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岩遗址保护开发:古遗址焕发新生命
摘要:据了解,万寿岩遗址至今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它的发现,填补了福建省旧石器时代考古的多项空白,也为闽台史前文化同源提供了新的证据,成为人类旧石器时代考古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万寿岩遗址。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苗露/摄
船帆洞内近200平方米的石铺地面,是远古人类的“室内装修”。表明了早在3万~5万年前,生活在福建境内的古人类已经有了改造自身生活环境的意识和能力。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苗露/摄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程晖
新华社播发的《习近平讲述的故事》报道了习近平同志任福建省代省长期间曾作出批示,从炸药包下抢救回万寿岩遗址的故事。
正是这份批示,救下了一个距今18.5万年的史前遗址,守住了一份中华文明留给人类的远古记忆。
万寿岩遗址在哪里?如何被重新发现?前不久,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走进了这个史前遗址。
北有周口店南有万寿岩
在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岩前村西北约1公里处,一座石灰岩孤峰兀然挺立,灵峰洞、船帆洞、碧云洞和龙井洞等洞穴藏身其中。这里就是国内罕见的史前遗存——万寿岩遗址。
“在灵峰洞第3层中发现石制品99件,哺乳动物化石8种。在灵峰洞内出土的哺乳动物中存在中国犀和华南巨貘,而从钙板层中采集的样本经科学测试,并结合哺乳动物化石和地层情况,可以认定灵峰洞内的沉积物应属中更新世晚期,年代约为距今18万~25万年之间。”万寿岩遗址保护中心主任、万寿岩遗址博物馆馆长李顺亮介绍说。
虽然出土的石制品数量有限,但特色鲜明。在统计过程中,考古学家发现,刮削器多于砍砸器,石片石器多于砾石石器,这与我国南方砾石石器传统有所不同。
“最难得的是这里近200平方米的石铺地面。”李顺亮介绍说,在船帆洞考古过程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大致呈“凸”字形的石铺地面,南北长22米、东西宽4.8~8米,面积约120平方米。这些铺石多数为石灰岩,铺石大小不一,最大的长5.5厘米、宽3.8厘米,最小的长2厘米、宽2.6厘米。铺石为单层,表面略有起伏但大致平整,从晚期破坏的断面上可以看到,多数地段的铺石直接铺在原洞底的钙板层上。据估计,石铺地面原有的面积应当超过200平方米。
“除人工石铺地面外,船帆洞内还发现了排水沟槽和踩踏面。沟槽长约8米,沿着地势将水引入一处漏水洞中,这应当是古人类为了避免流水直接侵蚀石铺地面而挖就的;踩踏面则应当是生活在船帆洞内的古人类经常活动的场所。船帆洞内这些人工遗迹表明,早在3万~5万年前,生活在福建境内的古人类已经有了改造自身生活环境的意识和能力。”李顺亮谈到。
也就是说,考古发现将今福建地区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前推至18万年前,这无疑是石破天惊的重大收获。万寿岩因此被称为“闽人之源”。遗址中出土的石制品,也为闽台史前文化同源提供了新证据。
在船帆洞下文化层中,还出土了石制品303件,这一发现为探索闽台史前文化的渊源关系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这样的发现,它更像是一个窗口,让今人在这里洞察到我国东南沿海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轨迹;它是一座桥梁,架起了海峡两岸古人类迁徙的线路,并实证了清晰的两岸同源关系;它更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一段时期以来,人们对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建设辩证关系的深度思考。
“保”“炸”之争
然而,20年前,一声声“轰隆隆”的采矿爆破声,差点将这个弥足珍贵的遗址永远掩埋。当时对其进行的一场抢救性挖掘,曾是那样的惊心动魄。
原来,这座海拔359米、山体遍布溶蚀沟槽和洞井的石灰岩孤峰,因其石灰岩成分是炼钢熔炉剂的重要原料。20世纪80年代,福建省属重点企业三明市钢铁厂花巨资买下开采权。“炸药包一响,碎石飞溅,灰尘弥漫。”村民回忆道。
其实,早在1989年,当地调查小组就在万寿岩溶洞内发现哺乳动物化石,遂被列为市级古脊椎动物保护点。三明钢铁开采矿石差不多10年后,看着“寿桃”瘦身近2/3,当地村民推选5名离退休老教师联名致信市政府,呼吁抢救文物古迹。
一边是生钱的冶炼矿石和众多工人的饭碗,一边是“几颗哺乳动物化石”和村民的精神寄托,孰轻孰重?双方各持己见。为平息争论,按照文物保护法相关规定,有关各方达成一个解决方案:三钢出资7.5万元专项考古经费,由联合考古队进行限期一个月的抢救性发掘。
“限期破案”是在炸石的爆破声中进行的。每一声巨响,听来都像是倒计时提醒。在挖了半个月仍一无所获后,转机随之出现:考古队发现了巨貘的牙齿,这种在1万年前已灭绝的动物的化石,公认具有分期断代的作用。紧接着,石铺地面等更多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文物被发现。根据文物特征,考古队初判,万寿岩很可能是旧石器时代遗址。
关键时刻,时任福建省代省长的习近平同志作出重要批示,终于力挽狂澜,保住了这一弥足珍贵的遗址。从此,被誉为“南方周口店”的万寿岩,守住了一份中华文明的远古记忆,并开启了它百年文物工程的崭新篇章。万寿岩,成为考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幸运儿”。
在万寿岩遗址博物馆的中心墙壁上,镌刻着这样一句话:“保护历史文物是国家法律赋予每个人的责任,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作为不可再生的珍贵文物资源,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后代子孙,任何个人和单位都不能为了谋取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破坏全社会和后代的利益。”
算上标点符号,112个字。字字千钧,掷地有声。一锤定音,定分止争。
这句话正是2000年1月1日,时任福建省代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就省文化厅提出的“关于三明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保护有关情况的紧急汇报”上作出的重要批示。更让人激动的是,25天后,习近平同志就保护万寿岩再次作出批示,要求福建省文化厅进一步提出全面保护规划和意见。
至此,万寿岩的命运得以彻底改写,今人有幸聆听18多万年前的远古回声。
绵延不绝的文明之光
观念一变天地宽。
当年,按照批示要求,各有关方面迅速行动了起来。福建省文化厅努力做好进一步的考古发掘工作,并提出了全局保护规划和意见。福建省财政拨款50万元,用于遗址群的考古发掘和保护工作。三明市立即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加强对洞穴遗址群的保护。三明钢铁厂迅速在异地选定新采矿点,做到保护文物和发展生产两不误。
至此,古老的万寿岩遗址迎来新生。
据了解,万寿岩遗址至今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它的发现,填补了福建省旧石器时代考古的多项空白,也为闽台史前文化同源提供了新的证据,成为人类旧石器时代考古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理尾矿堆积、解决山体危岩、消除水患、修复周边环境……20年,一批批文物遗产保护工作者和考古学家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16字方针,接力完成了四期文物保护工程和长达5年的环境整治工程。
2001年,万寿岩遗址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万寿岩山脚西南方向建立了福建省第一座旧石器遗址专题博物馆;2017年,万寿岩被正式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2019年,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园……
将石灰石破碎厂厂房改造为文化交流与教育基地,恢复宋代五级涌泉生态景观,设立中小学生研学基地,与市农科院合作开发花海项目,鼓励村民开发农家乐等休闲旅游……
从远古走来的万寿岩,今天更加生机勃勃。
责任编辑:刘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