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部杜江:新发展格局加速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摘要:四是“十四五”规划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旅游业做出了战略部署,明确了加快旅游业发展、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推进大众旅游和智慧旅游等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等重点任务,要求旅游业在坚持旅游为民、实施旅游带动方面做出更大努力。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 记者张洽棠
4月24日,“2021中国旅游科学年会”在北京召开。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杜江出席会议,并就旅游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旅游研究的新任务做了专题讲话。
第一、新发展格局加速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我国旅游业正在加速复苏。受益于疫情防控形势和政策利好影响,刚刚过去的一季度旅游经济运行好于预期,旅游业复苏向上的基本面更加稳固。清明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02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44.6%,恢复至疫前同期的94.5%。从城乡居民出游意愿、旅游目的地搜索量,以及航空、铁路和酒店预订量来看,即将到来的五一节假期旅游市场有望恢复和超过疫前同期水平。从目前形势来看,全年国内旅游市场的恢复进程会好于预期。日渐增长的大众旅游消费将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二是科技成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旅游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全新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成长方式。不仅城镇居民每年出游频次在增加,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也成为旅游大军的一份子,旅游发展的成果进一步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共享,初步实现了人人享有旅游权益、有得玩、玩得起的新局面。旅游需求呈现出品质化、多样性的新特点。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研学旅游、专项旅游等发展迅速。随着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蓬勃发展,“互联网+”加速与产业融合,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新引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预约旅游成为常态,“云旅游”得到了更大范围的市场认同,场景化成为科技创新和旅游投资的新共识。智慧旅游为核心的现代旅游体系建设进程进一步加快,游客的安全感和获得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是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不断开创新局面。2018年以来,本着“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和“把文化发展得更好,把旅游发展得更好,把文旅融合发展得更好”的工作思路,文化和旅游系统持续推进机构改革,完善体制机制,旅游行业在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业态创新和市场创新等方面稳步推动融合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各类旅游企业注重强化与文化、教育和科研机构的战略合作,形成了一批兼具文化内涵和服务品质的旅游产品。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旅游演艺、特色小镇、夜间经济、文创商品、数字文旅等业态获得了快速发展。在文化强国的建设进程中,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方向将会更加明确,空间将更加广阔。
四是“十四五”规划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高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旅游业做出了战略部署,明确了加快旅游业发展、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推进大众旅游和智慧旅游等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等重点任务,要求旅游业在坚持旅游为民、实施旅游带动方面做出更大努力。
第二,高质量发展的旅游业对学术研究提出了新要求。
一方面,中央对旅游工作的战略部署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现实课题。旅游业如何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文化底蕴深厚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如何建设?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如何打造?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如何创新发展?如何让旅游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如何保障人民的旅游权利,满足品质化和多样性的消费需求?如何让广大游客在行程中领悟中华文化之美,增强文化自信?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是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份内之责,也是旅游理论建设和学术研究的重点内容。
另一方面,文化和旅游系统部署的重点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现实课题。文化和旅游部明确提出并组织实施“一个工程、七大体系”,即社会文明促进和提升工程和新时代艺术创作体系、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体系、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现代旅游业体系、现代文化和旅游市场体系、对外文化交流和旅游推广体系。有的是对旅游工作的直接部署,有的是需要旅游系统和旅游行业加以配合的工作;有的是战略引领性的,有的是策略创新性的;有的会直接形成研究课题,有的则需要理论界和学术研究机构据此加以深化设计。
与此同时,旅游产业实践也为旅游科学研究提出了新课题。丰富多彩的产业实践是旅游学术研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也是检验学术研究成果的试金石。乡村旅游如何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文化遗产旅游、旅游演艺等如何创新发展?邮轮游艇、低空旅游等发展政策如何完善?在线旅游经营服务如何规范?复合型专业人才如何培养?都是旅游业界十分关注,也应当是旅游研究给予回答的现实课题。
第三,是旅游学术研究要关注当下,更要面向未来。
文化和旅游部组建以来,高度关注并积极支持旅游研究工作,既稳定原有的渠道和平台,也通过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智库联系等方式创新工作机制。希望旅游学术界继承关注现实的优良传统,面向未来,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旅游理论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
一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和旅游工作,先后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深刻阐明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旅游工作方针,指出了旅游业发展的根本方向和基本路径。我们要深入学习、认真领会,将精神实质贯穿旅游研究全过程,体现在问题选择、技术路线、分析逻辑和对策建议等各方面。
二要坚持问题导向,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实践是理论建构的源泉,是研究最可依靠的力量。旅游研究要走出“象牙塔”,深入旅游产业实践第一线,系统了解中国的旅游产业实践,聚焦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我们鼓励科研院所、高校、智库、企业等不同类型研究机构和专业人员多交流、多合作,共同推动旅游理论建设和学术研究的大繁荣、大发展。
三要加强旅游研究的规范化建设,提升学术成果的理论贡献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并不是要求局限在产业实践的层面,旅游学术研究还是要回到理论本身上来。在解决旅游业发展实践问题的基础上,要善于总结提炼,遵循科学研究的基本范式,争取出一批原创性的理论成果。要加快构建当代旅游发展理论体系,促进旅游研究中国学派的形成。要加强国际学术交流,讲好旅游发展的中国故事。
责任编辑:张洽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