诉笔者,这里大多是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和次密切接触者,除了做好日常监测和防护,对留观人员的心理疏导也十分重要。

和陈巧玲一样,被抽调到农垦医院工作的还有11个女孩,她们每天重复着消杀、监测、登记、发药、心理疏导等工作,这些工作看似简单,但是完美完成却很难,每一项都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完成。厚重的防护服下,甚至看不清她们的面容。

包强菊是今年刚刚加入护士行列的,还不到20岁的她,对自己的职业有着深深的敬仰。当问起累不累?包强菊说:“不累是假的,但是眼下是疫情时期。疫散花开终有时,尽自己的能力守护群众的安全,累点辛苦点算不得什么!”朴实的话语说出所有战“疫”人员的心声。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疫情面前,医护人员义无反顾,奋战阻击疫情第一线,用生命守护着万家灯火平安,守卫着我们的美丽玉门,为全市人民筑起了一道道健康安全的防护墙。让我们向最美逆行者致敬!

责任编辑:吕娅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