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袁州:企业有需求 干部结对帮
摘要:7月9日,袁州医药工业园区内企业江西南方医药有限公司业务部经理秦可珍高兴地对笔者说:“现在园区内企业办证办照时到家门口办理就行了,市场监管干部有求必应,上门服务,真好!”
中国发展网讯 吊装、切割、冲压、钻孔……7月9日,江西宜春信达建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120余名专业技术工人头戴安全帽,熟练地操作生产线上的各种设备,一件件重型钢构产品从流水线“流”出,机器的轰鸣声、钢板切割声及焊接的咝咝声交织在一起,繁忙有序。
别看现在厂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就在不久前,由于资金短缺的问题,该公司多个项目上不去,厂区冷冷静静的,很多机器设备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状态。
6月初,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市场监管局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进企业宣传问需求、进企业走访问实情、进企业解难问成效、进企业纳谏问计策“四进四问”为主题的“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活动聚焦企业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切实帮助企业解决“急难愁盼”的问题,纾解“痛点”、打通“堵点”、补齐“断点”。当时,区市场监管局的干部来到企业开展“四进四问”,信达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程梅生随口说了句:“资金短期,企业不能正常生产。”没想到,区市场监管局与宜春农商银行等部门互动合作,联合开展“星级文明诚信商户”创评暨“诚商信贷通”活动,仅用短短一个星期时间就帮助企业办理了无需抵押的信用贷款2000万元,困扰企业生产的资金短缺问题解决了。程梅生十分感动,当上门回访的市场监管干部再次来到公司时,他一个劲地夸赞市场监管部门办了实事,又一连提了三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打造“无事不扰、有呼必应”营商环境
袁州区的富硒大米、袁州茶油、中医药产业、松花皮蛋、锂电新能源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为人们熟知,这背后是民营经济的活跃,民营经济占袁州区域经济的七成以上。面对当前民营企业生产要素成本上升、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转型升级压力较大等诸多困难,袁州区市场监管局应当如何作为?
“老百姓的就业是民营企业解决的,区里的税收大多是民营经济贡献的。企业办事时,为什么不找关系就办不了?”区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周文军面对问题毫不避讳,“有一次我在走访企业时,企业反映原本一个小时可以解决的事情,我局某基层分局层层设卡,一个星期都没办下来,结果订单‘飞’了。”事后,周文军要求区局纪检监察部门调查此事,证实了企业说的是真话。为此,该分局负责办事的有关工作人员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不解决企业办事难的现状,不打掉企业办事过程中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企业就很难发展。袁州区市场监管局成立6个专班,实行“1+2+N”工作模式,即1名分管领导、2名局机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若干名结对干部组成联合工作队,结对帮扶梳理出来的全区168家重点企业——“干部结对帮扶、专班包干到底”,全面协调企业问题的收集、转办、协调、解决等。同时,对专班帮扶外的其他企业,由区局企业注册局和所属基层分局负责,同样成立专班挂点推进,确保专项活动实现全区企业全覆盖,全力为民营企业打造“无事不扰、有呼必应”的市场监管干部干事品牌。
采取结对干部亮诺与践诺方式为企业解难题
江西(宜春)元博集团位于袁州医药工业园区,主要生产人防设备。2020年搬迁至此,厂区扩大了9万多平方米。集团总工程师称,因为电焊工等技术工人紧缺,企业有订单都不敢接。
袁州区市场监管局干部到元博集团开展“四进四问”,总工程师易华对这种“上门服务”不抱希望。之前,他曾通过多种渠道反映集团电焊工等技术工人紧缺问题,结果相关职能部门帮助发了几条招聘信息后,再无下文。
没想到,区市场监管局联系了宜春职业技术学院,一下子安排了40多名毕业生到元博集团带薪实习。这让易华喜出望外:“毕业生实习期每个月工资6000多元,转正后一个月至少1万元,这些带薪实习毕业生全部选择留下来,令我们最头痛的招工难问题得到解决。”“这次是区市场监管局协同区劳动就业局帮助企业解了难题。” 区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周文军说,通过“四进四问”,企业有了可以直接寻求帮助的渠道,密切了市场监管部门和企业的关系,而不同部门的协作也更加顺畅起来。
按照该局党组的要求,局机关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基层分局对企业反映的每个问题,各专班要逐个研究,并采取结对干部亮诺与践诺、定期与不定期调度相结合的方式,形成问题破解倒逼机制,逐个化解企业反映的问题。对交办的问题,各职能部门和基层分局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清单化”的要求细化分解,做到“有分解、有措施、有调度、有纪要、有反馈、有奖惩”。据介绍,全局各责任单位接到“四进四问”交办函后,3个工作日内须与企业对接沟通、协调处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至相关企业,并同步函告区局“四进四问”领导小组办公室销号。
机关干部下沉企业上门服务办实事
6月25日上午,一场“四进四问”交办会在袁州区市场监管局第三会议室召开。会上,该局“四进四问”领导小组将此前机关各职能部门和基层各分局下沉到企业,分别摸排出的第一批28个问题,分门别类指定牵头部门,进行集中解决。摸排到的问题涉及注册登记、变更登记、融资扶持、企业人才需求等,对于摸排到的问题,能处理的及时处理到位;对需要区级层面予以解决的,每周一召开的局党组和班子会进行专门讨论,呈报“区长例会”、“区政府常务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出台解决方案。
7月9日,袁州医药工业园区内企业江西南方医药有限公司业务部经理秦可珍高兴地对笔者说:“现在园区内企业办证办照时到家门口办理就行了,市场监管干部有求必应,上门服务,真好!”
袁州医药工业园区有各类企业260余家,以前办理工商登记等手续时,需舟车劳顿,需到20公里以外的所辖区市场监管局三阳分局办理,花时又花力,很不方便。今年5月,该局在开展“四进四问”活动中,局党组书记、局长周文军带领相关人员在园区深入了解、分析、研判相关情况后,经多次与区政府、园区管委会汇报协调,终于解决了人员编制、经费及办公场所、设施等问题,组建了之前由于种种原因而迟迟没有组建的袁州区市场监管局工业园区分局。
“一旦有惠企政策我们会第一时间告知企业,并急企业之所急、帮企业之所帮、解企业之所难,与企业‘结亲连心’”分局负责人谢雷说。
针对宜春市康冠致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额温枪、血压计品种单一、注册费用高、审批时间长的问题,7月2日,该局党组书记局长周文军、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彭郁孟等与袁州区副区长杨卫勇顶烈日、冒酷暑,前往省药监局汇报请示、协调解决,省药监局于7月6日派出专家组对注册和生产的额温枪、血压计进行现场核查生产条件、检验条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为该公司核发了二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
“从申请到办结,市场监管部门的服务很周到,办事效率高。”该公司负责人张广说。
对短时能够解决的问题限时办结,对需长时间跟踪解决的问题循序跟踪推进、跟踪督办,确保问题解决及时落到实处。袁州区市场监管局“四进四问”以企业满意度为标准,不仅解决了个别企业的问题,还通过问题进行分析,发现症结和痛点,整体优化了全区内企业的发展环境。(周常青)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