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恩施:告别“望天水” 引来“幸福泉”
摘要:回顾决战脱贫攻坚的伟大征程,每一个脚步都踏出奋斗和拼搏,每一帧风景都写满美好和希望。
中国发展网讯 岁月峥嵘,初心如梦。回眸湖北省恩施市脱贫攻坚之路,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最大民生工程,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同心同德、砥砺奋进,共同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的脱贫答卷。
一管管清水流入农家、一张张幸福笑脸灿烂绽放……水来了,产业就有了,收入增加了,脱贫户踏上了致富路。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回顾决战脱贫攻坚的伟大征程,每一个脚步都踏出奋斗和拼搏,每一帧风景都写满美好和希望。
近日,恩施市屯堡乡田凤坪村朝东岩下的千亩油菜花田成为了“网红打卡地”。穿着民族服装直播的阿哥幺妹、浓情蜜意的小情侣……趁着春光正好,大家把自己打扮地美美的,沉浸在油菜花海里,好不惬意自在。
“稀客来了,我给你们烧水泡茶。”游客们一走进恩施市屯堡乡田凤坪村,村民张艳就热情地招待他们。
张艳麻利地拿起烧水壶到厨房接水,一打开水龙头,一股甘甜清水从管道中流出来。
“原来水都省着吃,也不干净,来客了都没办法给人家倒杯热茶喝。”张艳说道。
有着3000余村民的恩施市屯堡乡田凤坪村坐落于朝东岩绝壁下方,既是国家5A级景区恩施大峡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恩施市19个深度贫困村之一。
在田凤坪村村民的记忆中,缺水是祖祖辈辈田凤坪村人心里的痛,没有水源,只能“靠天吃水”。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村民就会“吃水难”。
为解决吃水问题,田凤坪村人想尽了办法。比如三五家一起挖堰塘蓄雨水,雨水蓄不了的时候,屯堡乡政府就用洒水车送水,一天送个几车水到有水池的农户家里,其他村民都过来挑水吃;洒水车都没有的时候只能开着三轮车用50斤装的大水壶到6公里外的清江运水。
解决吃水问题,由此成为脱贫攻坚的首要任务。怎么样?才能改变这靠天吃水的被动局面,为村民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有效的助力。
恩施市屯堡乡田凤坪村的村干部和驻村的尖刀班给出了答案——带领群众,不畏艰难,不惧危险,向250米高的绝壁、1000米深的天宝洞“要水”!
洞穴深深,清泉汩汩。自制吊篮带大家飞檐走壁,历经20个日日夜夜,进出山洞百余次。大家一直坚守着“一定要把水引出去,改变现状。”这个信念,紧咬牙关,不畏艰险。
“水来了,水来了!”2018年10月31日17时15分,甘甜清泉从管道里潺潺流出,在场干部群众欢呼不已,因为这意味着3000余名村民将告别愁水吃的日子。
初心激发责任担当,为了让群众吃上放心水,田凤坪村扶贫干部拼尽全力。
绝壁取水,一腔热忱排忧解难。位于恩施边陲的红土乡天落水村,绝壁引水的壮举也在上演。
天落水,靠天吃水,是这座村庄世代的真实写照。只有解决好饮水问题才能脱贫,年过六旬的老村支书秦达广深入大山,经过近两年的寻找,终于于2015年距离天落水村十余公里外的大河沟村鹰嘴岩寻得水源。
水源找到了,再难也要引下来。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支持下,2018年6月30日恩施市启动引水项目,200余名工人挺进红土乡,雄浑的号子回荡在山谷。
夯实根基在保障“吃饭、穿衣”等基本民生基础上,恩施市把安全饮水作为重中之重,累计投入资金5.66亿元,通过新建(改扩建)水厂、延伸管网和“以奖代补”建设小水窖,完成各类饮水工程2907处,集中式供水工程水质检测实现全覆盖,彻底解决了全市21.75万农村居民的饮水难题,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08万人。
“吃水难呀!”在三岔镇燕子坝村,缺水是困扰群众的一大难题。过去,这里的村民们靠天吃水,饮用的是屋檐水和水塘里储蓄的雨水。
面对功能性缺水的燕子坝村,村委会商量后决定,通过兴建水库、改扩建水厂等多种措施为百姓解决安全饮水问题。
2018年,燕子坝村完成16万米的自然水管管网延伸、3个小引水工程的建设,解决了100户村民的安全饮水问题。干净的饮用水流进农家,更流进了群众的心里。
摸清“老底子”、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
把安全饮水作为重中之重,全市先后投入资金5.53亿元,通过新建(改扩建)水厂、延伸管网和“以奖代补”建设小水窖,完成各类饮水工程3044处,新增自来水入户77283户,全面改善36.87万人的饮水条件,实现“一管清水进农家”。
岁月荏苒,一管管清澈水流流入百姓家里、田间地头,改变了贫困山村吃“望天水”的局面,为百姓引来了“幸福泉”。百姓生产生活大幅改善,幸福指数大幅提升,人民群众脸上洋溢起满足的笑容。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展望“十四五”,恩施市继续为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收官之战全面胜利而发力,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继续朝着“武陵明珠”大踏步迈进。(廖亮 周玮)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