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改革发展《指导意见》出炉,力求让更多人走进博馆馆
摘要:国家和省级博物馆发展现状普遍较好,要继续在自身功能提升和创新服务上下功夫,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重点关注市县级博物馆发展,部分重要市县级馆实现特色化发展,中小博物馆发展质量在国家和省级博物馆的指导和帮扶下,普遍得到提升;更加关注社区、乡村和边疆地区博物馆发展,实现博物馆公众服务的均等化。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记者 季晓莉
日前,《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世界博物馆强国。“十三五”期间,我国备案博物馆由4692家增长至5788家,增幅23.4%。其中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1224家,非国有博物馆1860家,免费开放博物馆5214家。2020年,全国博物馆举办2.9万多个展览,策划22.5万余场教育活动,在疫情常态化情况下仍接待观众5.4亿人次,其中未成年人观众1.3亿人次,“到博物馆去”成为社会新风尚。
优化博物馆体系布局
“优化博物馆体系布局”的目标是博物馆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家文物局将针对不同层级的博物馆推动差异平衡发展。例如,国家和省级博物馆发展现状普遍较好,要继续在自身功能提升和创新服务上下功夫,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重点关注市县级博物馆发展,部分重要市县级馆实现特色化发展,中小博物馆发展质量在国家和省级博物馆的指导和帮扶下,普遍得到提升;更加关注社区、乡村和边疆地区博物馆发展,实现博物馆公众服务的均等化。
同时,为了推动博物馆特色化发展,国家文物局将更加注重博物馆凸显服务大局的主动性和时效性,紧密结合国情、省情、市情和县情,依托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事件,建设一批具有当代主题的特色博物馆、具有行业特色的专题博物馆、重点特色专题博物馆。
国家文物局还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打造“博物馆之城”核心示范区、建设“博物馆小镇”。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国家文物局与北京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共建北京“博物馆之城”战略合作协议;陕西西安、山西大同、江苏南京等地也都陆续拉开了“博物馆之城”建设的大幕。
壮大文创开发:让文物活起来
近年来,国家文物局出台了《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与腾讯、百度、中国移动等都开展了战略合作,推动文物资源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此外,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敦煌研究院,河南博物院、三星堆博物馆等,文创产品开发队伍在不断地扩大,考古盲盒、唐宫夜宴等新的文创产品相继面世,引领了国潮消费的新时尚。
在《意见》中,一方面是规范和鼓励资源开放共享,明晰社会力量进入文物领域的法律规定、政策边界和各方权益。推动建立文物登录制度,推动文物资源大数据库建设与应用,因地制宜、分级分类、有序地向社会开放文物资源。而文创应高度重视品质,开发更加贴近生活、深入衣食住行、引领生活美学的多样化的文创产品。国家文物局支持文博单位与社会各界加强行业合作,开展文化+旅游、文化+教育、文化+创意的探索实践,构建社会参与博物馆文创全链条,全面引入市场机制。
创新管理体制:赋予博物馆更大自主权
国家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厘清政府和博物馆之间的关系,探索管办分离,赋予博物馆在业务上的自主权,建立理事会制度,探索权责对等的、运行协调的决策机制,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对陈列展览、教育项目、文创产业开发的收入分配,提出了对符合规定的人员予以绩效奖励的相关要求。
事实上,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建设的愿望非常强烈,一方面对传统的博物馆之友、志愿者队伍要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可以推动博物馆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改革,积极推动博物馆与教育、科技、传媒等相关领域的跨界融合,为社会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
未来,政府有关部门将推进博物馆与城乡公共文化的设施合作,推动博物馆虚拟展览进入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和进乡村的频次;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展览、教育和文创的开发,鼓励地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补贴、以奖代补等形式,支持非国有博物馆持续发展,鼓励社会资本以直接捐赠、设立基金会等形式支持博物馆的发展;同时大力发展博物馆云展览、云教育,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博物馆传播体系。
让中国文物走出国门,传达中国声音
博物馆作为人类文明见证物的重要收藏机构,理应成为文明交流互鉴的前沿阵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博物馆走向了海外,弘扬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文物的援外范围也不断扩展,国际文物的“避难所”也在中国落户,国际博协的培训中心也日益壮大,“一带一路”沿线博物馆交流合作也日益紧密。例如6月份,丝绸之路周在中国杭州举办第二届活动。
中国已日益成为世界博物馆发展的中心和热点,未来中国要从“文物外展”走向“理念输出”,增强策展的主动性,着力弘扬中华文化蕴含的人类的共同价值,增强中华文明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还要通过联合策展、项目合作、人员交流等方式,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国际博物馆的先进经验,加强国际间博物馆领域的经验分享与交流合作,凝聚成为中国特色博物馆发展理念。
让人们走进博物馆,让博物馆进校园
目前京津冀、重庆、陕西等地“博物馆进校园”示范项目成效很好,博物馆专题讲解、流动展览、讲授课程、体验活动等教育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也走到中小学生的身边。现在全国有581家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中,有203家是博物馆纪念馆,约占35%。近日,教育部和国家文物局专门发了《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建立博物馆教育服务的标准,构建馆校合作的长效机制,共同开展教材内容编写,将博物馆文化资源以符合中小学生知识水平、教育教学需求方式,有机深入地融入在校学生的课程。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最核心的文化产品,是博物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的重要媒介。博物馆展出内容要突出特色,不断挖掘文物的价值、创新技术手段,使得策展水平不断提升、展览题材不断拓展、展示内涵更加丰富。无论是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还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活动,都有一大批专题类精品展览。
责任编辑:季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