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靠报班能解决问题吗
摘要:至今,很多幼儿园已杜绝了“小学化”倾向。但也正因为如此,有些家长开始不淡定,因为他们听到了很多社会培训机构的宣传,生怕自己孩子不提前学拼音、加减法,上一年级后跟不上老师讲课节奏,导致孩子缺乏自信,甚至厌学。
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政策近日发布,新一拨“准小学生”即将迈入校门。然而,幼小衔接这个特殊阶段也让不少家长犯起了愁:是不是该让孩子提前学点儿拼音,或者入学前学完20以内加减法,要不干脆给孩子报个幼小衔接班全学了得了。幼小衔接真的是靠报班就能解决问题吗?
问题1
大班孩子有必要退园转报幼小衔接班吗?
按照教育部门规定,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杜绝“小学化”,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不布置读写算家庭作业。但有家长认为,如果不提前学习小学知识,孩子在一年级可能跟不上老师教学进度,为此,不少家长会在孩子上大班的时候退园,转报社会上的幼小衔接班,提前学习小学一年级课程内容。这种做法究竟有没有必要呢?
学前阶段没必要“拔苗助长”
丰台一幼园长 朱继文
一年一度的招生季到来,入园、入学问题牵动着家长们的心。近来,我们幼儿园总能接到家长们的咨询电话,其中不少是关于幼小衔接的内容。比如,要不要让孩子去上幼小衔接班、到什么地方去上幼小衔接班、不上幼小衔接班的话孩子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家长们的言谈话语中透着一股焦虑劲儿。
从实践来看,学前阶段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内容,会违背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和认识发展特点。为此,教育部在2011年便下发了《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和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至今,很多幼儿园已杜绝了“小学化”倾向。但也正因为如此,有些家长开始不淡定,因为他们听到了很多社会培训机构的宣传,生怕自己孩子不提前学拼音、加减法,上一年级后跟不上老师讲课节奏,导致孩子缺乏自信,甚至厌学。
到底是应该继续上幼儿园大班呢,还是应该退园转报社会上的幼小衔接班呢?这个问题需要从不同方面来考虑。
首先,提前教育使孩子无法跟着自己的心灵去行动,年幼的他们被无数的要求和学习任务左右着,评价指标是“听话和完成任务”,衡量标准是“学会了”。在这样的思路下,孩子不能成为主动的学习者、有效的学习者、创新的学习者,只能成为成人的附属品。
其次,童年是个体生长和发展过程中特有的阶段,此阶段是为终身发展做准备。成年人应敬畏和尊重儿童认识世界和探索世界的方式方法,采取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征的教育方式让儿童获取有益经验。
第三,现在媒体发达,学习途径颇多,很多家长的教育理念来自网络碎片化的学习资料,容易形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育儿观。比如,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提前学习小学知识,上一年级后便可以学得自信,殊不知超越儿童规律的知识更会让孩子对学习充满反感,导致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可能导致“三年级断层”现象。
其实,幼小衔接问题既是家长关注的焦点,也是我们幼儿园工作的重点,家长们没必要过分担心,尤其没必要在学前阶段“拔苗助长”。当然,我们反对“小学化”,并不是提倡小学前“零准备”,倾听能力、专注力、生活习惯、自我规划等准备对儿童来讲至关重要。举例来说,当孩子升入大班后,我们幼儿园会组织这些孩子开展“了解小学”主题活动,包括参观小学、手绘小学、设计我心目中的小学、到附近的小学听一节课、体验小学课间10分钟、收拾整理小书包等等丰富多采的活动,帮助孩子提前适应上小学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据我们所知,孩子进入小学后,小学老师会遵循零起点教学原则,照顾班里所有孩子的学习情况。
从教育学角度讲,幼儿园重在培养孩子的心理适应、情绪情感以及长远发展的能力,让幼小衔接浸润无痕。为实现这个目标,幼儿园会在三年内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孩子的听分辨、听广度、听记忆、视分辨、视追踪、视记忆、视听统合等能力,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并不是参加一个短期的幼小衔接班就能完成的。与外化看得见的知识或技能相比,内化了的良好学习品质才是更重要的。
问题2
早上学或者晚上学好不好?
尽管每年的入学政策都会明确说明孩子应该在几岁上学,但总有家长会被早上学或者晚上学的问题困扰。想让孩子早上学的家长觉得早一年差不了太多,同时可以解决家里没人看护的问题;想让孩子晚上学的家长认为孩子思想幼稚、情商不如同龄人,不如晚一年再开启小学阶段学习。那到底几岁上学好呢?
适龄入学才是正确的选择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 宿慧
每年招生季,都有家长提出希望孩子早上学或者晚上学的问题,究竟什么年龄上学好,我们来分析一下。
有些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希望孩子早点上学,这样,就能比别人早一点起跑,但这种做法对于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从医学角度看,五六岁的小孩心智发展差别很大,他们的注意力、自制力、交往能力,甚至小肌肉群发育都存在着极大的差距。我带过很多届一年级新生,开学一段时间后,有些孩子很快就能适应学校生活,各方面表现突出,这些孩子往往是同龄人中月份稍大的,他们自理能力强,善于倾听、会沟通。有的孩子这方面的能力稍弱,他们多属于同龄人月份偏小的孩子,常是班里的“小尾巴”。如果过早上学,孩子可能因为不自信丧失学习动力,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进而影响孩子个性发展。六岁之前是孩子行为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心智成熟的关键期,研究表明,男生的发育会比女生慢,因此,男孩更不要提早入学。
还有一部分家长,特别是一些男孩子的家长希望孩子晚上学,家长们的心情可以理解,毕竟,男孩在生活自理、心智成熟等方面普遍要晚于女孩的发展。但是,我们不仅要关注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还要关注孩子的身体发育。有的男孩晚一年上学,个头较高,在和同伴交往时,也会产生难以和谐相处等一系列问题。
其实,家长不必焦虑孩子是否应该早上学或者晚上学的问题。入学的条件很简单,就是身体协调、喜欢运动、懂得交往以及会自我管理、控制情绪等。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与人交往能力、运动能力、自我管理能力、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与学习能力是一致的。到了小学懂得倾听与交流,这才是迈向学习的重要一步。孩子的零起点学习也并不可怕,学前培养好习惯比学习知识更重要。这种习惯主要是孩子的自我管理习惯,涉及对自己物品的管理、对时间有概念、对情绪的管理、能否尊重他人等等。老师们都知道,教会学生知识并不难,如果没有良好的配套习惯,孩子后续的发展就会动力不足。
就拿我们学校来说,在一年级新生入学阶段,老师会充分尊重孩子存在的各种差异,从零起点教起,把重点工作放在“适应”二字上,让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从“小朋友”到“小学生”角色的转化。在我们看来,知识的准备不是重点,主要是意识的准备、能力的准备、意志品质的准备。低年级是养成教育培养的关键期,所以,我们把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一年级的核心内容,通过细致入微的指导和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谣形式,开启学生儒雅举止的第一步,帮助“在路上”的学生不断前行。
至于孩子究竟应该几岁上学,我国《义务教育法》有明确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在此,我建议家长们最好按照国家规定,遵循科学规律,让孩子按部就班地入学。
责任编辑:宋璟
(原标题:幼小衔接靠报班能解决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