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领衔数字技术赋能创新 助推工程建设行业加速“脱贫”
摘要:7月22日至23日,在湖南长沙举办的第七届工程建设行业互联网大会暨2021年数字建造大师汇上,会议主办方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的曹玉书会长在讲话中指出,工程建设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推进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力量。他号召广大工程建设企业牢牢把握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历史机遇,坚持以数字化转型驱动建筑方式变革,向工业化施工、智慧化施工、标准化施工和绿色施工的方向转变。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王晓涛报道 “和国际水平相比,我国工程建设施工企业信息化投入值及投入比均较小,中外投入比的数值分别为0.08%、1%,投入比不及发达国家的1/10。”新中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韩爱生认为,我国工程建设行业数字化水平仍未“脱贫”。
“都说工程建设行业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其实现在更突出的问题是劳动力短缺。某施工企业如今在工地现场工作的员工平均年龄50多岁,无论劳动力年龄还是结构,企业发展都面临非常大的挑战。”欧特克软件(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大中华区总经理李邵建表示,劳动力短缺给数字化技术应用提供了巨大空间。
7月22日至23日,在湖南长沙举办的第七届工程建设行业互联网大会暨2021年数字建造大师汇上,上述两组数据令中国发展网记者感到惊讶。事实上,如何加快推进工程建设行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促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正是此次会议的主旨。
开幕式上,会议主办方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的曹玉书会长在讲话中指出,工程建设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推进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力量。他号召广大工程建设企业牢牢把握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历史机遇,坚持以数字化转型驱动建筑方式变革,向工业化施工、智慧化施工、标准化施工和绿色施工的方向转变。
发掘数据价值
据了解,我国工程建设行业信息化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从“九五”期间“甩图板”工程到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广泛使用、计价算量软件的普及、工程建设招投标平台的信息化,以及电子标书强化设计和造价环节信息化的应用,在工程建设信息化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果。
在全体会议上,李邵建发表了题为《发掘数据价值助力工程数字化转型》的专题演讲。在他看来,推动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工程建设行业响应国家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必然路径,同时也是发展数字经济的时代要求。
如今,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已经走过了二维数字化,并从单一的三维模型应用走向集成式应用。展望BIM(建筑信息模型)的未来,李邵建说:“我们正迈向一个通用数据环境下的互联BIM时代,未来,技术的发展也必然会朝着数字孪生、大数据下的自动化和智慧化的方向不断前行。”
在2021年数字建造大师汇上,欧特克公司工程建设行业业务战略和营销副总裁 NicolasMangon 表示,“从CAD、BIM到云,工程建设行业已经经历了多次转型。我们深信,下一波转型的动力将来自洞察、自动化、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
欧特克在实践中正在顺应这一新的发展趋势。2020年11月,欧特克以2.4亿美元收购了 Spacemaker。后者通过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提供城市及建筑地块的规划、设计和相关分析服务,能够为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驱动的机器学习超能力。
“对于一块将用于建新公寓的土地,Spacemaker将帮助你即时进行规划,几乎可以马上评估出在这块地上你可以新建多少公寓,建成后可得到的出租面积,以及地块的平面布局和公寓的三维体量可能是什么样子。你将有能力根据早期规划决策所需要满足的广泛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并结合日光、噪音、密度、风向、视线等因素进行实时模拟分析。”李邵建介绍说。
数据就是新的财富。“不断发掘数据及其业务价值,是我们在工程项目各阶段使用数字化技术的根本原因。”李邵建表示,欧特克希望与垂直行业的合作伙伴一起,共同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业务解决方案,实现建设以数据为核心的数字经济生态系统。
万紫千红春满园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这是会议期间欧特克公司领导时常引用的诗句。
今年4月18日,欧特克面向业界推出了欧特克行业数字生态加速计划,旨在支持创新、培育生态,从而形成一个开放、充满活力的行业数字生态圈。同时,欧特克、启迪之星孵化器及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共同宣布举办“首届工程建设行业数字化创新应用大赛”。此次长沙会议正式发布了大赛成果,其中,陕西思地三维科技的智慧场景时空数据可视化解决方案荣获种子组一等成果;北京路凯智行的新型智能网联矿山无人驾驶整体解决方案荣获成长组一等成果;福建晨曦科技的工程建设应用软件开发荣获成长组二等成果;上海秉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三维渲染引擎荣获天使组一等成果。
据了解,秉匠信息科技公司拥有自研的超性能“BIM+GIS(地理信息系统)”三维实时渲染引擎,可面向数字孪生及智慧建造赛道,也可扩张至游戏、泛娱乐赛道。
公司创始人夏海兵介绍,这款名为“黑洞”的图形引擎花了八年时间才研发成功,目前的版本是2.0,3.0版本将很快发布。他说:“我们的研发团队只有9个人,其中4人是核心人员,其他5人主要是做配套项目。”据悉,秉匠信息科技的产品作为技术平台已经支撑了多个客户在100多个大项目中落地,公司目前已经获得了两轮战略投资。
今年1月才成立的芥子数据(广州)有限公司,是一家处于种子期的科技创新公司。公司总经理郑日洪表示,芥子数据产品的特点就是“BIM+AI”,在应用市场很有前景。“在项目设计阶段,有容积率、建筑密度、各种配套面积、日照等多种因素的要求,以前设计院最多拿出3个方案供业主讨论,而我们基于AI技术,一分钟就可以拿出四五万个方案。”他举例说,在投资决策领域,芥子数据通过对标金茂、金科等企业发现,AI技术可以带来3%-5%的效益提升,2020年地产的销售值为17万亿元,3%就意味着5100亿元的价值。同样,在工程车库优化上,2020年有1000万个车位,运用AI系统能够带来3%-10%的车位提升,据此估算,可以多增加30万-100万个车位。
李邵建表示,欧特克行业数字生态加速计划最先起步的是技术合作,同时,商业合作模式也在探讨中。
“最后一公里”和“木桶理论”
“数字化转型路线,宏观的目标有了,但如何实现的路线今天还是不够清晰。”对于工程建设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李邵建有着自己的真知灼见。他表示,一些行业头部企业实力强,可以尝试数字化转型路线,但对于很多中等规模,尤其是小规模的企业,面对数字化转型的压力和挑战,如果没有非常清晰的路线图,在对数字化转型投入一年半载之后一旦没有取得预期回报,就很难继续为数字化转型投入资金。
对于BIM市场,晨曦科技董事长曾开发有着相同的感受。他说:“‘最后一公里’没办法实现的时候,确实很多人可能碰一下就回去了。企业做BIM,前面几年都很有热情,但实际上现在开始有些不热情了,因为很多事情没解决。”他举例说,比如有的设计软件平台在中国落地,因为建筑模型中没有钢筋这一元素,结果工程结构图就出不来,一张结构图要出两三个小时,直接影响设计图出图。
郑日洪在一旁补充道:“在业主的管理模式方面,也是存在‘最后一公里’的。比如宝马在中国建厂,在德国他们已经有一套标准了,但是那套标准拿到中国行不行?不行。因为中国的组织模式、分包结构,以及中国本土BIM的工作能力、数据环境、流程和德国都不一样,所以‘最后一公里’其实还包括项目管理体系的本地化对接。”
在数字化推进过程中,夏海兵认为存在着“木桶理论”。他直言,当下最短的那块木板,就是一些地方的政府职能部门觉得在资金投入上没有看到预期的产出,于是在资金支持力度上有所减弱。“但我们行业从业者都认为,BIM这个行业需要培育,因为它涉及到的不仅是技术层面,还涉及到管理层面,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想很快见到成效,其实是很难的。”
夏海兵的话引起了李邵建的共鸣,他表示,我国在BIM发展上比较成熟的地区其实是香港,香港地区的一些实践其实可以供大陆做参考。“香港政府在推进行业BIM应用过程中扮演了一个非常积极的角色,他们在技术规范层面上工作非常主动,或由政府部门自己完成,或委托行业协会来承担,为行业推出了大量具体的非常有针对性并不断更新的专业技术指引,让包括技术厂商在内的从业企业都能够参与进来,按照规范和标准为行业提供非常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另外,香港的资金政策也非常有针对性,如推出建筑业行业创新补助计划。”李邵建说。
责任编辑:王晓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