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市移风易俗 解开人情枷锁 倡导文明新风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 黃雄飞、记者罗勉报道 从汕尾市了解到,该市是一座承载着红色记忆、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红色资源丰富和革命文化积淀丰厚的全域革命老区,是文化交融之地。同时,汕尾乡村普遍人情味浓厚,这也衍生了“面子文化”“人情消费”。人情消费一度愈演愈烈、日益攀升,最终种种陈规陋习给基层群众带来了沉重负担。在传统习俗根深蒂固的汕尾,要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无异于啃一块“硬骨头”。
在部分农村地区,每逢婚丧嫁娶,好攀比、讲排场的奢靡风气造成群众的人情负担沉重。党的十八大以来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和移风易俗工作,强调“要切实抓好移风易俗工作,促进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
汕尾市委书记张晓强强调要全面开展“城乡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行动,推进“五治一体”社会治理格局,把移风易俗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落脚点办好办实,切实减轻人民负担,倡树文明新风。
“红白十条”解开人情枷锁
当下,汕尾全域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坚持“市级政策+江浙经验+基层实际”决策模式,从“禁、控、疏、导”全流程各环节着眼,对传统习俗该严禁的严禁,该倡导的倡导,在市级层面对移风易俗改革内容在尺度上提出了明确的限额建议,同时也为各地区结合实际制定具体量化标准留出了空间,体现出较强的政策弹性。
该市海丰县出炉《海丰县推进城乡移风易俗工作实施方案》,方案中的“红十条”“白十条”引起群众的较大共鸣。“红十条”覆盖了婚事、生儿育女、升学入伍、庆生祝寿、乔迁新居、庙会等喜庆事宜,提倡不设宴、不送礼、不收礼等。“白十条”对燃放烟花爆竹和抛撒“纸钱”、酒席、安葬等方面作了指引。
“红十条”“白十条”给出了红白事简办的具体指导“数字”,从而让指引具有“量化”功能而易于操作便于监管。如结婚提倡不摆酒席,若摆酒席,宴请规模不超20桌;酒席每桌10人,每桌价钱不超2000元(含烟酒水);迎亲车辆不超过4辆(以5座车为标准);丧事用烟每盒不超过20元等。
汕尾市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中,广大党员干部争当移风易俗践行者。在梅陇镇梅南社区有位“两委”老干部李某,他的长孙参加2020年高考考上本科,李某高高兴兴地准备请亲朋戚友喝“升学酒”,但他在学习了移风易俗的工作精神后,取消了这个计划,并耐心向亲友们作了说明和宣传,亲友也很理解和支持他的决定。
平东镇双墩村的村民刘女士出嫁,现场仅有2辆婚车。刘女士的父母说,要体谅一对小年轻生活工作压力大,不能给这小两口增加负担,主动提出减免彩礼。
附城镇中河社区大堀村的王家乔迁新居。现场一改当地往常的大摆宴席讲排场的局面,而是按照移风易俗中喜事新办简办的新理念,礼节从简,用礼花代替烟花炮竹。
东坑镇竹园村委的一场集体祝寿会上,来自村内的14位90岁以上寿星老人们欢聚一堂,崇尚节俭“做大寿”。
……
在政府和当地社区的宣传倡导下,越来越多的群众积极响应政府移风易俗的新政策,通过切实的行动为周围社区邻居带好头,做榜样。
陶河镇下边村的庄先生为母亲奔丧。按原计划根据旧俗,村里谁家办丧事,乡亲和亲戚朋友要出力协助,主人家要摆席宴、送烟酒等以表感谢,平均每场丧事得花费8万元左右,这对于省定贫困村的群众来说经济压力可想而知。
该村红白理事会带着善意上门向庄先生宣传红白事操办标准和规定。庄先生说:“移风易俗既为老百姓省钱,又符合了文明奔丧的规定,我想大家都乐见其成”。丧事简办成了“文明事”,也就不会丢了人情脸面,很多村民议论时亦十分赞同。
移风易俗活动既为百姓家庭节省了经费、减轻了负担,又在社会上形成了积极影响,造大了移风易俗的良好氛围。移风易俗渐渐从“软任务”变成“村民自觉”,汕尾的文明之风越吹越盛。
文明实践“飞入寻常百姓家”
汕尾市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把移风易俗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与广东省文明城市创建结合起来。
2020年以来,汕尾持续深入打造7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示范点,积极探索农村文化礼堂、村史馆试点建设,统筹“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礼堂+村史馆”融合发展,一体推进、形成体系。
放眼整个汕尾,在市城区马宫街道金町村、捷胜镇军船头村、东涌镇碧桂园社区,海丰县附城镇新山村、梅陇镇永红村,陆丰市河西镇卧龙村、大安镇南溪村,陆河县水唇镇螺洞村、东坑镇共光村等地建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正成为农村精神文化高地。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紧紧抓住文明乡风这个切入点,融入移风易俗工作,让村规民约、道德红黑榜树起来,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建起来、活动开展起来,让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飞入寻常百姓家”。动员和引导广大农村群众自觉主动投身到移风易俗工作中来,让文明实践作为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更通畅。
汕尾市以打造文化礼堂、爱心食堂等文明实践名片,让善心善举充分发挥和体现,也为村民群众提供一处学习、宣讲、休闲,议事和服务的多功能场所,让其成为老百姓身边“文化客厅”。捷胜镇南门外村“文化祠堂”、东涌镇东石村大陂头小组“文化礼堂”,捷胜镇军船头村、马宫街道金町村“长者食堂”“爱心食堂”以及爱心基金会等建设初见成效。
如东涌镇东石村充分发挥“关爱基金会”的作用,已募集基金近45万元。基金会定期对本村21位困难户和患重大疾病的村民送去1000元不等的慰问金;为2020年高考上本科线的13名准大学生、6名成绩优异的小学生颁发3000到1000元不等的奖学金,为村民树立“看得见、学得来”的身边典型。
海丰县温厝村通过村史馆建设弘扬乡土文化、挖掘乡村记忆、保护乡村原生态环境,积极打造乡村旅游品牌,让一个曾经很普通的乡村如今一跃成为全市瞩目的“网红村”。
在“环境改善—农民宜居—乡风文明”的良性循环中,越来越多的乡村由“一处美”变“处处美”,“一时美”变“时时美”,“外在美”变“内在美”,“小桥流水人家”的田园风情让乡村正成为新时代绿色发展的高地,给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汕尾市以移风易俗“小切口”推动乡村振兴“大战略”,一幅 “山海湖城”“红色圣地”“活力湾区”的汕尾新画卷正在铺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责任编辑: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