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 正文

金华婺城八旬老人为白沙八景篆刻献礼

2021-02-26 15:38 中国发展网
金华婺城 篆刻

摘要:年近八旬的程老,依然有着劲道的手力。他飞舞着刻刀,不到一刻钟就将“白沙古堰”完美展现在我们眼前。一次次打磨和篆刻,无不凝聚着程老对白沙的眷恋之情。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范卓峥、记者沈贞海报道 春节假期里,八集大型电视散文系列片《白沙溪》的播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从婺城到全国,从普通百姓到知名学者,各行各业都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白沙溪文化内涵的探寻与思考。

603749d160c62

程肇荣与其作品

在婺城,有这么一位老人,他年近八旬,风采依旧,在书画艺术上造诣颇高。他就是中国书画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金华市书画家协会会员程肇荣。近日,他将“白沙八景”篆刻成章,用其一片冰心诠释白沙溪的文化内涵。

程肇荣1943年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是一位书法爱好者。在父亲的影响下,幼时的他就爱在家中的门板、墙壁上留下他的“大作”。“我的父亲从来不会责骂我在墙上、门上刻字,反而是鼓励我多创作、多实践。”开明宽松的家庭环境给了他很大的空间施展才华,这也为他今后在书画上的建树播下种子。

1958年,时年15岁的程肇荣进入了造纸厂当学徒,每天要经过乌云桥,这是他第一次和白沙溪有了交集。1964年,在长山公社做知青让他第二次遇见了白沙溪。从初见,到进一步了解,程肇荣深深地爱上了这片美丽的土地,这条清冽的溪流。工作调动后,程肇荣还是会经常回到白沙溪。这里已成了他梦中时常萦绕的故乡,也积淀了他书画创作的情感底色。

十年前,陈越创作了乡愁散文《白沙溪》,将龙桥映月、宝塔摇铃、白沙古堰、琅琊峰回、铁店遗韵、双湖烟雨、乌云桥渡、涧道雄关等列为“白沙八景”,围绕白沙溪的前世今生,勾勒婺城壮美画卷,回味故乡山水人事。早在2018年,程肇荣就开始在脑海中酝酿,如何运用书画艺术的形式让“白沙八景”超越时空限制,留给世世代代的婺城儿女赏读。两年的精心思考,加之去年年底“白沙溪三十六堰”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如今电视散文系列片《白沙溪》又热播,程老的灵感奔泻而出。

怀着对白沙溪的深厚感情,用了不到三天时间,程肇荣一气呵成完成“白沙八景”篆刻。八景各一枚印章,加上题名“白沙溪”,程肇荣共创作了九枚印章,所用字体包含书法中的摹印文、金文和壐文。这组“白沙溪组印”在网上发布后,获得了全国各地众多金华藉教授、专家、学者和网友的好评。

程老开心地向记者展示他的篆刻技艺。他先选取一块质地剔透的青田石,并根据石头表面光滑程度选取粗细适中的砂纸,将其表面打磨至光滑平整;接着,用铅笔在石面上画出“田”字,多年熟练的操作,他不借助尺子也能将“田”画得笔直、精准;然后,他用笔写出待刻字的镜面形态,将石头夹在印床中央,固定好位置,篆刻便正式开始。

年近八旬的程老,依然有着劲道的手力。他飞舞着刻刀,不到一刻钟就将“白沙古堰”完美展现在我们眼前。一次次打磨和篆刻,无不凝聚着程老对白沙的眷恋之情。

能把这组篆刻献给白沙溪,这对程肇荣来说意义非凡。“我对白沙溪的感情从青年时期一直持续到晚年,越来越深厚。感谢篆刻这种艺术形式,让我为推广白沙八景,弘扬白沙溪的文化内涵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程肇荣说道。

一泓白沙溪水穿越千年、激荡古今。文化能够成为一种符号,在历史大浪淘沙中依然被世人铭记,除了自身蕴含着的自然景观与浓厚的人文精神,也离不开人们对其的解读和传颂。从1800多年前养育两岸儿女的母亲河,到成为两岸百姓因其富庶、为其歌颂的幸福河,再到当代婺城儿女创作灵感来源的人文河,白沙溪本身已成为文化的象征。

据了解,下一步,婺城区将进一步挖掘和推广白沙溪文化内涵,继续探索白沙溪人文之河、奋斗之河、精神之河的内核,使之成为具有鲜明辨识度的婺城符号,让白沙溪的文化内涵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