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 正文

“三孩”政策不是单打独斗,配套举措已经在路上

2021-07-29 09:48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三孩

摘要:事实上,为了通过育儿假来支持“三孩”政策,一些地方已经行动起来。

 “三孩”时代来临,家政服务需求将会有很大增长。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苗露/供图

“三孩”时代来临,家政服务需求将会有很大增长。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苗露/供图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荆文娜

“你准备生老二吗?”“成本太高了,还在犹豫中。”当人们还在纠结要不要生“二孩”的时候,我国已经步入了“三孩”时代。

要不要拼“三孩”?实际上,“二孩”也好,“三孩”也罢,人们所顾虑的,无非是生育成本和生活质量等相关问题。近日,继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了《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提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向社会公布,从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等方面解答了人们的困惑。

不敢生?一大波政策来托底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的生育观念随之发生变化。“养育成本的快速提高是当下人口生育面临的主要矛盾。”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在日前召开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经济负担、子女照料、女性对职业发展的担忧等都成为制约生育的主要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决定》提出,取消社会抚养费,清理和废止相关处罚规定。将入户、入学、入职等与个人生育情况全面脱钩。依法依规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

据了解,在此前被民间称作是“超生罚款”的社会抚养费,于1995年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中国的计划生育》白皮书中首次提出,对多生育子女的家庭,征收一定数额的社会抚养费,既是对多生育子女行为的限制,也是多生育子女者给予社会的一种补偿。不过,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司长杨文庄强调,如今,我国人口发展的战略目标发生了重大变化。现在的目标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这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以及进入新世纪以来稳定低生育水平的人口发展目标是不一样的。因此,“社会抚养费等制约措施确实不合时宜了,需要及时废止。”

除了对这一顾虑的解决,《决定》还表示,将完善生育休假与生育保险制度。严格落实产假、哺乳假等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父母育儿假试点,健全假期用工成本分担机制。继续做好生育保险对参保女职工生育医疗费用、生育津贴待遇等的保障,做好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生育医疗费用保障,减轻生育医疗费用负担。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作为“三孩”政策的配套政策,7月22日,国家医保局官网公布文件表示,将确保参保女职工生育三孩的费用纳入生育保险待遇支付范围,各地医保部门要按规定及时、足额给付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待遇,切实保障参保人员生育保障权益。同步做好城乡居民生育医疗费用待遇保障和新生儿参保工作。据了解,生育津贴一般是通过用人单位人均缴费工资除以30天,再乘以职工的产假天数来确定的。有了生育津贴的支持,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家庭在生育环节的经济负担。

事实上,为了通过育儿假来支持“三孩”政策,一些地方已经行动起来。近日在广州举行的第32个世界人口日专题座谈会上,广东省老龄办常务副主任纪乐勤就表示,广东将探索实施父母育儿假,努力推动生育政策与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当然,也许育儿假并不能对人们的生育意愿发挥直接的推动作用,但从国家到地方的行动表明,一大波配套政策已经在路上了。

养不起?急难愁盼问题一一解决

如果说取消社会抚养费只是决定“生不生”的前提考量之一,那生完后是否养得起的问题则成为决定性因素。

长期以来,“入园难”“入园贵”一直是家长急难愁盼的问题之一。民办幼儿园收费高,让人们争相抢着上公办幼儿园,从而导致公办幼儿园不堪重负、一位难求。欧晓理表示,为此,我国将推动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持续提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

据了解,以山东省为例,为了让更多幼儿享受到普惠的优质教育,2018年,该省明确,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生均财政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年710元。这也让山东省幼儿园首次有了生均公用经费,极大缓解了经费紧张问题。有了财政经费保障,更多民办幼儿园转成“普惠园”。数据显示,目前山东省内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5.21%,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0.4%,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入园的事固然让家长头疼,但让人们对生育念头犹豫不决的还有高昂的房价。尤其是当买房与教育两大因素叠加,更是让很多家庭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不过,针对有关问题,《决定》提出,加强住房支持政策,地方政府在配租公租房时,对符合当地住房保障条件且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可根据未成年子女数量在户型选择等方面给予适当照顾。地方政府可以研究制定根据养育未成年子女负担情况实施差异化租赁和购买房屋的优惠政策。

针对学区房问题,各地也开始了相应改革。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近日,北京市西城区去年公布的“731”入学政策正式落地实施,即2020年7月31日后新购房屋或户籍从本市其他区迁入西城区的家庭适龄儿童申请入小学时,将不再对应登记入学划片学校,全部以多校划片方式在学区或相邻学区内入学。这意味着,学区房“不香”了。除了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城市也加快学区改革,施行多校划片等措施,淡化学区房概念。

欧晓理强调,我国还将在加强税收支持以及保障女性就业合法权益等方面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解决民众后顾之忧,推动释放生育政策潜力。

没人照料?“5+2”模式确保下班与放学时间衔接

“我去接下孩子,马上回来。”下午三四点,陈女士向领导请假后就匆匆赶往幼儿园接5岁的儿子。由于家里老人无法帮忙带孩子,幼儿园放学又早,所以陈女士只能先将放学的儿子接到单位直至自己下班。不管是孩子上幼儿园抑或小学,这一现象在陈女士单位并非个案,同时也是目前我国不少年轻家庭的缩影。

长期以来,由于孩子放学时间与家长下班时间不一致,造成了我国许多家庭接孩子难的实际问题,这也让孩子的照料问题成为影响广大民众贯彻“三孩”政策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这一细节问题,《决定》也给出了明确指示:依托学校教育资源,以公益普惠为原则,全面开展课后文体活动、社会实践项目和托管服务,推动放学时间与父母下班时间衔接。

此前,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做好课后服务工作意义重大。事实上,2017年以来,教育部对课后服务工作作出部署,各地也采取了有效措施,这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共有10.2万所义务教育学校开展了课后服务,有6500万名学生参加了课后服务。

“为了指导各地各校进一步把课后服务工作做好,近期教育部又对课后服务专门作出部署,也是作为支持‘三孩’政策的一项重要举措。”吕玉刚介绍,一方面是强调全面覆盖,“一校一案”制定课后服务的具体实施方案。就这项工作,每个义务教育学校都要做起来,每个学校结合自己的办学特色、条件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确保今年秋季开学以后,实现学校全覆盖。另一方面是强调保证时间,即实现课后服务的结束时间和家长的下班时间相衔接,按照当地正常下班时间来考虑。

“现在我们要求推出‘5+2’模式,每周5个工作日,要保证每天都要开展。每天课后服务不少于2个小时,从而保证结束时间与家长的下班时间大体能够衔接上。”吕玉刚强调,此外,还要提高质量。学校要结合办学特色,充分挖掘潜力,尽最大努力设置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项目,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切实增强课后服务吸引力和有效性,让孩子们愿意留在学校参加课后服务活动。

责任编辑:李振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