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车株洲所突破数据藩篱 夯实“产品+服务”战略
摘要:此外,中车株洲所还将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快轨道交通机电系统研发及轨道交通项目管理能力建设,打造轨道交通机电工程总承包能力。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 记者卜文娟报道 制造业竞争不仅仅是产品的竞争,更是一个“产品+技术+服务”的综合实力的竞争。而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是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株洲所”)自2020年获批“两业融合”试点企业以来,开展了系列化“两业融合”工作布局。
中车株洲所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刘可安对中国经济导报、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记者表示,中车株洲所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数字化、智能化为基础,以新型服务技术攻关和推广为抓手,以服务资源的整合为辅助,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为主线,夯实株洲所“产品+服务”战略的发展基础。
大力推进应用于服务业的技术研究
历经60余年改革发展,中车株洲所始终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以创新为旗帜,促进产业快速成长。据悉,中车株洲所以前的研发和经营重点在于产品的研制,近年来,中车株洲所积极拥抱市场,加快转型升级,以技术创新加速驱动进军服务业的步伐,积极为客户创造更高价值并不断打造公司新的增长点。
“在开展传统产品技术研发工作的同时,大力推进应用于服务业的新技术研究。”刘可安表示。
据介绍,目前中车株洲所已完成大数据平台构建;自主开发了基于消息队列的流式数据处理框架;研发了适用于轨道交通的列车主动防撞系统;自主开发了司机行为智能识别及库内安全作业行为识别系统。
“我们围绕‘服务+检修’两大业务板块,从提供‘产品’走向‘产品+服务’,形成‘产品销售+售后维保’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深化产业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率先构建起完整产业链。目前已着手研究制订服务产业发展规划,经营理念已摆脱以前纯粹的产品提供商定位,成立了以维保服务业务为主的事业部及公司。”刘可安说。
此外,在刘可安看来,“两业融合”发展的关键在于发挥数字技术与数字经济优势,提升制造和服务的发展水平。“中车株洲所‘两业融合’的关键在于智能与大数据等新型服务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以及整合服务资源,夯实服务产业发展基石。”
尽管如此,中车株洲所仍然面对一些成长中的困惑。
据刘可安介绍,由于行业缺乏权威的数据标准,企业每天产生大量数据,工业设备种类繁多、应用场景复杂,不同环境有不同的工业协议,数据格式差异较大,不统一标准就难以兼容,也难以转化为有用的资源。国内虽有多个相关标准研发机构,制订了一些标准文件,但是具体标准的研制和推广刚启动,市场接受度还不够高。此外,数据开放与共享水平尚需提高。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企业对外部数据需求不断上升,外部数据的获取尚无稳定的途径,对数据的采集也缺乏详细的规定,这导致企业数据获取较为困难。
智能工厂探索智能化新模式
积极探索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新路径,加快智能工厂建设成为企业的重点之一。
同样,中车株洲所开展了智能工厂建设,探索从市场需求分析、产品设计,到产品制造、物流交付的全流程数字化和智能化新模式。
据介绍,在智能工厂建设中,中车株洲所主要进行了三方面进行探索:工厂生产技术/装备、产品及数据改造、运营管理技术。
在工厂生产技术升级方面,围绕电子零部件、模块机箱部件、整柜产品三个生产主体层面搭建自动化生产模式体系,通过智能物流系统、自动化装备、作业支援系统等工厂平台化系统提供高效的人机协同界面、均衡安定的作业模式、快速响应的交付过程。
其中,在物流方面,采用了针对柔性化生产配套的AGV配送体系,通过多机型结合,灵活分配任务及路径,保证全厂的物流过程响应迅速且透明可视。
电子车间通过导入应用插件自动异形插件机、选择波峰焊重点改善插装工序段交付周期,采用基于机械手的自动化测试台集成ICT、耐压、功能测试于一体;部件集成车间建成了网络模块与CDCU机箱2条自动化部件生产线,可实现AGV自动上下料,装配、画标识、测试、检查过程全自动化,从产线来料至半成品入库实现无人化。
在机车、动车、城轨整柜生产线全面推广应用作业支援系统,完成城轨主辅变生产线规划,将流水化生产缩减在制库存。
数据显示,通过自动化立体库及输送系统项目的上线运行,区域拣选周期降低54%;存储能力相比提升超过100%。管理水平提升方面实行严格的FIFO(先入先出)管理和可配置的有效期管理;准时配送率由91.69%提升至98%。
此外,刘可安表示:“在产品及数据改造方面,目前中车株洲所已成功运用网络模块与CDCU机箱示范线、计划与物流、可视化等系统建设实施过程,以及一系列智能装备与系统解决方案的规划设计;进行产品设计工艺数据的改造提升,以满足智能化工厂数据存储及交互的需求。”
“在运营管理升级方面,通过S&OP协同平台,前端准确传递销售需求,后端全局管控生产运作,导入高级计划排程系统APS(高级计划与排程),发挥生产资源与交付需求的匹配运算效果,同时在物流供应体系进行业务流程、策略优化、资源整合,拉通集成供应链实现存货周转提升。”中车株洲所有关负责人说。
向整体服务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
创新不止,领跑不息。中车株洲所的目标是2025年收入规模突破500亿元,成为科技创新的典范、多元发展的典范、产融结合的典范、深化改革的典范、全球经营的典范和数字化转型的典范。
那么“两业融合”将如何更好地助力其发展?
据刘可安介绍,首先,未来工作重心要坚持“创新引领”的发展战略。“中车株洲所将以轨道交通数据集成和共享为核心,构建以车辆牵引和网络数据为基础,辐射车载各部件设备以及轨旁、检修等数据的集成共享平台,打造轨道交通领域数据中台和业务中台产品,为公司大系统集成战略在数据融合领域提供技术和产品支撑。攻克关键技术难题,进一步提高综合性能,满足大规模工程化部署的要求。”刘可安坦言。
其次,坚持“产品+服务”发展模式。对此,刘可安解释说,“专项关注服务产业的推进工作,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在融资租赁、工程服务、运维服务、技术改造、备品备件、部件维修等全业务领域内稳扎稳打,并逐步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突出打造技术改造、现场运维、备品备件销售三个核心服务业领域。通过标准的监测系统、数据获取系统,做到预警维护、故障预判以及远程诊断,专注于高端运维业务,为客户创造增值服务。”
此外,中车株洲所还将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快轨道交通机电系统研发及轨道交通项目管理能力建设,打造轨道交通机电工程总承包能力。
责任编辑:唐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