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兰溪这位老人化名“木寸”,捐资1500万,一根皮带却用了20年
摘要:姚村村民说,别看姚老一捐就是几百万,其实他生活很节俭,身上一根皮带用了20年,已经打了补丁,还一直保留着;有时在家里喝点小酒,竟然是一块钱一包的糯米料酒;鞋子是20元一双的布鞋,衣服也是好几年才买一件,老人把能省下的钱都捐给了家乡公益。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成超、黄诗恒、记者沈贞海
位于浙江省兰溪市的姚村是一个拥有700年历史的古村,村中拥有50多座始建于明代的古建筑,近几年,经过重新修缮,又开始焕发新的生机。姚村的村民说,姚村的公厅、家庙、祠堂和古戏台修缮得这么漂亮,与文化礼堂有机融合,村里、街道,甚至兰溪市的群众文化活动都经常放在这里举行,离不开一个好乡亲,他的名字叫姚宝熙。
姚老一根皮带打补丁用20年
姚老捐资兰溪市老年宫建设
姚老捐资兰溪市老年宫建设
兰溪市文明办为姚老送上“好人”证书
姚宝熙,1935年出生在兰溪姚村。1955年,他离开兰溪外出求学。虽然出走快半生,但姚宝熙从来没有忘记家乡兰溪,没有忘记养育过他的村庄。如今,老人已近90高龄,但他始终没有停下回报家乡的脚步。
一次偶然的捐款,开启半生的公益
姚宝熙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从小,他就刻苦学习,18岁那年,他以优异成绩进入了兰一中,21岁,他又考入西安石油学校。“这个学校在金华就招100个学生,我很幸运就是其中一个。”姚宝熙说。毕业后,他就被分配到石油工业部华东供应办事处工作,先后又在上海、天津、北京等地工作,但姚老一口乡音至今没改,满腔乡情还是不减。
在上海工作时,姚宝熙从一个家乡老友口中得知,兰溪要成立慈善总会,老友问姚宝熙,要不要一起做,姚宝熙二话没说,一口就答应下来,第二天就向慈善总会捐赠了60万元,这几乎是他所有的积蓄。
从这之后,姚宝熙就一直与慈善公益打起了交道。2004年,姚宝熙以“木寸”的名字为兰溪市老年宫建设捐款150万元,之后又追加捐款至300多万元,并通过自己的人脉关系,找了设计团队建设,还找书法协会的朋友题字,让城里的老年朋友从此有了一个高规格的文化活动中心,这在全省都是为数不多的老年活动场所,现在每年来这里参加活动的人数在18万人次左右。“这个老年宫建设好之后,我特别开心,带了不少朋友前去参观。”姚宝熙说。但这些朋友中,谁也不知道,这老年宫是他捐款建造的。
姚宝熙不仅捐款建造了老年宫,还在兰溪市慈善总会设立了“木寸”助学专项资金,每年以专项基金收益的5万元用于资助兰溪市第一中学特困生和品学兼优的学生,截至目前,这项活动已持续12年,资助学子达816名。“他的这笔助学资金,不仅给学校和学生带来物质上的支持,也给学生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学生们日后成才有了经济能力后,也会向他学习,回报母校,回报社会。”兰溪第一中学副校长郑伟新说。
老人一生节衣缩食,却为家乡发展“一掷千金”
在外游子,最牵挂的莫过于家乡。在姚村,姚宝熙设立了30万元的助学基金,用于帮助家庭贫困和学习优秀的学子。在每年的重阳节,姚宝熙还会为村里的老人,送上自己的关怀。
姚村历史悠久,是中国传统古村落之一。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的古建筑——姚氏家庙,7年前进行复建,当得知修缮资金还缺口500余万元时,姚宝熙老人一人独捐400余万元。“在这个祠堂,我上了一年学,之后,日本人啪啪几个火枪就把祠堂烧掉了。所以大家提议,我们要雪国耻,日本人烧掉了,我们要把它造起来。”姚宝熙说。
祠堂开始修缮之后,姚宝熙还从临海请来了专业团队进行建造。“因为他常年在外地生活,就委托我们一起帮忙照看。”姚村村民姚国尧告诉记者,姚宝熙在村里德高望重,为村里建造祠堂投资巨额,大家都对他敬佩不已,都说要向他学习。姚国尧自己也是被姚老的精神感动,退休之后,他天天往村里跑,还为村庄建设捐款近60万元。如今,这座名为“恭洁堂”的古建筑已成为方圆5公里内最大的公共文化礼堂,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在姚宝熙老人的脑海里,姚村的十厅三祠堂还历历在目,蜜枣时节,空气中甜甜的香味还念念不忘。他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把记忆中的古建筑都慢慢修回去,让古村落的宝贵遗产世世代代延续下去。在他这几年的努力下,已经修缮10多座古建筑,目前,工程队还在村里继续作业。“他是一位非常可敬的乡贤,在他的影响下,兰溪会有许多乡贤纷纷投入到家乡的文化建设当中,形成全社会推动兰溪文旅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兰溪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陈钟山说。
但姚村村民说,别看姚老一捐就是几百万,其实他生活很节俭,身上一根皮带用了20年,已经打了补丁,还一直保留着;有时在家里喝点小酒,竟然是一块钱一包的糯米料酒;鞋子是20元一双的布鞋,衣服也是好几年才买一件,老人把能省下的钱都捐给了家乡公益。
“10多年前,我就和老伴商量,把自己这些年的积蓄能拿出来的都拿出来,为家乡做些敬老助学的公益慈善事业。”姚宝熙说,生在这里,长在这里,总归是要报恩的,自己有能力了,就想着家乡能发展得更好,家乡人能生活得更好。即使现在年纪大了,但是能做的事,他还会尽全力去做。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