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万人直接受益!南水北调支撑首都高质量发展
摘要: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北京市已有大中型污水处理厂和再生水厂共67座,污水处理能力679.2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率达到95%,基本解决了城镇地区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
中国经济导报讯 记者成静从北京市水务局了解到,从2014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江水正式进京以来,截至今年5月8日,南水北调工程已累计向北京调水64.59亿立方米,其中向水厂供水42.92亿立方米,向水库存水7.35亿立方米,向水源地、重点功能区补水14.32亿立方米,有效缓解了北京城市水源压力。
受自然禀赋条件制约,缺水是北京市的基本市情,水是北京最短缺、最脆弱、最敏感、最受社会关注的自然资源。然而,南水北调工程将南方的江水引入北京,有力支撑了首都高质量发展。
北京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北京市累计建成南水北调中线干线80公里,市内配套输水管线约130公里(含团成湖调节池向密云水库反向输水管线22公里);新建和改造自来水厂8座,总规模375万立方米/日;新增调蓄设施3处,容积4000万立方米,实现了南水北调中线水与密云水库的连通,工程年接纳来水能力超过10.5亿立方米,实际年均调入水量12亿立方米左右。目前,北京市中心城区供水中,70%是中线水源,同时大兴、门头沟、昌平、通州等部分区域也用上了南水北调水。以中心城区为主,北京全市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300万人。中线水业已成为保障城市用水需求的主力水源。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国家根据中线工程实施情况,在建设时序上,先期实施了中线京石段工程,2008年9月率先建成通水。2014年底江水进京前,从河北省累计调水16亿立方米,有效缓解了当时北京市最严峻的水资源短缺形势。
不仅如此,该负责人介绍说,中线调水还有效增加了北京本地水资源战略储备,密云水库蓄水最高回升至26.84亿立方米。地下水持续超采状况得到遏制,自2016年起地下水位开始止降回升,现已累计回升3.72米,增加储量19.0亿立方米,发挥了巨大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
饮水当思源。据介绍,北京市深切感念湖北、河南等中线水源区人民千里送水之恩。为此,围绕“保水质、强民生、促转型”的工作主线,聚焦生态保护和精准扶贫,与河南、湖北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16县市区开展对口协作。2014年以来,北京市共安排协作资金35亿元,实施协作项目995项,重点支持水质保护、生态特色产业发展、精准扶贫、民生改善、公共服务、产业转型、干部人才培养等领域。
另据了解,北京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强化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和城镇节水降损,鼓励再生水利用。近年来,北京市在加强污水处理、提升污水处理标准的同时,加快再生水利用,扩大其用途和用量。如今,再生水利用量达到12亿立方米,占北京市年度水资源配置总量近三成,再生水已经成为北京市不可或缺的重要水源。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北京市已有大中型污水处理厂和再生水厂共67座,污水处理能力679.2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率达到95%,基本解决了城镇地区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所有新建再生水厂和升级改造污水处理厂主要出水指标一次性达到地表水IV类标准。如今,北京市再生水用水途径也由绿化、洗车、冲厕等逐步推广到工业、河湖环境及道路浇洒等方面。
责任编辑:唐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