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 正文

湖北恩施:描绘乡村振兴“田园画”

2021-05-21 15:13 中国发展网 中国发展网

“太阳快要升起的时候,拿上竹篓去采茶,看朝霞漫天,又是自在的一天!”5月17日一早,湖北省恩施市白杨坪镇康家坝村村民曾大妈已经在茶田里,开启她采茶的一天。

从恩施市区出发,驱车沿着209国道向北行驶约40分钟,便可到达康家坝村,穿过康家坝村宽阔平坦的乡间马路,翠绿的茶叶随风摇摆,阵阵茶香扑面而来,连片的黄金梨长势喜人,现代化的养猪场里一片繁忙,处处显示出蓬勃的生机。

“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63户1401人,集体经济不仅底子薄,还负债5万元,产业‘低小散’,自身‘造血’功能严重不足。”康家坝村现任第一书记彭文说,村里的年轻人大都出去打工,村里只有“老弱病残”,2015年前的康家坝村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双弱村”。

康家坝村实现发展“大转变”,根本原因就在于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2014年2月,康家坝村正式成为恩施市市委组织部的驻点村,组织部“尖刀班”成员积极团结带领“两委”班子,真正从抓群众最盼、最忧、最急的事着手,以产业带动发展,实现了从薄弱村到先进村的跨越。

“不能这样子下去,我们要把村子建好,带动村民致富。”原第一书记谭克宏到村工作后斩钉截铁地表态说。

肩扛这样的责任,谭克宏带领村“两委”班子就摘掉薄弱村帽子进行调研,立足实际村情,找准发展路径,以“党建+”激活产业发展“动力源”。

经过前期调研,加之茶叶种植和生猪养殖是白杨坪镇两大支柱产业,村“两委”班子当即决定,发展茶叶准没错!

“种茶不如种粮,茶叶又不能当饭吃……”这是当时村民抱怨最多的话。

本以为百姓们都会支持发展茶叶,可第一轮屋场会就被大家伙泼了一盆凉水,村里许多辈分高、有威望的村民都不同意种茶。

为克服村民心中“有茶无粮”的恐慌,村支“两委”决定分组分片各个击破,先从德高望重、在当地有话语权的人入手做思想工作。

“一两茶叶就可以换一斤大米”的道理在当时讲了千万遍。做通一户思想工作,就帮助一家挖渠引水栽苗。经过为期2个月的努力,康家坝村数万棵免费茶苗全部栽种到位。

“苦口婆心”的劝栽茶,从2010年到2020年,全村种植茶叶面积迅速发展到5000余亩,已经基本实现人均1亩的标准。

茶叶多了,“谁来收”“怎么卖”销路又成了最迫切的问题。为解决群众后顾之忧,村党总支又决定在村里挑选出一批有经济实力,有家乡情怀的无职党员来开办茶厂,实现茶叶自产自销。

“过去我是做酒水销售的,后来回家看到家乡的茶叶种植越来越多,便有了开茶厂的想法,这一想法得到了村里的大力支持。”恩施天露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刘道军说道,从筹备到茶厂成立,村“两委”积极帮忙争取政策、资金支持,现在茶厂越做越好!”

如今,无职党员刘道军的天露茶厂已成长为康家坝村龙头茶企,每年可带动当地百余户村民就业,此外,他还免费为茶农授课,传授茶园管理及茶业采摘技术,每年帮助茶农创收逾千万元。

“雨露茶、孢子茶有了,我们是不是可以原地踏步,只求个小富即安?”村书记陈直太在党员大会上发出了直击心底的追问。

“产业发展了,物质宽裕了,公共服务也要跟上来。”党员谭必文在党员大会上说到。

有钱就要办实事,但对于村“两委”来说,集体经济是增强公共服务能力绕不过去的坎儿。

为摆脱集体经济2015“空壳”、2016年“温饱”的窘境,村“两委”千方百计在股权分红、土地租赁、光伏发电等方面“做文章”,使得村集体经济从2017连续四年卫冕全镇集体经济发展冠军,2020年被省农业农村厅表彰为“全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进步村”。

也是从2017年开始,全村新建道路40公里,修缮沟渠20公里,完成2000亩茶园节水灌溉工程,增加路灯70盏,新修惠民广场2个,全村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公共服务能力越来越强。

不仅如此,全村的环境卫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以前,我们村都是随处乱扔,哪个地方垃圾多了,就成了垃圾堆,时间久了,一把火烧掉,然后接着倒呗。”康家坝村计生专干尹庆翠面带笑容的说。“而今年,我们从集体经济中拿出20万元,购买了300个垃圾桶,一鼓作气投放到12个村小组,实行5户一桶、专桶专用、随满随收,垃圾漫天飞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为彻底改善全村环境卫生,康家坝村还成立了由80余名无职党员组成的巡查小组。每天早上八点半,巡查小组成员就会习惯性地到村里各个角落转悠,道路是否干净,各家各户是否有乱堆乱放,生活污水是否规范排放,垃圾是否倒掉……发现一户,整改一户,教育一户,努力使村民养成良好习惯。

如今,在康家坝村,一幅乡村振兴“田园画”正在渐次展开,产业兴起来了,环境靓起来了,生活富起来了,青瓦白墙与小桥流水相互映衬,这里变得越来越宜居……(廖亮 伍智琪  彭文)

责任编辑:刘维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