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 正文

“七一勋章”获得者——传奇院士陆元九

2021-07-23 18:56 中国发展网 李松

2021年6月29日,在人民大会堂内,习近平总书记将“七一勋章”授予这样一位百岁老人:他生于战火纷飞年代,却求知若渴,成为首批赴美公费生;他辗转流离回到祖国,殚精竭虑,开拓了中国自动化科学技术先河;他心系学子,呕心沥血,为中国航空事业培养了一批批领军人才,他就是用一个世纪光阴见证参与中国从贫困积弱到繁荣强大的陆元九院士。

辗转求学路,他国学新知

1920年安徽滁州一个男婴呱呱坠地,因这日是元月九日,故取名“元九”。陆元九少年聪慧,5岁入学。但因贪玩,父亲在外地教书鞭长莫及,所以成绩平平。直到初三他遇到对其一生影响很大的几何老师,就是这位老师,让他学会了自查错误,并在真正理解题目内涵的基础上做题。后来因病高中复读期间,他再遇良师,让他知道怎样“自我的获取知识,并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

1937年,炮火硝烟中,陆元九成为重庆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中国首批系统学习航空技术的本科生,1945年他又考取了赴美第一批公费留学生。一心想要“学点新东西”、求知若渴的陆元九,如愿成为著名自动控制专家C·S·德雷伯教授首位博士生,学习惯性导航技术。

当时的自动控制技术已经迅速发展,惯性技术在航空和地地导弹上也开始应用,惯性导航技术就是把自动控制技术应用于惯性测量技术领域,以提高其精度,这在美国是重要的军事研究项目。

男儿铁石志,拳拳报国心

1949年陆元九获得了世界上第一个惯性导航博士学位,同年也收获爱情,与留美同乡王焕葆喜结连理。正是这位贤妻一直默默支持他、鼓励他,特别是在文革期间被批斗时,更是不离不弃、患难与共。时年29岁的陆元九留校,被麻省理工学院聘为副研究员、研究工程师。这时的新中国百废待兴,陆元九归心似箭,却因种种阻扰无法回国。机会终于来了,1955年中美谈判,可以用美国俘虏换取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在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返回了祖国后,陆元九带着妻儿历经重重困阻,终于回到中国,结束了漂泊11年的游子生活。

回国之初,他参加中国科学院筹建自动化研究所工作,从队伍组建到购置试验设备,他事必躬亲、亲力亲为。1958年,毛泽东号召“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陆元九这时提出:要进行人造卫星自动控制的研究,而且还要用控制手段回收它。这是世界上首次提出“回收卫星”的概念,经过两个多月的实验研究,我国第一个探空火箭仪器舱模型诞生。1964年,他的著作《陀螺及惯性导航原理(上册)》出版,这是我国惯性技术最早的专著之一。

诲人从不倦,下已自成蹊

陆老对科研和学术极其严苛,特别“较真”。“上天产品,99分不及格,相当于零分。100分才及格,及格了还要评好坏。”正是这种严苛开创了我国惯性导航事业的迅速发展,也培养了大批肩负着航天事业重任的科研骨干。

他经常亲自给科研人员讲授英语和专业技术知识。航天集团惯导专家谢天怀是陆元九门生,他说自己的毕业论文被老师反复改了九次,整整写了一年才合格!在陆老九十寿诞,“大龄”学生们纷纷发来贺信:“尽管我们现在都已年过古稀,但我们多想再在教室里听您讲述各种‘原理’”。

“为中国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是陆老的愿望。作为中国惯导先驱、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这位与党同龄的传奇老院士为中国航天事业奉献了终身!(李松)

责任编辑:李振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