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完成治理河长超500公里 江河水质持续改善
摘要:该局表示,今年将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敬畏自然,在确保堤岸防洪安全的前提下,以生态保护与修复为核心,积极构建具有汕头特色、潮人韵味的碧道工程,坚决防止和避免过度人工化。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 鲁利韦、聂金秀、记者罗勉从汕头市水务局了解到,近年来,汕头市始终坚持高位推进、系统治理、综合施策、全维保障,狠抓各项工作落实,有效推动了河长制湖长制从“有名”转向“有实”,全市河湖管理保护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江河水质得到持续改善。
河流整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也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百姓幸福指数的迫切需要。现在走在大港河边,以往的脏乱臭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水绿岸美,而这正是汕头市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所取得的成效。
建立领导组织架构 夯实河长巡河基础
河长制湖长制是治水的“牛鼻子”,而如何抓好这个“牛鼻子”,则需要从领导组织架构的基础抓起,汕头市由市委书记担任第一总河长,市长担任总河长,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带领下,全市镇级以上全面落实了党政主要领导双总河长制,形成高位推动的工作态势。到2017年底,各级河长和分级分段河长全部设立,市、区(县)、镇(街道)三级均成立了河长制办公室,各级有关配套制度全部建立,全面建立河长制。
河长制湖长制,其实质就是各级河长巡河履职责任制,发现问题立即解决。汕头市委常委会多次专题研究部署解决水生态环境治理重点问题,引导全市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市第一总河长和市总河长共同签发了5份总河长令,扎实推进国考断面达标攻坚、黑臭水体整治和碧道建设工作。在去年,汕头市坚持以上率下,带头巡河,示范带动全市四级河长巡河共51623人次,发现并整改问题2652项。
建立常态化管护机制 抓好防治水污染等八项任务
有了基础,有了带头示范,河长制湖长制的落实工作就能如火如荼进行,去年以来,汕头市持续深入推进“五清”专项行动,全面完成1080个入河(海)排污口整治、367.84公里河道清淤和720宗河湖“四乱”问题整治,坚持集中打捞与常态保洁相结合,全年共组织2次为期一个月的集中打捞清漂工作,并在全市89条河道建立常态管护机制。市河长办不定期开展明督暗查,并委托第三方通过无人机巡查的方式,强化监督检查,全面了解掌握各级河长制落实和河长管河治河情况,至去年底,已累计发出督办函235份,一批河湖问题和治理死角得到解决。
建立了常态化的管护机制,为水污染防治和水安全建设这两项“重头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汕头市在“清四乱”和“五清”的基础上,突出抓好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保护水资源、保障水安全、管控水空间、提升水景观、弘扬水文化八项重点任务。去年底,梅溪河升平断面平均水质为Ⅲ类,海门湾桥闸断面平均水质为Ⅳ类。据统计,全市2018至2020年新增污水管网(含雨污合流管)共1878.17公里,建成并投入运营城镇污水处理厂共23座,总设计处理能力139.99万吨/日;城市建成区38宗黑臭水体均实现“长治久清”;全市1156个自然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源头截污、雨污分流”工程全部建成;全市中小河流系统治理完成治理河长502.79公里,防洪排涝能力进一步提升。这些数据的背后,体现的正是汕头市河长制湖长制的落到实处,可以说是每个河长责任担当,共同努力的结果。
规划万里碧道项目66个 建设具有潮人韵味工程
曾经的大港河,由于缺乏管护,工业废水、生活用水等乱排现象严重,导致大港河深受污染,但现在的大港河,早已旧貌换新颜。行走在大港河边,记者观察发现,清澈的河水上不时有水鸟飞过,岸边则是绵延不断的蓝红骑行道和跑步道,与旁边的社区公园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一幅城市美景图。而说起万里碧道,则是省委、省政府推动河长制湖长制从“有名”走向“有实”的最重要抓手,记者了解到,大港河万里碧道利用原堤面和周边交通便利、人员密集特点,结合大港河公园等景观,实现景观和休闲串联,建设内容包括新增骑行道、跑步道、凉亭、篮球场等,使碧道功能更加多元化。
近年来,汕头市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高质量规划建设万里碧道的决策部署,按期完成全市碧道规划编制,计划至2035年建设碧道项目共66个,总长度829.2公里,其中都市型19.8公里、城镇型291.7公里、乡村型337.4公里、自然生态型180.3公里。去年,汕头市在确保河岸、堤防安全达标的前提下,因地制宜扎实推进碧道建设,在之前已完成的3个市级碧道示范段(练江和平段碧道、大港河碧道和新津河碧道)建设的基础上,全市累计建成碧道32.7公里,幸福河湖建设成效初显。
该局表示,今年将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敬畏自然,在确保堤岸防洪安全的前提下,以生态保护与修复为核心,积极构建具有汕头特色、潮人韵味的碧道工程,坚决防止和避免过度人工化。
责任编辑:刘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