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 正文

山西:全面扩大疫苗接种人群覆盖面

2021-07-21 17:24 中国发展网 崔志强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荆文娜、崔志强报道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开展以来,山西省高度重视在校学生和教职工等集体单位人员的接种工作,卫健系统积极配合教育部门统筹推进18岁以上学生和教职工的疫苗接种工作截至7月20日,全省师生接种第一剂新冠疫苗超过112万人,接种第二剂疫苗超过106万人,总体看第一剂接种率达到80.3%,第二剂接种率达到75.9%。7月21日上午,山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山西省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进展情况和下半年疫苗接种工作总体部署。

山西省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副主任、一级巡视员、省疾控中心主任冯立忠介绍:下一步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会同教育部门,做好12-17岁在校学生接种组织工作,不断提高学生和教职工的疫苗接种覆盖率,更加精准、有效地筑牢校园疫情防线。强化统筹组织。坚决把疫苗接种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好。指导配合教育部门利用7月窗口期,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合理规划接种节奏和接种进度,认真做好秋季开学后新生疫苗集中接种工作安排,并对学生中开展疫苗接种工作进行统筹谋划,进一步完善日报告日调度制度,推动疫苗接种工作高效开展;强化精准管理。指导学校健全师生疫苗接种台账,坚持一人一档,确保底数清、情况明、信息通、无盲区、全覆盖。对已接种一剂或未完成接种的师生进行点对点提醒,按程序完成接种。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利用学校医务室、体育场馆等固定场所,或采用搭建临时帐篷等办法,设置临时接种点,为后续集中接种做好准备;强化宣传引导。进一步做好家校互动、共教共育工作,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多渠道一体化宣传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宣传接种的重要性、必要性,确保学生和家长的知情权,让学生和家长提高认识,消除疑虑,增强接种意愿。借助小手拉大手活动,营造人人参与支持疫苗接种的良好社会氛围;强化督促检查。秋季开学后,教育部门将会同各地党委政府,采取明察暗访等方式,对全省教育系统进行督导检查,确保疫苗接种等各项举措落到实处,确保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切实构筑起全省免疫屏障,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太原市人口数居全省第一,达530万人。按照下半年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安排,太原市的接种任务非常大,太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博介绍:关于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太原市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前一阶段,提前超额完成了“百日攻坚行动”确定的目标任务,接种剂次和接种人数均居全省第一,截至目前,全市累计为327万余人接种了新冠疫苗,其中202万余人完成了两剂次接种。根据国家和省里的安排,下一步接种对象扩大到12-17岁人群,适龄人群在知情自愿的基础上要应接尽接,太原市人口基数大,接种任务重,特别是在未接种人群中,老年人占比较大,可以说任务非常艰巨。对此,采取了以下措施,确保疫苗接种工作顺利推进。一是进一步强化宣传发动。在认真实施党委政府找人、卫健部门接种工作机制下,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入户宣传优势,积极组织专家及医务人员,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加大了公众对预防接种工作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提高了群众接种疫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干休所、养老院等老年人集中场所,注重发挥党组织协调作用,提高了老年人的接种意愿和接种率,许多八、九十岁的老年人主动前来接种,对疫苗接种工作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配合;二是进一步严格规范接种。通过持续培训,已建立起一支强有力的疫苗接种专业队伍,全市共有接种人员5182名、医疗救治保障人员1329名;在疫苗接种工作中,严格落实“三查七对一验证”制度,加强医疗观察和救治保障,同时加大巡查检查力度,确保疫苗全链条监管,确保接种工作“零失误”“零差错”;三是进一步提升接种能力。继续采取“固定+临时、流动+方舱”模式,根据需要,动态增加临时接种点和流动接种点。目前,全市已在121个固定接种点基础上,增设了29个临时接种点,111个流动接种点,此外万柏林区、杏花岭区还投入11辆流动接种车。目前,全市日接种能力已达18万剂次以上;四是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统筹全市医疗卫生资源,合理布设接种点,搭建避雨、防暑设施,方便群众就近、安全、有序、便捷接种。针对老年人或行动不便人员,开通“绿色通道”,减少等候时间。针对人员集中的单位、学校,进行上门接种服务;五是进一步精准调配疫苗。疫苗调度实施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根据各县(市、区)的接种进度和库存情况,随时进行疫苗调拨、配送,切实做到了精准调配、高效接种。

大同市作为北京的“护城河”,又紧邻北京冬奥会的分赛场张家口,大同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郭蕾介绍:下一步,将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精准找人。各级党委、政府要继续实行“一把手”挂帅,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精细化制定接种方案,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同时,按照“党委政府找人、卫生健康部门打针”的工作思路,单位、社区、街道、村实行“网格化”管理,开展“地毯式”排查,“逐门入户”动员,切实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对全体党员、干部和职工登记造册、清零销号,除有禁忌症外实行应种人员接种清零。各类工贸企业、服务行业人员不能如期完成接种任务的要纳入疫情防控重点监管;第二,高效接种。继续实行固定接种点+方舱接种点+临时接种点的工作模式,在火车站、汽车站、大型商场、体育馆等人群集中场所设置方舱接种点和临时接种点,方便群众接种,提升接种效率,又能起到宣传发动作用。同时,做好夏季高温酷暑、雷电暴雨等恶劣天气的应对准备,为接种群众配备防暑、防晒、防雨等用品。针对部分边远山村、老年人、患有基础疾病等行动不便的人员,还将提供免费车接车送、上门接种等服务,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第三,确保安全。卫生健康部门集中医护力量、集中疫苗供应、集中优质资源,坚决做到“三个最严谨”,即最严谨的筛查、最严谨的接种和最严谨的救治。最严谨的筛查就是严格落实接种前健康询问,有禁忌症的坚决不种;最严谨的接种就是严格落实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一验证”要求,规范组织接种实施;最严谨的救治就是各接种点要继续按照“四有”要求(有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急诊急救人员保障、有急救设备药品、有120急救车现场值守、有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救治绿色通道),做好应急救治和异常反应处置工作,确保疫苗接种工作全程安全。

责任编辑:李振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