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社会保障事业亮点纷呈
摘要:据了解,宜春市人社局担当实干、务实创新,多个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社会保障事业亮点纷呈,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开启新征程打下了坚实基础。
中国发展网讯 在日前举行的“奋斗百年路、奋进新征程”宜春市庆祝建党百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宜春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梅鸣向媒体通报了十八大以来,宜春人社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
据了解,宜春市人社局担当实干、务实创新,多个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社会保障事业亮点纷呈,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开启新征程打下了坚实基础。新闻发布会上,宜春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梅鸣向媒体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宜春人社事业取得的五个方面的成绩。
一是紧扣最大民生,就业创业“这只碗”端得更稳。宜春市人社局始终把稳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实施就业优先政策,连续出台促进就业创业的综合性文件。特别是去年,面对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压力,制定出台稳就业、保就业30条和“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21条,推出一系列减负、稳岗、扩就业的政策举措,就业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质量显著提高,就业局势持续稳定。全市累计城镇新增就业39.3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和调查失业率均保持在较低水平。积极稳定重点群体就业,帮助3.24万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招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5302人,“三支一扶”人员1838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57.44万人,帮扶3.96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加大援企稳岗力度,累计为企业降费率、减免社保费16.01亿元,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1.74亿元。扎实推进技能提升行动,累计开展技能培训55.79万人,支出技能提升资金1.55亿元。大力支持创业创新,累计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15.7亿元,建成创业孵化基地25家,其中省级以上基地9家。
二是突出兜底保障,社会保障“这张网”织得更牢。坚持社会保障的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完善政策体系、不断扎牢织密“民生安全网”。积极推进社保制度改革,启动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制度,推进城乡统筹,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22.62万人、240.61万人、27.32万人、59.43万人,参保对象分别增加74.94万人、30.36万人、2.98万人、21.08万人,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6.31%,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稳步提高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养老金实现十七连调,不断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连续提高因工致残人员伤残津贴等定期待遇。强化基金风险防控,基金运行安全平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分别达到8.86亿元、34.24亿元、4.39亿元、4.97亿元。
三是围绕中心大局,人事人才“这盘棋”下得更活。策应“产业兴市、工业强市”战略,深入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不断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实施“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引育计划”,连续4年赴北上广等地开展高层次人才对接会活动,人才数量不断壮大。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64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1万人,高技能人才10万人,其中副高以上人才17708人,全市人才率约为10%。实施人才增量提质工程,积极推荐申报百千万人才、政府特殊津贴人才、“赣鄱工匠”等重大人才工程项目,入选国家级人才48人、省级人才81人。深入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出台《宜春市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制定《关于加快技工教育发展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若干措施》,大力发展技工教育,促进技能人才发展;深化职业资格制度改革,推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稳步推进事业单位管理和工资制度改革,建立实施及时奖励制度,人事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四是坚持源头治理,劳动维权“这把伞”撑得更硬。始终把防范风险作为底线要求,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应对处理,劳动关系持续和谐稳定。出台《稳就业风险防范“1+4”工作预案》,建立健全劳动关系运行状况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圆满完成“和谐劳动·幸福江西”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深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配套改革,建立和谐劳动关系评选表彰制度。健全劳动人事争议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市本级仲裁机构累计受理劳动争议案件2048件,调解组织调解劳动争议案件1440件,年均仲裁结案率97.5%。严格执行《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出台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办法,持续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累计查处各类劳动保障违法案件3636起,结案率99%以上,欠薪案件、拖欠金额和涉及人数逐年下降。落实国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和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和企业薪酬调查制度,定期发布企业工资指导线和劳动市场工资价位信息。
五是聚焦精准精细,就业扶贫“这条路”走得更实。以就业扶贫为重点,落实落细各项帮扶政策,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紧扣扶贫车间建设、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技能培训、公共就业服务“四条主线”开展精准帮扶,实现有就业意愿未就业贫困劳动力动态清零,推动全市9.7万名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7.6万人,就业率78.76%。鼓励和支持本地园区企业、扶贫车间等各类实体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1.16万人,推动近3万名贫困劳动力县外务工就业,贫困劳动力家庭就业帮扶政策享受率达100%。加大乡村教师、乡镇事业单位干部、基层服务岗工作人员的招募力度,引导近2万名高校毕业生向农村一线流动。帮助647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就读市管技工院校,落实国家助学金194.1万元、免学费228.68万元。落实社保扶贫政策,为14.68万名建档立卡贫困对象、低保户、特困人员等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1.45亿元,累计发放“助保贷款”1.03亿元。(何宜宏)
责任编辑:刘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