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平潭:完成36个历史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
摘要:面积达29.72公顷的鸣凤山公园计划在春节前开园。该园依托山地丘陵地貌、采石坑地貌,通过生态景观式治理,将废弃矿山塑造成集历史感悟、文化体验、休闲游憩、创意发展等功能于一体的“露天博物馆”。“几年前,这里是危岩峭壁、坑坑洼洼的采石坑,还存在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翁臻隆说。
平潭36个历史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目前已全部顺利完成,治理总面积达3486.7亩。“这也意味着,平潭在福建省率先实现历史矿山‘青山挂白’清零。”8日,实验区资源生态局地测处处长翁臻隆向记者介绍。
当天,记者来到平潭鸣凤山公园,拾级而上,郁郁葱葱的植被映入眼帘。公园还设有架空栈道,行走在其中可远眺碧海蓝天。
面积达29.72公顷的鸣凤山公园计划在春节前开园。该园依托山地丘陵地貌、采石坑地貌,通过生态景观式治理,将废弃矿山塑造成集历史感悟、文化体验、休闲游憩、创意发展等功能于一体的“露天博物馆”。“几年前,这里是危岩峭壁、坑坑洼洼的采石坑,还存在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翁臻隆说。
2019年8月,福建省自然资源厅指出,平潭“三区两线”范围内4处废弃矿山未完成复绿,包括海坛片区立新采石场、华龙采石场、前进采石场、金井片区红湖石子场,要求2020年6月前完成治理验收。
“三区两线”范围废弃矿山指重要自然保护区、景观区、居民集中生活区的周边和重要交通干线、河流湖泊直观可视范围的废弃矿山。治理废弃矿山并非易事。实验区历史矿山以砂、石资源开采为主,历经时间长,矿区被占用、挪用情况严重,权属争议多矛盾纠纷多,其中还有个别矿山处于司法诉讼阶段,场地情况复杂多样,施工进场阻力大难度大。
治理“沉疴”,须下猛药。
自2019年8月起,多场协调会陆续召开,在多部门合力克服治理难题之余,实验区还添加了不少“自选动作”——
在完成省级下达的4处“三区两线”范围矿山治理任务的基础上,实验区将其余32处历史遗留废弃矿山也纳入年度治理计划;除“三区两线”范围的敏感部位、易灾部位部署工程措施外,其余地区的治理原则以“隔绝人为再次破坏,提供自然恢复基础条件”为主;鼓励采用回填复绿、土地复垦、旅游开发、土地出让等措施开展综合治理,提高治理恢复成效,治理恢复一个,销号一个。
最终,17个废弃矿山采取工程治理措施,12个废弃矿山纳入规划建设项目用地,3个废弃矿山实施自然复绿,4个废弃矿山采取物理围网和警示牌等简易治理措施。
“部分矿山或纳入项目建设用地,或通过项目边坡修复,如环岛路、万宝公园、鸣凤山公园等,不仅得到有效治理,还取得一定社会经济效益。”翁臻隆说,下一步,平潭持续加强对已治理区域的巡查力度,督促施工单位做好复绿地块养护灌溉工作,确保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取得实效。(记者 林霞 王凤山)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郭丁源
(原标题:平潭36个历史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全部完成)