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 正文

拼出“加速度” ——湖北红安县冲刺县域经济和高质量发展观察

2021-04-20 10:30 中国发展网 中国发展网

摘要:该县成立了高规格的领导小组,组建了8个方面的工作专班,出台了工作方案。建立领导干部联系制度,建立“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套方案、一抓到底”“五个一”工作机制,大力推行“全程式”“一站式”“保姆式”服务。

中国发展网讯 围绕主导产业补链、延链、强链,做强制造业,培育千亿园区;抓牢项目主抓手,持续做大做强经济总量。一个个大项目,正撑起红安县域经济新骨架。

4月13日,在湖北省红安新型产业园区项目建设现场,推土机、挖掘机、运料车穿梭不止,建设者们紧张作业,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让人感受到园区项目建设快速推进的强劲脉动。

科技引擎再加速

科技领先,项目为大。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全县企业投入研发经费10078万元,较2015年增长近5倍,创建省级以上科研平台9个。全县有效发明专利累计68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17件。高新技术企业5年三连翻,由2015年底的15家增加至2020年末的46家,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1.7%。

仅2020年,红安县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2家、完成当年产值33.93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0.3亿元,占GDP比重达14.7%,高新技术产业对GDP贡献度不断提高。

项目论英雄,一切围绕项目干。

深入推进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充分发挥红安区位、产业、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推进专业招商、协会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围绕先进制造、文旅康养、建筑建材、现代农业等主攻产业,着力在招大引强上下功夫。总投资1500亿元的恒大文化旅游康养城、投资100亿元的亮剑大别山军事文化旅游区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

成功引进特级资质建筑企业——海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实现了特级资质建筑企业“零”的突破。恒大、阳光、长园、雅居乐、好莱客、绿色动力等世界500强企业和上市公司相继入驻。

紧盯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聚焦重大产业、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等领域加大争资立项力度,谋划“十四五”规划项目731个,总投资6987亿元;谋划县城新型城镇化示范建设项目162个,总投资280亿元;谋划疫后重振“十大工程”项目322个,总投资572.4亿元。

开春以来,武红高速、千川三期等10个十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新入库重大项目41个,总投资221.6亿元,居全市第一。成功争取京九高铁、沿江高铁经红安并设站,武汉城市圈大通道经红安并设互通,武红高速开工建设,麻竹高速、园阳快线建成通车。

“红安要发扬老区不胜不休的红安精神,围绕五大主攻产业,力争把红安建设成为武汉先进产业转移承接地,并且主动做好与武汉配套的生活、文化服务,把红安建成武汉生活物资的优质供给地和武汉城市圈的‘后花园’。”市委常委、红安县委书记余学武说。

自我加压再发力

两组数据,可见红安县域实力。

2020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7.93亿元,同比增长0.2%,成为全省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县市;固定资产投资加速回升,增速居黄冈市第一,被评为2020年全省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突出贡献县。此外,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地方财政总收入及增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等10项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位居全市前列。

2021年一季度,全县107家规上工业企业,当月产值7.68亿元,同比增长109.53%;累计产值20.27亿元,同比增长99.7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00.4%,全市排名第一。一季度规上工业产值突破20亿元,实现工业经济“开门红”,达到红安工业经济发展历年来的最高值。

数字背后,有着深层次的思考与开新篇的谋划。

县域发展有短板。产业板块不强,龙头企业不壮,创新驱动不足等问题比较突出。

“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湖北区域发展新布局下,红安如何主动作为、乘势而上?

对标省内市州、比照沿海发达县市,标兵在前,追兵在后,红安如何时不我待、开创新局?

红安作答:勇于在区域经济发展甚至湖北经济发展中承担更大责任,自我加压,强化标杆意识,建成南部新城!

“跳出红安看红安、跳出湖北看红安,充分发挥毗邻武汉的区位优势,打武汉牌、建后花园,推动红安发展驶入快车道。”“力争红安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

立足县情实际,发挥资源优势,确立先进制造、文旅康养、现代农产品加工、建筑家居、科教服务五大主攻产业,努力走规模化、差异化发展之路。年度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4家,居全市第一,新培育省级“隐形冠军”企业5家、“两化融合”企业4家。建筑业实现产值62亿元,同比增长130%。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红色5A级景区创建扎实推进,在建文旅项目达55个,恒大文化旅游康养城、南斗天湖国际旅游区、全国首家萤石矿山公园项目加快推进,华润希望小镇建成运营。

“两红两茶一菜一药”(红苕、红皮花生,高山有机茶、油茶,蔬菜、中药材)等乡村特色产业加快发展,设立2000万元红苕产业发展基金,打造以红苕为主导的“一县一品”,开发“红安苕”系列产品92种,加工转化能力达到18万吨,红安苕产业入选湖北省十大乡村产业,红苕种植面积和产值分别突破10万亩、10亿元,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增至26家。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湖北士官学院、武汉体育舞蹈艺术学校、武汉北国际育才学校等一批院校相继落户南部新城。

“借船出海”再启航

“引擎”已经准备好,红安“借船出海”的东风已经到来!

制造业,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基本盘。

经济发展,产业第一;产业发展,实体经济第一;实体经济发展,制造业第一。

回顾红安十年发展,之所以有现在的经济实力和地位,有一种因子深深植根:强力推动制造业发展。

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发展后劲更加充足,在全国涌现了一批细分领域隐形冠军企业群——

2月13日,在湖北荣浩丰纸品有限公司包装盒印刷间里,各生产环节的工作人员正仔细完成每一道工序,力争在最快时间内完成一批订单。公司2017年8月入驻红安新型产业园,主要生产纸箱、纸盒、包装盒、彩色瓦楞等多种包装产品。

该县采取做强做大产业园区、支持发展民营企业、坚持强化项目支撑、加快推进产业融合等“四轮驱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3月16日,在红安县新型产业园区湖北万事兴装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现场,一袋袋聚苯乙烯粉末经过一系列工艺加工复合,生产成为具有防火、防潮、隔音、隔热等性能的新型装饰材料——铝塑复合板。

工业兴则红安兴,工业强则红安强。“十三五”期间,红安县抢抓大别山试验区建设机遇,紧扣工业转型升级、产业集群发展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强化政策引导扶持、项目合作对接、要素倾斜保障,强力推进“一区三园”建设,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速转型,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步入跨越发展快车道。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十三五”以来,红安县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强服务、保要素、兴产业,全力支持企业发展壮大。随着投资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一批批优质企业、一个个重大项目陆续落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该县成立了高规格的领导小组,组建了8个方面的工作专班,出台了工作方案。建立领导干部联系制度,建立“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套方案、一抓到底”“五个一”工作机制,大力推行“全程式”“一站式”“保姆式”服务。以“铜锣护航12345”服务品牌为主打,打响优化营商环境的攻坚战、持久战;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推进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区的业务流程再造和系统重构,打通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廖亮    毛红平)

责任编辑:唐雅丽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