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宁:千里献爱心,蓝天精神温暖灾民
摘要:灾害无情人有情,款款深情暖灾区。5月22日,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发生7.4级地震,山西大宁蓝天救援队队长张英林第一时间得知后,立即通知队员们,做好奔赴灾区救援的准备,并在蓝天救援队群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群发出抢险救灾倡议书,积极呼吁社会各界捐款捐物,为灾区奉献爱心。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一辆皮卡车,满载着救灾物资在雪域高原上一路疾驰青海地震灾区;四位蓝天队员昼夜兼程、顶风冒雪,抱团取暖,遭遇了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和危险,经受了高原反应的九死一生,用顽强的毅力挑战生命极限,终于闯过了“鬼门关”,顺利地将大宁人民的深情厚谊送到灾民手中;整整六个昼夜的奔波劳碌,收获了灾民们赠送的一条洁白的“哈达”和一句句“瓜中切”(谢谢)。
一份倡议书,短短三小时,收到爱心捐款近万元
灾害无情人有情,款款深情暖灾区。5月22日,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发生7.4级地震,山西大宁蓝天救援队队长张英林第一时间得知后,立即通知队员们,做好奔赴灾区救援的准备,并在蓝天救援队群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群发出抢险救灾倡议书,积极呼吁社会各界捐款捐物,为灾区奉献爱心。
倡议书发出后立即得到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积极响应,短短三个小时就收到蓝天救援队56名队员捐款4000元(其中队友郝慧兰代表阳光物业捐赠方便面10箱),新社会阶层26名爱心人士捐款3050元,张英林的朋友14人捐款900元。他们用这些爱心捐款购买方便面100箱,被子50床,立即动身前往灾区。
吉县阳利广告,免费做横幅,情系灾区捐物品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5月23日下午5点左右,大宁蓝天救援队队员张卫东自告奋勇驾驶自己的一辆皮卡车装满方便面和被子,其余三人张英林、贺星龙、张卫东一起告别家人和队友,带着大宁县人民的一片爱心踏上救灾征程,他们每个人又毫不犹豫地拿出2000元用于车辆加油和路上食宿费等。这已经是蓝天救援队员们的工作常态和习惯使然,只要外出救援,所有花费全部实行AA制,他们都是普通人,收入也不高,但是,到了关键时候,都是一起肩负使命,出钱出力,同甘共苦,从来没有一句怨言。
下午6点钟左右到吉县后已到晚饭时间,他们吃完饭后就在附近阳利广告制做“抗震救灾物资”的条幅,打印部老板一听他们是去灾区救援并运送救灾物资的车辆时立即免费为他们做了两米长的两条横幅,并赠送给他们两面鲜红的小国旗,临走时还给灾区捐出3袋吉县特产大米,使队员们深受感动!
车辆故障频出,队员高原反应,人车带病赴灾区
蓝天虽无际,爱心紧相连。当天晚上22:22分,大宁蓝天救援队和临汾救援队在壶口服务区会合,临汾蓝天救援队队长李刚说:“咱们一路相随,互相照应,相信蓝天人一定会克服一切困难将救灾物资送到灾区人民手中。”
就这样,中华慈善总会蓝天救援志愿者的11人聚集后匆匆吃了泡面,就连夜朝着灾区方向疾驰。大宁蓝天救援队一行四人中只有张卫东和冯小杰会开车,冯小杰30多岁,身体壮实技术娴熟,他从夜里12点钟一直坚持到第二天中午才把方向盘交给张卫东,贺星龙则坐在副驾驶座上一直给他们讲述大宁当地的红色革命故事和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事迹,使他们在驾车时精神一直处于最佳状态,一路上互相鼓劲,累了在车上休息一会儿,饿了吃一口饼子和泡面,直到24日上午10点左右,他们行驶到青海西宁市境内时,车子仪表盘上突然出现了缺尿素的指示灯,根据以往的行车经验,缺尿素可以短距离行驶,但车辆行驶无力也只能跑50迈以下,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整整三个小时才行驶了100多公里,深夜两点半左右,前面马上就要进入高山无人区,实在不敢再走了,要等到天亮才能找人修车,只得在附近的一个加油站休息。经过十多个小时的连续奔波,他们终于累倒了,把车上的被褥拉出来和衣而睡,没有枕头,没有灯光,外面风雪沙沙作响,成了他们最好的催眠曲。这一排溜倒头睡在加油站的照片在大宁蓝天救援队群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群发出后,大家纷纷点赞说这是“最美睡姿”。
25日上午,在距离目的地玛沁县还有100多公里时,突然天气阴云密布,继而空中渐次飘起了雪花,地面温度骤降到2度左右,再加上连续不断的余震致使道路损坏,使他们提心吊胆,缓慢前行,这时,车子还缺了玻璃水,好不容易到达一处加油站后停车加玻璃水,贺星龙一下车就感到头晕目眩,继而出现恶心干呕症状,他蹲在路旁想吐又吐不出来,立即想到一定是高原反应了,好在,在西宁临走时带了氧气罐,就上车去找。这时候,冯小杰也觉得喉咙里像卡住东西一样,头上冒汗、脸色煞白,呼吸急促,胸脯一起一伏,头歪在驾驶座上不停的呻吟。
加完玻璃水回到车里的张英林和张卫东一下子被眼前的情景吓懵了,贺星龙吃力地用手指着氧气罐说“赶紧给小杰吸氧,赶紧着,太危险了。”顿时反应过来的张英林和张卫东心急如焚,手忙脚乱帮助冯小杰吸氧,经过半个小时后,他渐渐的苏醒过来,呼吸顺畅了,脸色红润起来,直到这时,几个人才意识到高原反应在威胁到人们生命安全的时候是多么的可怕!
张英林在叙述这一段经历时,眼角湿润了,声音哽咽了,作为队长,他除了后怕,更多感受到的是一种责任和义务:“要是小杰真有个三长两短,我回去如何给他的家人交代呀!”好在,有惊无险,经过短暂的休息后,他们于当天上午11点左右与青海救援队会合,经过了解清楚急需救灾物资的受灾地点后继续冒雪前行,走到半路发现一辆救灾车由于雪天路滑不慎滑入侧沟,立即下车帮忙施救一个多小时才把车开到路面上,司机紧紧地握住他们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患难见真情,千里献爱心,蓝天精神温暖灾民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5月25日下午3点左右,满载救灾物资的大宁蓝天救援队车辆缓缓行驶到青海果洛玛沁县大武镇,100箱方便面和50床被褥完好无损的运到灾区,青海当地的蓝天救援队员和在灾民们犹如见到了久别重逢的亲人一般列队迎接他们,看到满满一车救灾物资,灾民一个个竖起大拇指,用当地话给他们道谢(瓜中切),队员们被这种热情感染了,不顾旅途颠簸劳累,一到帐篷前就开始分发救灾物资。
由于当地海拔达到5000多米,他们高原反应都很严重,就一边吸氧一边坚持搬运被褥和方便面,冯小杰嗓子疼痛,喉咙沙哑连话也不能说,只顾忙前忙后一刻也不停闲。贺星龙把从家里带来的药物分发给急需治疗疾病的灾民,并嘱咐他们按时服药,他还走进帐篷带上听诊器和血压计硬撑着给灾民看病,听说来了山西的医生,灾民们蜂拥而至,自觉排队来到他的面前接受治疗,领取药物。贺星龙临走前将带去的电子血压计、常用药物、体温表都给灾民留了下来。
蓝天救援队的帮助,救灾物资的到来,使刚刚经历地震灾难的群众感到了温暖,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张英林搬运完东西刚卸下头盔还没来得及把帽子戴正,就被两个灾民热情一人一条胳膊“架”到帐篷里,把一杯冒着热气的奶茶递给他说:“管饱吃、管饱吃。”那股发自内心的热情,那种憨厚朴实的笑容,让队员们感到从未有过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一路上的劳顿早已烟消云散,此时,他们觉得就是付出再多的辛苦和汗水都值得!
未亲身经历,难知其艰辛;不身处其境,难懂其情怀。25日傍晚六点半,队员们分发完救灾物资后,告别了灾民的热情挽留,在返程途中深夜12点多住进西宁“宜采凯旋”酒店时,才记起整整一天没吃一口饭,又累又饿,倒头就睡。酒店老板也是山西忻州人,看见他们的救灾车辆时,就为山西老乡20多名队员免费开了房间,晚上给他们送来热腾腾的桶面和食物,第二天又免费提供早餐,临走时一再说明下次大家来还要提供免费食宿,让他们顺利踏上归途。说起这些,蓝天队员们充分感受到了灾情发生后,全民友爱互助、守望相助的大爱情怀和普通民众情系灾区,至高无上的道德力量。
一滴水珠微不足道,但汇成一股清泉就足以滋润干渴的土地。大宁蓝天救援队成立近5年来,始终坚持以无偿为社会提供救援服务为宗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冒着生命危险,奔赴救援现场;他们没有任何报酬,始终以蓝天之名,尽绵薄之力,曾多次出现在自然灾害救援、重大事故救援、群众群体活动保障等救援一线,他们时刻想着灾民,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们的足迹,他们是小人物,却树立了大形象,他们有小故事,却带来了大感动,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令人敬佩!
“灾害无情人有情。在为青海地震灾区运送救灾物资的一周时间内,我们带着大宁县人民的一片真情和爱心,昼夜行驶1000多公里赶赴青海玛多雪中送炭,路途中克服了海拔4677米的高原反应,到灾区感受到了灾民们朴实的情谊,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安全返回了。”大宁蓝天救援队队长张英林感慨地说。
(侯耀强 张瑜 陈月 )
责任编辑:刘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