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 正文

以结构优化和融资创新 提升基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2021-03-31 13:56 中国发展网

摘要: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政府财政政策可以针对社会资本“不愿投”或“不敢投”的痛点来发力,通过降低资金门槛、缓解融资风险、稳定回报预期等多方面措施来提高基建项目吸引力。

中国发展网讯 基础设施投资是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体现在短期和中长期两个方面。从短期看,基础设施投资能够带动当年的投资增长,而从中长期看,基础设施网络的完善能够增强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提高潜在增长率水平。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仍较大,仍需要基建投资发挥“稳增长”“稳投资”的作用。

由于我国已过了基础设施总量大规模增长的阶段,要让基建投资对经济增长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就需要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从未来发展新空间看,新基建投资、与新型城镇化及消费结构升级相关的基础设施改善、民生与生态环保等领域,应是未来基建投资结构优化的主要方向。对于这些新领域,需采用新的投融资模式,有效打通融资与投资间的“堵点”,而这需要进一步完善投融资体制政策,推动金融工具创新,充分发挥各类资金(中央与地方、财政与金融、政府与社会)的联动效应。

从目前多数基础设施项目的特点看,除了电力与热力生产、部分新型基建等行业有相对较高的项目收益外,其他如交通仓储与邮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均是公益性很强的行业,对财政和准财政的依赖程度较高,这使得地方财政和平台融资仍是基础设施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地方财政能力不均衡,加上投融资模式不健全,造成一些基础设施领域存在“头重脚轻”、区域分化等结构性问题。因此,在地方财政投入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创新投融资模式,开发与项目特征匹配性高的融资工具,充分吸引社会资本、金融资本进入是基建投资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关键。

推动融资结构、融资方式多元化发展。从项目公益性与市场性的程度、资产回报来源、资金期限匹配、项目风险承担能力等因素看,不同类型的基础设施项目各有特点,面临着差异化的投融资需求,需要特定的融资模式安排,进而形成政府资金、金融资本与其他社会资本之间恰到好处的合作互补,而这一过程需要进一步健全金融市场,更好发挥市场机制在筛选好项目的作用,降低各类基建投资的融资成本与风险,提高其投资效益。

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政府财政政策可以针对社会资本“不愿投”或“不敢投”的痛点来发力,通过降低资金门槛、缓解融资风险、稳定回报预期等多方面措施来提高基建项目吸引力。一是进一步扩大中央和地方债券发行,通过专项债券、基础设施建设基金、项目开发基金等来弥补项目权益性资本的不足。进一步健全专项建设基金模式,加强专项建设基金和专项债券的配合使用,有效补充项目资本金和借贷资金的不足。二是通过设立政策性担保基金、夹层融资基金等方式,分担和降低项目融资风险。三是通过减税、财政贴息等政策,降低项目的投融资成本。四是通过不同资产“打包”、一体化开发、政府采购等方式,确保社会投资有稳定的回报收益率。

充分发挥金融创新的促进作用。一是针对不同基建项目的特点,运用好政策性或商业性的金融工具。更好地发挥政策性金融的逆周期调节作用,聚焦重点领域重大工程,发挥中长期资金的引领带动作用。二是开发多层次的直接融资工具,鼓励“投贷联动”,创新“股权+债权”的模式,更好地投资基础设施项目。三是扩大融资市场资金来源,引导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如家族基金、不动产基金、保险公司、社保基金、养老基金、信托资管等),形成更大的资金池,参与基础设施投资建设。

(作者:林勇明  雷云翔;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

责任编辑:唐雅丽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